故乡情

笨鸟高飞

<h3>家乡的春天</h3><h3><br></h3> <h3>家乡的夏天</h3> <h3>家乡的秋天</h3> <h3>家乡的冬天</h3> <p>2009年入冬前的那场雪,记忆中最大的一场雪!</p> <h3>雪后一周,老家还没有通车!</h3> <h3>有些人家的玉米还没有收割。</h3> <h3>百度地图下的家乡</h3> <h3>只有家乡人才知道的“脸前头”!</h3> <h3>红石岭上的石洞,小时候的传说!</h3> <h3>红石岭</h3> <h3>家乡的黄栌,不一样的风景!</h3> <p>家乡的高粱,沉淀着故乡人的思乡情节。</p> <p>春雪后的家乡。</p> <h3>杏花已然盛开,春雪悠然而至!</h3> <p>青绿色的房子,曾经的学校。</p> <p>戏台下的热闹只停留在记忆中,现在的庙会冷冷清清。</p> <h3>村里人口最多的时候,有1300多,如今常住人口不足鼎盛时的零头。</h3> <h3>这里能看到我家的老房子和后来修建的新窑洞!</h3> <h3>小时候,村里很热闹,牛羊马驴各种牲畜,几乎家家都养着鸡和猪;农村的猫狗都自食其力。有种声音是农村的热闹声!</h3> <h3>清明时节,青草白雪,景色怡然!</h3> <h3>上学时,习惯了站在校园看对面;现在,总想站在对面看看学校。</h3><h3><br></h3> <h3>小时想长大,人老想还童!</h3> <h3>小时候的戏台,承载多少童年的美好记忆!</h3> <h3><font color="#010101">学校漂亮了许多,外墙涂了亮丽的颜色,还放置有乒乓球台,健身器材,只是学校早成了空壳子!没有了老师和学生。</font></h3> <h3>学校曾经的样子!</h3> <p>戏台广场下的涵洞,小时候玩耍的重要场所,紧挨着学校。</p> <h3>有一次,我闭着眼走路,从这里跌落。为了不让围拢过来的人笑话,我忍着疼说是玩着跳下的😥,差不多2米左右!痛了好久才恢复元气!</h3> <h3>以前的样子</h3> <h3>特意参照了一下,应该有两米多高!</h3> <h3>池塘左边那个口子就是我遇险地的远观图。</h3> <p>夏天,我们经常在涵洞内乘凉玩耍。</p> <h3>小时候,经常从这个下水口爬上爬下,我曾那么瘦小。</h3> <p>学校边上就是池塘。为了惩戒那些玩水的学生,老师拽着他们的手腿吓唬着往水里放,因池塘的回音,惨叫声格外响亮。</p> <h3>学校侧脸</h3> <p>村里的池塘,曾是多数人家唯一的水源,有着许多故事和传说。</p> <h3>现在,池塘的水几乎没人饮用了!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水井。</h3> <h3>舞台、池塘是每个村子的重要建筑地标,凝结着村里人的汗水和智慧。</h3> <h3>没有硬化前的戏台广场。</h3> <h3>如今的村子,寂静得很,没了各种牲畜,许多鸟儿也没了踪影。</h3> <h3>有种风景,是农村各种牲畜及鸟儿的叫声!是农村的热闹声!</h3> <p>  2018年庙会。</p><p> 小时候,戏台下满满的都是人,有许多小商贩,邻村的人也会赶来凑热闹。</p> <p>农历二月十九,村里的庙会,晚上降温,又遇下雪,戏台下空空荡荡。</p> <p>这是2017年庙会,看戏的没有唱戏的多。</p> <p>没了学校,村子也就留不住人。</p> <p>稍有些能力的人都迁移至城里或临近城市的地方。</p> <h3>无可奈何人散去,似曾相识此境中!</h3> <h3>远观池塘、广场,虽然庙会,却没多少人。</h3> <p>没有观众的演出,演员们依旧卖力。</p> <p>雪后的田地,像一副画。</p> <h3>白雪皑皑着我装,杏花艳艳扮村颜!</h3> <h3>以前,没觉得家乡美丽。</h3> <p>现在,感觉家乡很漂亮。</p> <p>舞台和池塘是北方农村的必有建筑,是80年代农村综合实力的体现,都是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建造的。</p> <p>村子的边缘</p> <p>青石铺的街道,每块石头都有记忆,见证着村里人的过往、记录着几代人的故事。</p> <p>青石路已经被水泥覆盖,许多记忆也被尘封起来。</p> <h3>曾是村里大户人家的房子,戏台建成之前,是村里文化娱乐的场所,村里人叫它“高房”。</h3> <h3>现在,已经坍塌。</h3> <h3>房内已是杂草丛生。</h3> <h3><font color="#010101">高房里面的墙壁还是40多年前的样子。</font></h3> <h3>我出生的地方,我们一家六口就挤在这狭小的空间,我在这里住到7岁。</h3> <h3>这是奶奶和叔叔们的房子,记得房子左上角爬出过一条黑斑🐍。</h3> <h3>右手是高房的侧脸,远处红砖墙处是我家的老房子。</h3> <h3>高房前这片面积100多平米的地方,曾是几十号人的栖息之地,临近的几处院子住着十几户人家。</h3> <h3>曾经人口拥挤的巷子,就住着几个老人了!一下子出现这么多人,只有清明或庙会时才会有。</h3> <h3>年少时发奋要离开的家乡,现在成了魂牵梦绕地方。</h3> <h3>红点处就是我家的老房子和新房子。</h3> <h3>远观我家新房子,凝结着父母的心血。</h3> <h3>我家的新房子</h3> <p>红点处的房子是我们家的过度房,我家在这里住了三年。</p> <p>童年的美好记忆珍藏在家乡的各个角落。</p> <h3>观音堂</h3> <h3>观音堂内的石碑,家乡最早的印记。</h3> <p>村子的重要坐标-老槐树,应该近千岁了!小时候,小伙伴们经常在树下玩耍,三四个人才能合抱她。</p> <h3>曾经枝繁叶茂的老槐树,如今满目疮痍,像垂暮的老人。</h3> <h3>这种碾谷的场景,很少见到了!</h3> <h3>在高房内设宴婚庆。</h3> <h3>浮山石牌坊</h3> <h3>浮山戏台。</h3> <h3>远眺浮山,老家就在山脚下。</h3> <h3>无论天涯海角,家乡都是永远的牵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