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队员合影</h3> <h3> 人间四月芳菲尽,正是踏青赏景时。清明小长假第二天,登山协会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踏青、祭扫烈士墓活动。</h3><h3> 53名队员汇集在美丽的烟雨桐洲岛上,江堤上那翠绿欲滴的水芹菜,田野里是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岛头上有郁郁葱葱的意杨林,我们在黄公望笔下《富春山居图》中漫游,欣赏美丽的富春山色,心情是格外的舒爽。</h3><h3> 游完桐洲岛队伍摆渡至场口东梓关。这是一个恬静、悠闲、安然、自足的江边小镇,民风淳朴……"郁达夫于1932年发表的同名小说《东梓关》中曾有这样描述。东梓关是杭州境内颇有名气的古埠名镇。全村遗存有清末民初建筑百余幢。走进安雅堂,墙高院深;驻足许家大院,碧瓦朱甍;漫步长塘厅,曲径通幽。</h3><h3> 队友介绍说:许家大院第五房,有熟人认识,里面还保留着当年的一些摆设,叫我进去看看。我们一行冒昧的推门而入,正好碰到许家后代回老家扫墓。在古色古香的厅堂里座着他们一家人在拉家常,我一眼望去,发现一张非常面熟的脸,那不是我的小学同学许正宏吗?虽40多年未曾谋面,但我还是记忆忧新。我立马喊了一声他的小名:是老虎吗?他定睛一愣,好像也认出了我。经了解,原来他就是许家第五房的后辈。东梓关许家声名显赫,清嘉庆年间,许家先祖许廷询生了十个儿子,人称"许十房"。建有十个许家大院,后辈子孙满堂,人才辈出,我同学许正宏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富阳的第一批律师。</h3><h3> 走马观花似的参观了东梓关村,队伍在王军(网名二十一军)的带领下,我们继续向瓜桥埠村前行。王军是本地人,我们嬉称他"地导",他熟门熟路的带着我们来到瓜桥埠村,村口塑有一尊雕像,那就是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据说,当年孙权的父亲就是在这里以种瓜为生的。瓜桥埠一带,当地人一般称:洋涨沙。由于紧靠富春江,地势低洼,一发大水就会被淹没。所以当地有句民谣:一点雨星一个泡,洋涨老娘爬上灶。</h3><h3> 过了瓜桥埠,前面就是自卫反击战烈士金守儿的家乡:前金村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手捧一朵朵白菊花,祭拜了在自卫反击战中英雄牺牲的一等战斗英雄金守儿烈士。现场听取了同样在自卫反击战中立功的战斗英雄:海哥、龙哥。他俩给我们介绍了金守儿烈士的生平事迹和他们的战斗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再此,向曾经为共和国作出贡献的军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h3><h3> 祭奠活动结束后,我们穿过场口工业区,翻过大岭到达了常安镇的东风村,(小村名叫滚龙坞)好客的村民把我们迎进了村文化礼堂,我们在那里开心的吃起了自带的干粮、美酒。由于昨天大雨,翻岭时,道路非常泥泞,鞋子沾上了厚厚的泥巴,当地村民拿来了鞋涮,水桶,为我们洗净了一路风尘,非常感谢纯朴的村民。 </h3><h3> 在仓头村我们还拜祭了原国军七十九师的牺牲将士墓,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曾在这里浴血奋战,事迹可歌可泣,我们也不能忘怀这些勇士们。</h3><h3> 今天的踏青、祭奠活动行程十五公里左右,天气也非常给力。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清明小长假。</h3> <h3>桐洲岛意杨林</h3> <h3>油菜花的季节</h3> <h3>队伍集结中</h3> <h3>总领队杏梅尖,早早的等候着队员们的到来。昨晚还为了本次祭奠烈士活动去花店买了一百束菊花。</h3> <h3>烟雨桐洲岛</h3> <h3>红妹妹</h3> <h3>雨露,穿了很鲜艳,姑娘们都想和春天比美了</h3> <h3>敬业的摄影师:阿周</h3> <h3>从桐洲岛摆渡到东梓关</h3> <h3>杏梅尖与雨露、无声的雨、陈梅良等合影</h3> <h3>富春江风光</h3> <h3>拍富春江美丽风光</h3> <h3>杭州来的一对恩爱夫妻。</h3> <h3>郁达夫小说笔下的富春江</h3> <h3>东梓关百年樟树,为我们讲述着东梓关的故事</h3> <h3>东梓关位于场口镇东梓村,紧靠秀丽的富春江,是龙门古镇孙氏的发源地,因郁达夫同名小说而著名。</h3><h3>村内有近百座明清古建筑,不少还是精品;它还是古代著名水上关隘,存有不少颇有开发价值的历史古迹,如"官船埠"遗迹、"越石庙"、古驿道。另外,还有当代名闻遐迩的东梓关骨伤科医院,郁达夫小说中描写到的徐家大院、"春和堂"药铺,秀美风光与动人传说融为一体的"姐妹山"等。</h3> <h3>东梓关风光</h3> <h3>郁达夫的描述东梓关的词句。</h3> <h3>老供销合作社商店,计划经济时代最吃香的单位。</h3> <h3>东梓关的西洋建筑</h3> <h3>都督府里大将军</h3> <h3>安然</h3> <h3>新人</h3> <h3>达夫老邻居</h3> <h3>空空和清雅如兰</h3> <h3>许家大院〈五房〉清嘉庆年间,东梓许家先祖许廷询生了十个儿子,人称"许十房"。许家五房,始建于约1880年"洪杨之乱"后,距今有130多年历史。</h3> <h3>许家大院许律师,今年89岁了,身体硬朗。</h3> <h3>许正宏(小名:老虎)我们老同学合影留念</h3> <h3>田园风光</h3> <h3>孙权故里</h3> <h3>东吴大帝孙权塑像</h3> <h3>瓜桥埠:一个有历史故事的村庄</h3> <h3>金守儿烈士墓</h3> <h3>事迹介绍:金守儿(1955---1979),浙江省富阳市王洲乡人。1976年3月入伍,为广西军区独立师独立团八连六十炮班战士。勤学苦练,成为投弹能手和出色炮手。197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勇猛顽强。1979年2月17日,随部队攻打越南保肯公安屯,右额为越军弹片所伤,不顾包扎,继续战斗。下午腹部又被子弹打穿,班长严令医疗,送入战地医院。伤未痊愈,即回部力请参战,摧毁越军暗堡两座,3月3日在攻打高巴岭7号高地战斗中,与同班战友歼敌160余人,被越军弹片穿破头部,胸腿亦伤,不及抢救牺牲。部队追认为"一等功臣"</h3> <h3>敬献鲜花的队员</h3> <h3>听战斗英雄海哥讲金守儿生平事迹和他与龙哥在自卫反击战中的亲身经历。</h3> <h3>领队:王军(二十一军)</h3> <h3>翻越大岭</h3> <h3>老驴:空空</h3> <h3>总领队:杏梅尖</h3> <h3>废弃的矿山</h3> <h3>古道:滚龙坞到场口</h3> <h3>古道凉亭</h3> <h3>国军七十九师抗战纪念碑七十六年了,请在清明之际,怀一份敬仰与虔诚,认真读一遍这篇回肠荡气的碑记!</h3><h3><br /></h3><h3>陆军第七十九师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h3><h3><br /></h3><h3>自抗倭军兴,我英勇斗士痛歼顽敌杀身成仁者踵趾相接。然能以千里赴援之师当倾巢南犯之寇,头颅热血,获得光荣战果如陆军七十九师二三五团在我邑景山乡之役则不多见焉。当民国二十九年十月十二日,敌寇于烧杀江北之后偷渡富春江窜扰场口镇,翌日进窥景山乡。我卫国勇士迎击于万山丛叠之中,于是在安禾、沧洲一带地方展开激战。我忠勇将士不顾寇机敌炮之轰击,裹创杀敌尤以六宅坎与凰仪山之小天竺山肉搏最烈。碧血白刃交相飞舞,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我乡民众亦能奋起协助。自十三日起至十五日止血战三昼夜,敌卒以死伤累累溃窜诸暨。是役也,我将士之壮烈牺牲者计有上尉副营长林仁杰等八人暨士兵一百四十八人。阖乡人士於扫清战场掩埋忠骸之余,佥以是役不特关系于一乡之存亡,抑且关系于东线之安危,不有纪念难慰忠魂。爰特醵资勒石誌其大端并附忠名于后,用供后人之徘徊凭吊,其足以激励士气表扬忠魂者当非浅尠也欤。是为记。</h3><h3><br /></h3><h3>上尉营长 林仁杰 二十六岁 福建连江人</h3><h3>上尉连长 王鹏程 二十四岁 湖北汉川人</h3><h3>中尉排长 李英杰 三十六岁 河南洛阳人</h3><h3>中尉排长 杨锡泰 三十岁 河南郾城人</h3><h3>中尉排长 李根起 三十岁 河北东明人</h3><h3>少尉排长 成云揣 二十五岁 湖南湘潭人</h3><h3>少尉排长 伍维扬 二十五岁 湖南衡城人</h3><h3>少尉排长 朱孟芳 二十八岁 浙江富阳人</h3><h3>士兵共一百四十八人</h3><h3><br /></h3><h3>富阳县景山乡全体民众 敬立</h3><h3>中华民国三十年四月</h3> <h3>猜猜:这是谁的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