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一首歌曲可以说全国人民耳熟能详、妇孺皆知,那就是一一“美丽的哈瓦那",优美的旋律,拉美的风味,朗朗上口,歌词表达人们对战火中古巴人民忧伤和对美帝国主义的愤恨。当时我还是个正在读小字6年级的懵懂少年,古巴,哈瓦那一直是心中幢憬的地方,弹指50多年了,今年3月下旬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时,依然充满神秘、新奇…</h3> <h3> 前往巴拉德罗途中的休息区</h3> <h3> 巴拉德罗是古巴距离美国最近的地方,从这里向北就是佛罗里达海峡,离迈阿密直线距离300多公里。这里有20公里的海滩,海滨浴场,洁白的细沙,清澈的蓝色海水,蔚蓝的天空,旖旎的风景,充足的阳光,含碘的空气,素有“人间伊旬园”之称,是世界著名的海滩度假区之一。</h3> <h3> 海明威故居位于哈瓦那老城区东南15公里,庄园名字叫比西亚庄园,1940一1961年海明威一直居住在这里,许多重要作品也都是在这里撰写的。</h3> <h3> 海明威1899年出生在美国的芝加哥市郊区,被认为20世纪最著名小说家之一,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h3><h3> 1961年7月海明威在美国爱达荷州用猎枪自杀身亡。</h3> <h3> 这里是海明威经常出海的地方</h3> <h3> 哈瓦那是一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城市,是古巴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巴岛于1492年由哥伦布发现,1510年开始殖民化进程。哈瓦那建于1519年,1550年成为古巴主要城市,1898年起成为首都。哈瓦那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是建筑艺术的宝库,拥有各个时期不同风格建筑,至今还留有许多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 武器广场</h3> <h3> 老广场亦称哥伦布广场</h3> <h3> 当年海明威经常光顾的咖啡店</h3> <h3> 革命广场</h3> <h3> 旅古华人纪念碑</h3> <h3> 百年榕树广场</h3> <h3> 尊严广场</h3> <h3> 穿梭在老城,会被那迷宫般大街小巷所陶醉,这里有许多欧式住宅,色彩斑斓的墙体,浮雕装饰的阳台,古典韵味的木门,虽然能看到岁月留下的残破痕迹,但仍不失那份精致与美丽。</h3> <h3> </h3><h3> 古巴是目前世界上5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另外4个为中国、朝鲜、越南、老挝),经济状况不怎么好,尤其是工业不发达,主要以农牧业和海洋捕捞为主,现在旅游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h3><h3> 由于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造成古巴物资严重匮乏。据地陪中文导游介绍,古巴人均月收入15一20美元,粮食和生活日用品还要凭证供应,人均月供应7斤大米,5个鸡蛋,油脂和糖都定量供应,当然每天还有面包,只有儿童每天有牛奶供应。</h3><h3> 即便在这样状况下,古巴还是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从幼儿园直到大学),住房实行分配。</h3> <h3> 老城区有不少房屋破旧不堪,长年得不到维修,电视还使用外架天线。</h3> <h3> 在街道里侧一家蔬菜商店,非常小且简陋约30多平方,里面菜品种很少。</h3> <h3> 匮乏的物资让人们看上去有些闲散,但更多的是人们那种简单、快乐、热情、自由的气息,他们在自己的节奏中安居乐业。</h3> <h3><font color="#010101"> 到古巴旅游,不乘坐老爷车兜兜风就等于没有到过古巴。老爷车是哈瓦那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font></h3> <h3> 游客乘坐老爷车每位25美元,4个人拼个车在老城区主要街道和沿着加勒比海的海滨大道兜一圈,大约一个多小时。</h3> <h3> 老爷车基本都是19世纪50一60年代的名车,大多数是一个光鲜亮丽的外壳,加一个拼凑的心脏。由于多年来遭美国经济封锁,古巴无法从美国进口新车,许多半个世纪前生产的美国车保留至今并仍在使用,使这个加勒比岛国成为美国老爷车的"博物馆"。</h3> <h3> 美国和古巴最近宣布重启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后,贸易禁运有望放开。有人担心,这些老爷车可能逐渐被新车型取代,哈瓦那的“街头一景"或将随之消失。</h3> <h3> 在哈瓦那港湾入口处的峭壁上,高耸着一座魏峨雄伟的古堡,这就是著名的古迹之一 一一莫罗城堡,它建于1587一1597年作为要塞以防御海盗的袭击,城墙高大宽厚,并有一条20米宽城城河。</h3> <h3> 晚上9点在莫罗城堡观赏沿袭了三百年的关城礼炮仪式。</h3> <h3> 美丽的哈瓦那夜景</h3> <h3> 2016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世纪破冰”历史性访古,今年3月美国和古巴宣布重启两国关系正常化,接下来能否有重大的发展,世界将拭目以待。</h3><h3> 离开哈瓦那之际,我们衷心祝愿古巴越来越美,祝古巴人民生活越来越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