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翘首以盼,新教师培训班如期而至。新的一年,我们再次相聚602室,聆听越秀区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黄莉莉老师亲切的教诲,开始新教师第三期培训的第一课。</h3> <h3>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本学期我们培训的主题是修炼教师基本功。随着我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教师师德、基本功的要求提上了日程,"三字一话"再次成为了老师的标配。修炼内功、提高教师技能,时刻警醒着我们要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在第一节课上,黄老师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本学期的安排,虽然培训时间比以往大大缩减了,但依旧"干货"满满,几节名师的课堂,让人兴奋不已。更重要的是,所谓功夫在课外,本学期我们将会继续练习上学期老师教导的教师技能,本学期培训的最后,在教学基本功大赛一展练习的成果。</h3> <h3>教师因读书而有底气。每学期开始,黄老师都会向我们推荐了不同的书籍。有把握着教育科学前沿的《智能的结构》;有生动有趣的《为未知而教,为未知而学》;更有与学科教学息息相关的《文体教学大观》。语文教师如何上大气的课?源于老师的视野,源于老师的知识。语文教师要读专业的书,更要读杂书,多读读学生爱读的书。不断读书,给我们的教师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h3> <h3>第一节课的重头戏,是在张立军老师的示范课《将相和》上。在观课前,我们都做好了预习准备,但这节好课依旧震撼了我们。张老师厚重回响、丰实圆融的课堂把我们拉进了一个历史的大观园里。从简要抓住故事内容,到细品人物的形象,最后升华至如何评价人物,怎样阅读经典,张老师都做到了浑然一体,不留痕迹。《将相和》这节课所展现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们折服。</h3> <h3>评课碰撞出火花。紧接着,我们六个小组各自带上思维帽子进行评鉴与实证。在讨论过程中,各小组积极认真议课,在纸上画出思路清晰、极具特色的思维导图。</h3> <h3>红帽子,探讨的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落实。第一组同学戴上的是红帽子,汇报的是来自五羊小学的何茜华老师。红帽子组通过观课,拟定了张老师的教学目标。在落实方面,张老师的课堂上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了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语言表达能力。张老师这节课最突出的闪光点是取舍有度。</h3> <h3>黄帽子,探讨的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第五组戴上黄帽子,来自朝天小学的沈成香老师进行汇报。黄帽子组认为张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带领同学们感受人物形象,并且挖掘了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张老师通过课内引领课外,让学生不仅读懂一篇课文,更让学生去喜欢一本名著。"13211"的密码更是直击人心,激发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h3> <h3>蓝帽子,探讨的是问题设计与反馈。第四组戴上蓝帽子,由来自东风西小学的蒋英老师进行汇报。蓝帽子组根据问题涉及的几种不同形式,分类总结了张老师在课堂上问的几个问题,每个问题之间是相互联系、层层深入的。张老师通过调控课堂,调动学生的思维,张老师设计的问题及时、真实、全面地引导学生阅读与思考。</h3> <h3>青帽子,探讨的是教学进程的把握与调控。第二小组小北路小学的张佳音老师汇报小组讨论成果。青帽子组从课堂与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课堂上,张老师前呼后应,以小见大,其中三评二批注层层递进,面对学生的回答,应答自如,体现了深厚的课堂调能力。</h3> <h3>紫帽子,探讨教学技能与教学风格。第三组水荫路小学的蒋玉君老师汇报小组讨论成果。紫帽子组从方法选择、媒体运用、风格、教学调控、评价反馈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张老师的课堂是风趣幽默、大气磅礴的,教学策略为学情和教学目标而恰当实施。整堂课,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成就,互相尊重。</h3> <h3>白帽子,探讨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第六组中星小学王重远汇报小组讨论成果。白帽子组认为,在张老师的课堂上,学生能在听、说、读、写、思中皆有所得,训练了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整个课堂状态是积极的,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思维的锻炼。</h3> <h3>我们通过观课评课议课,深刻体会到了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与《将相和》的其他教学设计作对比,与自己预习时写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作对比,我们学会了上一堂好课,源于深刻的文本解读,对教学内容要有剪枝的学问。我们要发现文本表达的独到之处,体悟语言文字的精妙之美。语文教师应该要多研读课文,在文中提取教学的价值。正如歌德的这句名言所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种秘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