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 rgb(21, 100, 250);">文/徐声明</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每年的清明,我都会跟我母亲一起去上坟,看看那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亲人。如今,每年的清明节,不管忙与不忙,我们都会从县城或者省城回到老家,去看看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的母亲!</p> <h3> 母亲在十几岁的时候,便来到了我们家。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那年,母亲生育了我大哥。后来,大姐、二姐、三姐、二哥和三哥,相继出生。让母亲意想不到的是,母亲在她三十九岁的那年竟然又生下了我。我的父亲一十六岁便参加了工作,在乡里当文书,后调到县报当记者,再后,又离开了县城,调到行署机关报当记者,算是吃国家粮的人,经常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一个家庭没有男劳力,困境是可想而知的。人口多,劳动力少,闹粮荒是经常发生的事。瘦弱的母亲自然成了全村最勤劳最能吃苦的人,上山砍柴,下田干活,样样都做。左右邻里都说,我母亲不管是挺着身孕还是月子里,都会出门做事。为了多赚一点工分,人家男劳力做的重活,她也要跟着去做;别人收工回家了,她还在哪座山脚下挖地垦荒,或者砍一担柴挑回家。小时候,我总是想不通,母亲怎么总是有做不完的事?后来才明白,母亲不是天生就喜欢做事,而是她晓得一个道理:做就有,不做就没有!母亲先后开垦出了十多块面积大小不一的荒地,用于种红薯,种高粱,种荞麦,种各类蔬菜。那些年,母亲就是用这些地里收获到的粗粮,解决了全家口粮不足的难题。就这样,母亲凭着这股倔强,把她的七个子女抚养长大了。</h3> <h3> 母亲的身体并不好。我还是10来岁的时候,就清楚地记得,"心律失常"这一疾病,经常困扰着她,一旦发作,就会出现心慌、气急、心窝疼痛和头昏。大嫂说,母亲的病有了很多年,发作时,特别严重才吃点家里备着的"速效救心丸",不严重时还不吃呢。问及这事,母亲解释说,要不要吃她自己清楚,可以不吃就不吃,药要花钱买的呢!母亲经常这样对待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用,但她对别人却不是这样。平时遇到村里哪家办个喜事,她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或炒上两盘米粉,或拿上几枚鸡蛋送过去,以示庆贺。母亲在家里省吃俭用,是她勤俭持家的一种手法,对别人出手大方,是她为人处世的一种方法。</h3> <h3> 近年来,我每次回家,都会去看看母亲曾经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一一这里已经没有了房子!母亲住过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前些年就完全倒塌了,眼前能见到的是破碎的瓦片、霉掉的椽子和荒芜的杂草。但我每次前往,好像依然看到了母亲的身影。</h3><h3>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和我在这里生活了好多好多年。我还没出生时,大哥便结婚成家了。我还未懂事时,大姐、二姐也出嫁了。在我进了村小读书时,三姐、二哥、三哥也到外地读书去了。平日里,家里只有我和母亲了。母亲依然是村里最勤快的人!天还刚刚亮,她便起床煮好了粥,喂好了栏里的猪。等我醒来时,母亲已挑了一担猪粪到菜地里施肥归来。我前脚去上学,她往往后脚就出门,拿起锄头和粪箕又出去做事了。在那时,母亲最让我气恼的事是,我几乎每天放学回到家时,家里的门还是关着的。有些时候,邻里伙伴都吃了午饭动身去上学,母亲都还在外面做事。也就是那些年,年幼的我便学会了烧火蒸饭甚至炒菜,不到十岁的我,竟然一个人可以上山砍柴。后来的十多年里,母亲的七个子女都成了家,有了自己的事。父亲退休后,还是天天到单位走走,看看报纸,找找材料,写写东西,依然是每个星期六骑着自行车回去,星期一又返回县城。母亲基本上还是一直一个人生活在这里。</h3> <p class="ql-block"> 我女儿出生的那年,母亲已经六十五岁了。或许是我女儿也是在这里出生的原故,母亲很喜欢我的女儿。在我女儿满周岁的时候,我坚决要她到县城生活。村里不少人也说,是要去享享清福了,她这大半辈子吃了人家几辈子都没吃过的苦啊。母亲来到县城后,同父亲和三哥一家人一起生活,过的日子虽然谈不上是人家说的"享福",但是离开了老家,至少不用再去做那些笨重的农活了。然而,任谁都想不到的一件事发生了,母亲来县城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发现得了比"心律失常"还可怕的疾病淋巴瘤,我们都知道,这病可是无法根治的绝症啊!我们的母亲,又一次栽倒在了苦难之中!化疗,化疗,又化疗,接连治疗了五年,先后做了几十次化疗。最让我痛心的是,母亲离开我们时,我竟然远在浙江。当我赶回到母亲的身旁时,七十五岁的老父亲老泪纵横,哽着喉咙,沙哑地说,你母亲一辈子,舍不得吃一点好的,没享过一天福。</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到老!母亲,您做到了,我却没有做到!</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一一母亲,您在那里还好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