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另一个阵地上,595团8连班长董玉昆让刚抓到的一名被俘敌班长向碉堡里的敌人喊话,不费一枪一弹就缴了敌一个连的械。更有讽刺意义的是,董班长还机智地让敌营部司号员吹“投降号”,司号员说没学过这个号谱,董班长就令其吹集合号,听到号声,180多名敌人“集合”当了俘虏。” 对于姥爷记忆越来越少,老人去世很多年了。每每想起他,都是在我耳边讲着他领兵打仗的抗战故事。去年又从旧报纸上,看到了曾经姥爷给我讲过的一个关于他的抗战故事。一阵心酸一阵痛楚,原来您是红七军。</h3> <h3> 摘自《右江日报》红七军英名永垂不朽——中国人民解放军71345部队是红七军的又一支后续部队。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老部队,其前身系中央苏区红一军团第1师。那么,红七军在这支善打硬仗、恶仗,功勋卓著,屡建奇功的光荣部队里经过了哪些改编?参加过哪些重大战斗?建立了哪些功勋?让我们走进71345部队的历史长卷里寻找答案。<br></h3> <h3><font color="#010101"> 1936年1月,红三军团第5师第13团(原红七军主力改编)调入红一师仍称第13团,后又从13团抽调一部分干部、骨干组建第3团。从此红一师第13团、第3团保留了红七军的血脉。 1937年8月,红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原红一师所属第13团、第3团依次改编为115师独立团第2、第3营。 1937年10月,115师独立团又改称八路军独立第一师,原独立团第2营、第3营依次改编为第2团、第3团。</font></h3> <h3>1938年4月,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6支队(邓华支队)。后来邓华支队与120师宋时伦支队合编为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第11支队,辖第31大队(原独立1师第3团改称)、第33大队(原独立1师第2团改称)。</h3><div> 1939年2月,根据中央指示以第四纵队为基础组建冀热察挺进军,取消支队番号,第31大队改为挺进军第6团,第33大队改为第7团。不久,第6团调往第十一军分区。</div><div> 1942年2月,取消挺进军番号,第7团划归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1944年7月,晋察冀军区组建二级军区——晋察军区,第7团仍归第十一军分区。</div><div> 1945年10月,晋察军区改编为冀察纵队,所辖十一军分区改为第7旅,原7团改为第7旅第19团。1946年7月,冀察纵队改编为晋察冀野战第二纵队,原所辖第7旅改称第5旅,原第7旅第19团改为第5旅第13团。</div><div> 1949年2月,按全军统一编制,晋察冀野战第二纵队第5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第199师,原第5旅第13团改为67军199师595团——</div><div> 红七军及其后续部队,虽然编制、番号多次变动,但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团结一致,机智勇敢,英勇奋战,艰苦顽强,敢打敢拼,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克敌制胜的崇高军魂没有变。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望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岁月中从百色走出去的右江勇士们血战沙场、奋勇杀敌的英雄风采——</div> <h3>1949年2月,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统一编制,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5旅改为199师,原旅长马龙晋任副军长,李水清接任199师师长,李布德任政委。原辖13、14、15团依次改为595团(13团)、596团(14团)、597团(15团)。</h3><div> 改编后的595团(原13团),在太原战役中勇猛异常,灵活有加,出奇制胜,功勋卓著。1949年春,毛主席、中央军委及时部署太原战役决战工作,成立了以徐向前为书记的太原总前委,统一指挥华北野战军3个兵团和西北野战军等部队解放太原。作战任务下达后199师立即开展紧张、仔细的战前准备工作。4月20日6时许,3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弧形的红光划破了宁静的晨空——太原围歼战打响了。顷刻,山炮、野炮、82炮和轻重机炮一齐敞开喉咙怒吼,似春雷振撼大地,如闪电撕裂长空。卧虎山位于太原城东北约3里处,地势十分险要,是保护太原的重要门户,与太原存亡命运攸关,因此,阎锡山不惜血本,苦心经营。山上共有各种钢筋水泥碉堡167座,各碉堡之间有暗道相通,火力可互相支援,还有战壕、铁丝网、鹿砦、雷区、劈坡等各种工事,每一个大小山头都形成独立据点,每一条山沟小道,都布有严密的火力封锁。而卧虎山守敌又是阎匪第19军军部、铁血师、277师、68师残部及要塞司令部所属的守碉队共5000多人,配备山炮、追击炮170多门,轻重机炮160多挺,统归19军军长曹国忠指挥。我200师打开了通往卧虎山的门户——高家场后,负责卧虎山攻坚任务的199师即奔袭卧虎山。夜幕降临,浓云密布,卧虎山漆黑一片。兄弟团趁夜端掉了敌9个碉堡并活捉了敌68师师长。595团3营8连利用一个俘虏先摸掉敌一个班,又摸掉敌一个营。22日凌晨,199师全师出击卧虎山,炮声隆隆、火光冲天,595团直捣敌中心阵地,这个阵地由6座碉堡组成,外围有3道铁丝网和一道电网,主碉就是以阎锡山名字命名的“百川碉”,其守敌就是“铁血师”的一个团。我595团在团长朱志勇的指挥下,以各种火器全力掩护爆破组炸开铁丝网,接着用炸药包、手榴弹拔掉了四周碉堡。陷入包围的“百川碉”疯狂的进行垂死挣扎,我4名爆破手相继牺牲,激红了眼的排长吴志勇甩掉棉衣夺过一把机枪以几个急促的点射,敌碉的机枪成了哑巴,两名爆破手以闪电般的速度冲上去将两包炸药包靠在一起拉响导火线,“轰”的一声巨响,碉堡炸塌了一个角,不待硝烟消散,战士们冲进碉堡活捉敌团长张居义。敌人又调动两个营向595团反扑,我方连续牺牲6名机枪手。为了给战友报仇,我军越战越勇,子弹打光了,副连长周启带领勇士们与敌展开白刃战,打退了敌人三次反扑,牢牢的守住阵地。在另一个阵地上,595团8连班长董玉昆让刚抓到的一名被俘敌班长向碉堡里的敌人喊话,不费一枪一弹就缴了敌一个连的械。更有讽刺意义的是,董班长还机智地让敌营部司号员吹“投降号”,司号员说没学过这个号谱,董班长就令其吹集合号,听到号声,180多名敌人“集合”当了俘虏。激战中,595团7连班长李振英带领3名战士,巧妙地绕过两座碉堡,冲进敌19军军部,高喊“缴抢不杀”!迫敌投降。敌19军军长曹国忠、参谋长郭瑜、政治主任彭登旺、铁血师师长赵显珠等20多个敌军头目成了俘虏。消息传出,其他据点的敌人纷纷举起白旗、白手绢、白衬衣、白床单缴械投降。此战199师共歼敌2000余名,缴获各种火炮117门,轻重机枪116把,步枪806支,战果十分辉煌,595团功不可没。战后,太原战役总前委发来表扬电:“战术指挥上可说是主动、积极、机动、灵活,抓紧战机不失机宜之范例。”1949年4月24日,我军发起了总攻太原的战斗,在强大的攻势下,阎锡山苦心经营38年,被称为中国的“马其诺防线”的反共堡垒顷刻瓦解,太原古城获得了新生。</div><div> 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毛主席的命令,1949年10月1日,199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代表队,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接受检阅。当这支英雄的部队组成的12个方队迈着豪迈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时,当年的老首长、老同志感动不已,赞叹道:“199师不愧于当年的红师军,英雄师。”陪同朱德总司令检阅的肖克、杨成武将军评价说:“这个师是红军师,是具有光荣传统、敢打硬仗、恶仗,不怕艰险的一支很好的部队!”</div><div> 解放后,这个部队又肩负着保卫祖国,捍卫和平的光荣使命,在抗美援朝、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重要作用,继续为党和人民立新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