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与画一一 探秘土耳其

浪迹天涯

<h3>  土耳其是一个永远无法定义、又如此独特而奇妙的国家。最起码的知识: 土耳其属于亚洲国家还是欧洲国家也困扰了许多人(包括本人),按照地理标准,其首都安卡拉位于亚洲西部的小亚细亚半岛,而且97%的国土面积在亚洲,应该算亚洲国家,但实际情况,土耳其是欧共体成员国,加入北约组织,成为欧洲一员,体育方面参加欧洲赛事,不参加亚洲的活动。</h3><div><br></div> <h3>  土耳其一直被称为"文明的起始"、"宗教的源头"、"神话的足迹",更是"自然奇迹的宝库"。被公认为"一生不止一次的旅行目的地"。为此我也被感染,分别在2010年和2017年两次前往该国,在马尔马拉海、地中海、爱琴海和黑海所环抱的土耳其旅行,感受无与伦比的独特美景,期间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创作了20幅美术作品,经整理做成美篇与大家分享,希望你跟随我的作品一起去探秘土耳其吧!</h3> 永恒之都一一伊斯坦布尔 <div>  伊斯坦布尔是非常熟悉的城市,以往到非洲、欧洲各地去旅行多次乘坐土航在伊斯坦布尔转机,二次土耳其之行首站与末站都在伊斯坦布尔,但真正了解还得算最近一次土耳其之旅,从小亚细亚半岛回来,在伊斯坦布尔停留2天,其中一天是自由活动,我们几位打的来到老城区,全方位的游览,其实老城区并不大,一天基本可游完,圣索菲亚博物馆、苏丹艾哈德清真寺、托普卡皇宫丶耶莱巴坦地下水宫、大巴扎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等主要景点都可以光顾到。夜幕下俯瞰伊斯坦布尔,中间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连结在欧亚两大洲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和"征服者苏丹麦赫迈特大桥"。(摄于飞机上)<div>  "世界若只有一个国家,那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 一一拿破仑</div></div> <h3>  建于东罗马帝国时期的圣索菲亚博物馆是一个气势宏伟的长方形石头建筑,上面巨大的穹顶,直径31米,高55米,底部四周有40个大玻璃窗,4座雄伟的拱门,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建筑,被喻为"拜占庭建筑的最高杰作"和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礼塔,将这座千年历史的大教堂改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又将它改为博物馆。作为伊斯坦布尔的坐标,它见证了政教与世俗力量的相互崛起,彼此争夺和最终的胜利。至今,1500年的岁月未擦去其风华一分,它孤傲一如最初降世的模样展示在每位游客面前。</h3><h3>(水彩画作品)</h3> <h3>小圣索菲亚清真寺</h3><h3>(水彩画作品)</h3> <h3>  建于1616年的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被认为是奥斯曼古典建筑中最后一个经典之作,也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有6个宣礼塔的清真寺。它的外观宏大而优雅,室内四周墙壁镶嵌着两万多块蓝色花瓷砖,使得大厅里光线显得格外柔和、静谧,故又称为"蓝色清真寺"。</h3><h3>(水彩画作品)</h3> <h3>我们曾经两次入内参观。此时的蓝色清真寺正慢慢笼罩在暮色下,视线被蓝色的光影所模糊,天空在圆形的顶盘上,迷离而飘渺地投来了天堂的光芒,指引着每一位朝觐者。</h3> <h3>建于公元542年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是伊斯坦布尔的地下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水宫,是最早作为拜占庭官廷的水源储备之用,宫殿整体进深为140米,宽70米,高8米。水宫内部粗大的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红砖拱顶,两旁灯火散发出昏暗的光线,只能用单反相机架在三角架拍摄,行走中,奇异之感漫上心头。</h3> <h3>我们行走在中间一条通道上,拱顶的凝水不停的下落,融进旁边幽深的池水里,泛起层层涟漪。当我们一步步走进这阴暗的地下蓄水池,恍如置身一个清晰恐怖,却又引人入胜的古老噩梦之中。</h3> <h3>当我们走到水池尽头,终于寻找到两根粗大的石柱底端镇着两具希腊神话中女妖美杜莎的头颅。这是进水宫的主要看点。</h3> <h3><font color="#010101">建于1478年的托普卡帕宫(老皇宫),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博物馆,我们安排在第二天集体入内参观,室内收藏了珠宝、服装、家具、地毯等土耳其历史上许多珍贵文物和文献,其中收藏了1.7万多件中国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请,收藏数量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馆,为世界第二位。整个皇宫再现了奥斯曼贵族的世俗生活。</font></h3> <h3>来到第四庭院的尽头,眺望依旧繁忙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广阔湛蓝的马尔马拉海。</h3><div><br></div> <h3>横跨在金角湾上的加拉塔大桥上整天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那天的晚餐安排在此桥下的餐馆,为了拍摄夕阳下的金角湾和博斯普鲁斯海峡,自动放弃晚餐,来到加拉塔大桥上,再次欣赏到桥栏上排列整齐的垂钓者悠然自得、其乐融融地手握鱼杆,像我7年前看到一样,在夕阳下靜待鱼儿上钩,时光仿佛从未流逝。</h3> <h3>我们来到迷宫般的大巴扎集市,在经典的土耳其拱顶笼罩下,闲逛在纵横交错的通道里,仿佛置身于阿里巴巴的藏宝洞,金银首饰、皮毛、地毯、香料、陶器……应有尽有,通道两傍共有4400家商铺里填满了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商品,热衷于寻找原汁原味土耳其商品的我,每次都会满载而归,但又每次都会忘掉时间,迷失自己,让旅友们久等了。</h3> <h3>托玛巴哈宫(新皇宫)位于新城区,是第三十代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从1843年开始建造,花费10年时间完工。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以精湛的雕刻和华丽的壁画、吊灯和装饰品著名,其中装饰家居以欧洲各国的进贡品为主,耀眼夺目。壮丽的宫殿给人一种奢华的印象,奥斯曼帝国后期的多位苏丹都住在这座宫殿里。(那是我2010年所拍)</h3> <h3>当乘坐游轮沿着博斯普鲁斯海峡顺流而行,右侧为亚洲海岸,左侧为欧洲海岸,头顶上正横跨欧亚两洲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海鸥在船前飞翔,碧波荡漾,此时所有历史的沉重,化作了无际的蓝天与翻滚的海浪,让我们去真正领悟繁盛与凋零的往事。<br></h3><div><br></div><div> </div><div><br></div> <h3>  姑娘塔,又称利安得塔。博斯普鲁斯海峡入口处亚洲一侧的小岛上建造的城堡,曾经作为灯塔使用,1999年末改建成餐馆对外开放。</h3><div>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博斯普鲁斯海峡横贯其中,曾为古代三大帝国一一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div> <h3>土耳其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集中了19世纪以前的土耳其及伊斯兰世界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展示了大量的《古兰经》手写本,我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匆匆地浏览了一遍,下楼时在庭院里的露台上,突然发现这里能居高临下眺望到整座苏丹艾哈迈清真寺的正面和方尖碑,也顾不上在外面等待的朋,赶快拿出单反相机狂拍一阵。</h3> <h3>古丝绸之路上的驿站一一萨夫兰博卢镇</h3><div> 萨夫兰博卢镇位于从安纳托利亚中部去往黑海的道路途中。这座隐居在青山翠谷中的古城,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作为一个来自丝绸之都的旅行者来说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重走丝绸之路是我多年的心愿,第二次来到土耳其主要考察几处古丝绸之路上的驿站。这一地区曾是番红花的丛生之地,因此而得"番红花城"之美称。这座只有2万人口的小城坐落在距离黑海仅50公里的祟山峻岭之间,是14一17世纪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商贸重镇,后来当地富裕的居民开始修建豪宅,至今仍保留约800座奥斯曼建筑风格的房屋。1994年这座城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当地完美保存下来的奥斯曼传统风格的民宅,无疑是小城另一道抢眼的风景线 ,民宅内部结构有着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色,屋顶和墙壁上的装饰图案非常独特,最有趣的是房间浴室设在衣柜门内……。 </div> <h3>(水彩画作品)</h3> <h3>我们从酒店出发直接来到赫德尔勒克山丘,山顶是一座开阔的公园,在这里可以俯瞰萨夫兰博卢古镇的全貌,镇内的清真寺、博物馆、公共浴室、城堡遗址、旧监狱遗址、集市广场、街道和800多座奥斯曼风格的民居一览无余。清晨的山城被云雾环绕,红色的屋顶升起袅袅炊烟,虚虚实实,变幻莫测,如梦境一般。</h3><h3>(水彩画作品)</h3> <h3>我们沿着很狭窄的斜坡山道向下走入镇区,近距离观赏中世纪奧斯曼风格的建筑群。它们一般都是木质结构的二、三层小楼,红顶白墙,屋顶盖有红瓦,墙面使用的原材料是用做喂马的稻草以及土和鸡蛋混合物,具有很强的隔热保温能力。据说在寒冷的冬季,即使是几天前点的火,还可以感觉到它的温暖;而夏季住在里面却非常凉爽。底层是玄关和原来放马车的地方,二、三层曾经是商队的客房,拥有壁炉、浴室和生活用具。</h3><h3>(水彩画作品)</h3> <h3>(水彩画作品)</h3> <h3>我们还注意到二层和三层都有一部分突出于墙体之处的小型吊脚楼,并有雕刻的支架作为支撑,并配以色木质的窗框,造型非常别致,既显得简洁明快,又使整个建筑不显单调。晨光下斑驳的老屋闪烁着清晰的异域美貌。我们走过奧斯曼市长的官邸和建于1645年建造的商队客店--金吉客栈,最后来到镇中心的集市广场停车处。</h3><h3>(水彩画作品)</h3> <h3>(水彩画作品)</h3> <h3>我们几位结伴继续沿着老城区游览。漫步在曾经是丝绸之路经过的青石板路上,观赏岁月赋于老城温润的容颜;聆听小城亲切而恬美的光阴故事。这里曾经灿烂过,也曾经浪漫过,这里有悠久的古丝路驿站的历史;这里有看似守旧的传统;这里有闲适的人们每天笑迎世界各方的来客……。 </h3><h3>(水彩画作品)</h3><h3><br></h3> <h3>(水彩画作品)</h3> <h3>鬼斧神工的"精灵烟囱"和"地下城″一一卡帕多奇亚</h3><div> 小时候只知道我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群众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曾在地下修建了多处地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地道战。想不到在土耳其中部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卡帕多奇亚地区,早在公元2世纪就发明地下通道,而且规模相当之大,设施更齐全,被称为"地下城"。</div><div><br></div><div>(水彩画作品)</div><div> </div> <h3>(水彩画作品)</h3> <h3>卡帕多奇亚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中央部分,它由巨大的奇岩地带构成,有大片形状怪异的小山峰拔地而起,成千上万,蔚为奇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蘑菇形的岩石。初到卡帕多奇亚,我们从汽车窗外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层次舒缓的岩石层,或者是凹凸不平的奇岩群。</h3><div> </div><div><br></div> <h3>有的好像还在使劲往上生长的蘑菇形岩石,有的上罩圆锥形石块,像是戴了顶帽子,看起来非常独特,也许会令人不禁要笑出声来。这些大自然创造出来的奇岩,是土耳其观光旅游的最大亮点,仿佛把你带到了月球表面上。</h3> <h3>描述卡帕多奇亚的名字很多,"精灵的烟囱"、"月球地貌"、"星球大战拍摄地"、"修道士的地下城"等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双重遗产地。</h3> <h3>卡帕多奇亚地区的格雷梅景区周围的峡谷都以颜色或符号命名,如白色峡谷、玫瑰峡谷、鸽子峡谷和爱情峡谷。其中最壮观的鸽子峡谷,在峡谷白色岩石的表面上有很多洞穴,这些都是鸽子窝,成千上万的鸽子飞翔在山谷里,也是卡帕多奇亚值得观赏的亮点。</h3> <h3>非常有幸在第一次土耳其之行,我们在卡帕多奇亚期间的住宿、用餐全安排在地下洞窟里,感受绝不一般。</h3> <h3>当我们从平地上的洞穴口进去,到处都是迷宫般的道路,好像蚂蚁巢穴般的向下延伸,在洞穴的顶部以及墙壁四周还能看到保存下来的巨大精美的9世纪壁画。几十多米深的地下城有好几层,一般一层为卧室、厨房、餐厅、酒窖和马厩,第二层是设有圣坛的教堂,第三层和第四层是洗礼堂、教会学校、避难所和军械库,最底层则是储水库,从地面到底层开掘了许多孔道,空气可以顺利地流通,我们在下面吃住丝毫没有憋气之感,当天我们还赶上了本地人在地下城礼堂举行的隆重婚礼,据说当地人重大活动都在地下城举办。</h3> <h3>游览卡帕多奇亚最佳的选择是乘坐热气球,从高高的空中俯瞰雄伟的卡帕多奇亚地区的全貌,清晨我们乘坐的热气球籐篮里冉冉升起,从空中看到下面被朝阳映红的岩峰从红色慢慢变橘色、黄色、白色,从深变淡的过程,这时天空放亮,脚下神奇风情的怪石堡、干涸贫瘠的峡谷、蜿蜒曲折的山路、石峰、花草都撒上了一层浪漫的蜜色。还有那如神话般壮美的"烟囱",有的高耸陡峭,有的象笋尖,有的如柱形,还有色彩斑斓、高低起伏的小山丘,以及一丛丛绿意盎然的杨树和大片农田,山谷里还能看到羊群在悠闲的吃草,旁边是一位抽着烟的牧羊人。</h3> <h3>热气球之旅让我们似乎置身于一个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里。有时候驾驶员把火枪让我们操作,随着喷出的火苗大小,我们的热气球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个多小时的飞行时间很快就到了。</h3> <h3>当我们随着热气球在空中"漂流"时,真像来到了月球。</h3> <h3>热气球开始缓缓下降,籐篮正好落在卡车平板上。地面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开香槟酒庆祝我们顺利返航,每人颁发证书一份,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空中之旅。</h3> <h3>地中海的最佳度假地一一安塔利亚</h3><div>安塔利亚位于土耳其南部,面向地中海,东面是秀美的孔亚阿特海滩,西面是一望无际的拉拉沙滩。南濒清澈的地中海,北临郁郁丛丛的托罗斯山脉,也是土耳其南海岸最大的城市。常规游土耳其的行程,到达安塔利亚正好是中间阶段,会安排游客在此放松休息片刻。安塔利亚的确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度假天堂。</div> <h3>今天的安塔利亚有着令人惊叹的景色,是土耳其具有代表性的游览胜地。绵延的椰树环立在林荫大道 ,拥有一级游艇基地的城市。隐现着往昔如画一般美丽的卡雷奇地区,狭窄曲折的街道,木制的古老住宅与古老城堡相比邻。在安塔利亚以北约150公里的布尔杜尔的湖泊闻名全土耳其。风光明媚的布尔杜尔湖,有优质的沙滩,是游泳爱好者的天堂,附近又是水上活动的理想场所。这里每年的日照长达300天之久,一年有三百多天可以下海游泳。</h3> <h3>千百年来,这里饱受希腊、罗马的侵略,处处留下了曾经作为殖民地的痕迹,残墙断瓦向游人诉说着沧桑的历史。老城非常安静,听不到一丝的喧闹。在窄街小巷里,咖啡馆、杂货店、小餐厅鳞次栉比,小贩守着冰淇淋柜叫卖,年轻人在咖啡馆小聚,老人在家门口闲聊,美女坐于街边静静地阅读……</h3> <h3>卡莱伊奇老城是安塔利亚的市中心,也是各种酒店和旅行代理的集中地带。街区北部有很多宁静小巷,是最适宜旅游的地方。漫步在老城区内,古罗马城墙依旧挺立在山岩上,城墙内外、山上山下绿树成荫。</h3> <h3>记得第一次来到这里,我们还包租一条海盗船开始地中海的蓝色之旅,在明媚的阳光和湛蓝的天空下,迎着令人鼓舞的海风和清澈的海水,从地中海展望安塔利亚岸边的中世纪城堡,罗马剧院、古老的墙垣和古老而又迷人的港口……。这些都是历史尘封的美丽景观,一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山脉从海边拔起,跟随我们的游船向北绵延,翠绿的森林沿着海岸一直伸到陡峭的山坡上。</h3> <h3>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罗马剧场一一阿斯潘多斯</h3><div> 阿斯潘多斯古剧场位于安塔利亚东部,始建于公元155年。这里有可容纳7000人的石阶观众席,剧场直径96米。尽管经历近2000年的风沙侵袭,期间还遭遇地震、但都没能大面积摧毁和减损这些建筑,剧院精美的构造除了部分檐口外几乎是完美无缺地保存了下来。它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罗马剧场遗址之一。</div><div>(水彩画作品)</div> <h3>据说,这座古剧院独特的声学设计在当年可以让一枚银币落地都能在观众席上听到。由于这非同一般的音效设计,阿斯潘多斯剧场迄今仍在被使用,每年夏季的安塔利亚歌剧节和艺术节在这里举办,始终没有使用任何扩音设备,观众坐在两千年前的石阶上欣赏完美的音响效果。13世纪时,塞尔柱人把戏院改作居住的场所,但共和国建立后国父下令修缮后对游人开放。</h3> <h3>剧院有三大结构:观众席(最上方有59个拱形门)、乐队席、舞台设计。墙面是两层楼原有40根柱子,一楼廊柱柱头为爱奥尼亚式,二楼为科林斯式,正中央三角墙上雕着酒神与戏剧之神狄俄尼索斯。</h3> <h3>迷人的白色城堡一一棉花堡(帕姆卡莱)</h3><div> 土耳其 语中“帕姆卡莱”意为“棉花宫殿”,这是又一处土耳其旅游的标志性景观,它位于伊兹密尔以东代尼玆利附近19公里处,是由高达35摄氏度且富念矿物质的地下温泉从平均200米高的岩石中不断涌出地下 温泉 水,经过长年累月聚结形成了洁白的棉花状石灰质岩石。层层叠叠,远看像棉花团,其实是坚硬的石灰岩。从上至下整个山坡形状像城堡,故取名棉花堡,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div> <h3>温泉自洞顶流下,将山坡冲刷成阶梯状,平台处泉水蓄而成塘。池塘水深浅不一,有的只没过脚踝,有些可达腰部。由于温泉对风湿、哮喘、眼疾和皮肤病皆有疗效,因此,自古以来这里就吸引着众多人前来温泉进行治疗,游客也会到这里享受一下泡温泉的感受。</h3> <h3>我们第一次来时可坐在里面泡温泉,既可解乏,又可健身。七年后的今天温泉水明显减少,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现在许多水池游客不能下水泡温泉,也不允许徒步在水中行走了。温泉水中的矿物质沉淀下来,把整个山坡染成白色,像露天熔岩。从上往下看,一方方温泉平台像一面面镜子,映照着蓝天和云。很久以前,是 罗马 人最先发现了棉花堡,立即欣喜若狂地在这里兴建了温泉浴场,达官贵人、财阀富豪与名媛淑女,都以能到这里来泡温泉和安享晚年为荣。而现在的棉花堡已经向全世界开放了,来自各国的游客聚集在这里,有的穿着比基尼,在泉水内畅游,有的坐在水中,享受着泉水的天然水力按摩。</h3><div><br></div> <h3>"圣城"遗址一一希拉波利斯</h3><div>游完棉花堡再到旁边的希拉波利斯遗址参观,希拉波利斯位于棉花堡之上,是一座具有古希腊和古罗马风格的城镇,最早建于公元前190年,由土耳其西海岸附近的古希腊城邦国家珀加蒙国王尤门斯二世建造,作为王室和贵族温泉疗养的胜地。公元前129年,希拉波利斯城成为罗马帝国属土,被罗马几位皇帝选为浴场。2世纪至3世纪末期,希拉波利斯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城内建筑规模宏大,有宽阔的街道、剧院、公共浴场,还有用渠道供应温水的住宅。17世纪,希拉波利斯在一场大地震中被夷为平地,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希拉波利斯遗址建筑承袭了希腊的传统风格,一条南北向延伸的主街道长1千米,宽13米,主要的建筑物都排列在街道的旁边,而街道两侧的小巷都与街道成直角形。较为重要的一些建筑物包括剧院、八角形建筑、浴场、纪念门、神庙、罗马式建筑和大墓地,其中许多规模宏大,装饰华丽。 </div> <h3>爱琴海边的情人小镇一一希林斯</h3><div> 希林斯镇位于爱琴海边的一个充满田园诗意的浪漫小镇,也被誉为第二座番红花城的希林斯山城。希林斯小镇是在1400多年前由基督徒建立,具有浓郁的希腊风情,后来奥斯曼穆斯林的到来,这里又建起了清真寺。这里是穆斯林的世界,恰又保留了一丝希腊遗风。结束了以弗所的游览,我们冒雨沿着爱琴海大道进入山谷缓缓爬坡来到这座小山城,那时地中海风格的浓郁生活气息就扑面而来,山路弯弯,美景处处。首先来到一家酒庄,店主以和善、友好的微笑在门口迎接来客,不管你是否购买,主人都会免费请你品尝当地自制的水果酒。这里的水果酒很出名,有不同的口味,苹果、石榴、樱桃、蜜瓜、橄榄……醇甜果味,唇齿留香。</div><div>(水彩画作品)</div> <h3>接着我们漫步在狭窄的街巷中,踏着由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去体验土耳其乡村风情,去欣赏奥斯曼风格的建筑。天下着大雨又接近傍晚,沿街的许多商店和摊位已经收摊关门,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游客也开始离去。</h3><h3>(水彩画作品)</h3> <h3>我们撑着雨伞继续沿着石板铺成的街道上山,千年铺成的石板早已磨得平滑如镜,在大雨中折射出极亮的反光,当我们走到街尾爬上山坡,俯瞰整座山城,眼前是一遍保留完好的奥斯曼风格的建筑民居,一座座白墙红瓦的房屋格外醒目,这白色的墙,蓝色的窗户,鲜花簇拥的家园。那些古老的建筑有的被改造成酒吧、咖啡馆,古朴但却保留着浓厚的浪漫情调。</h3><div> (水彩画作品)</div> 那高耸的宣礼塔,以及小镇周围的群山此时一片安宁、优美、纯朴,让人有一种温馨、闲适和远离尘嚣的宁静。此时雨中的山城被云雾环绕,冉冉而升的炊烟正弥漫在空中,变幻莫测,如梦境般的景象让人留恋忘返。偶尔有几对情侣漫步在山道上,为画面增添了浪漫情调。<div>(水彩画作品)</div> <h3>最大的希腊罗马古城一一以弗所</h3><div> 以弗所 位于 土耳其 第三大城市 伊兹密尔 南边大约50公里的地方,应该是整个土耳其之旅中最有观光价值的古城,它以阿耳忒弥斯神庙、图书馆和戏院著称。也是目前世上保存得最好、也是最大的希腊罗马古城。古城内阿尔忒弥斯神庙规模宏大,被列入世界七大奇观之一。</div> <h3>罗马时代以弗所是亚细亚省的首府和罗马总督驻地。据说圣母玛利亚在此度过她生命的最后日子。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以弗所已有人类居住的痕迹。以弗所于公元前10世纪建城,早期是古希腊城市。在古罗马时期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是罗马帝国中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h3><div><br></div> <h3>以弗所遗址中最有名的当属以弗所古城图书馆,叫塞尔瑟斯图书馆。塞尔瑟斯是一个人的名字,是以弗所当时总督的父亲的名字来命名的,他去世以后,儿子为了纪念他的父亲,所以建造了这样大的一座图书馆。塞尔瑟斯图书馆充分体现了曾经影响过整个古代世界的希腊人和罗马人辉煌的建筑和不朽的技术。图书馆墙上的壁龛曾藏有1.2万卷图书,正面的壁龛里从左到右排列着四个代表美德的雕像,分别是仁慈、思想、学识和智慧。</h3> <h3>古丝绸之路上最著名的驿站一一土耳其苏丹哈纳驿站。</h3><div>我们的土耳其之行从地中海度假胜地安塔利亚驱车前往卡帕多奇亚,每次必须要经过苏丹哈纳小镇,人称"苏丹大驿店"。这是古丝绸之路上最著名、保存最完好的驿站。远远望去驿站如一座高高的城堡,足有每边100多米长方的石城,四周耸立着高达10米的石墙,驿门壁立,具有塞尔柱风格的尖拱状造型,显得端庄而威严,门洞两侧镌有两位塞尔柱苏丹的名字,门墙上饰有极为精致繁复的伊斯兰图案浮雕。为节约时间,夫人沿外围墙绕一圈,负责外围的观察,我入內参观。进入城门即见一大庭院,庭院中央矗立一座四方建筑的清真寺,分两层,上层四扇狭长的尖窗分朝四方,下层四面分别为互通的半圆型拱门,是供商队中的穆斯林祈祷用。庭院的两旁紧挨城墙部分,右面是连排敞开式圆形拱廊,当年为商队栓马匹、骆驼的地方;左面是客房、餐厅、浴池和驿站管理机构。穿过庭院到底,是一处相当进深高大的城堡式后厅,中间是一条大道,两侧是用厚重的柱子支撑起来的拱廊,坚实而透风,其面积颇大,足可屯驻千百军马和货物,想当年这建筑是何等的雄伟。</div><div>(水彩画作品)</div> <h3>从古至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小亚细亚半岛一直是东西方交流来往的桥梁,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联结点。古塞尔柱时代的商业活动频繁,政府为了繁荣商贸和商队的安全,在驿道上设置驿站,大致依据骆驼每日的行走里程,约相隔三、四十公里的距离建改一个驿站,供商队歇息和存储货物,并享受三天的免费食宿待遇,驿站还提供服务有医生、理发师、鞋匠、兽医和挂马掌的铁匠,简直比现在的五星级酒店还齐全。每个驿站都配备卫兵守护,大大增强了商队行旅的安全性,促使古丝绸之路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也为当地政府增添了税收。</h3><div>当时遍布各地驿道上的众多驿站至今幸存11处,苏丹哈纳驿站是最具代表性,是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它始建于1229年,在1278年又重建、扩建而成,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由于它的建材采用牢固的大理石,至今不朽,基本保持原貌。古代的丝绸之路为推进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和文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对一个来自丝绸之都的作者来说是必到之处。当我零距离亲眼感受和触摸这段历史时,心情无比激动!</div><div> (水彩画作品)</div> 重叠的历史在现代复活一一特洛伊 特洛伊城遗址位于恰纳莱南部,北临达达尼尔海峡,坐落在平缓的城堡山脚下。这里山峦青翠,流水潺潺,柑桔树和橄榄树满山遍野,红瓦白墙的农舍点缀其间,是土耳其爱琴海地区典型的农村风光。这一地区最早出现村落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此时正处于青铜器文明的初期,在公元前2500一前2000年之间,这里成为了爱琴海海岸交易的中心地区,迎来了其繁盛时期,此后的历史是繁盛与衰败交替,使特洛伊一共形成了9层城市遗址。第六层在公元前1800一前1300年,此时的特洛伊曾经重返繁盛期,但是,由于10年的特洛伊战争,使特洛伊最终走上了灭亡的道路。1870年,被德国人谢里曼发现,并开展了发掘工作,已持续了100多年,地下文物极其丰富,层层相叠,每层都分属不同时期,给发掘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目前发掘的部分仅为古城的二十分之一,今后发掘工作任重道远。我这次前去参观,比我七年前又有了新的发现。 <h3>  盲人诗人荷马笔下的史记一一 " 特洛伊木马计″的故事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它已作为派人打入敌人内部的代名词,。史诗中记载了三千年前特洛伊城和美女海伦的故事以及那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木马屠城记"之战,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脑海里。如今游客慕名而来,面对这一震撼的古城遗址和仍然矗立在达达尼尔海峡畔的巨型木马,你能想象出当年这一世纪之战的风貌吗?</h3> <h3>2018年的第一天,我们从安塔利亚的地中海边驱车翻越托罗斯山脉,雪山巍峨,银装素裹,雪域风光无限美。此时,一切语言都是显得如此苍白,只能轻叹一声,将这无与伦比的美景装进记忆……</h3> <h3>茫茫林海及耸入云端的雪峰给人的感受,更如神来之笔!</h3> <h3>土耳其是一片庞大的天然宝库,在这片广达近80万平方公里和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体验大自然所赋予的宝贵资源。</h3><div> </div><div><br></div> <h3>爱琴海以其旖旎的风光享誉世界。她位于狭长的伊兹密尔海湾东端,湾内轮船、游艇往来如织。</h3><div><br></div> <h3>我们从伊斯坦布尔驱车迎着早霞,沿翠绿色的马尔马拉海岸线行驶,到达盖丽博鲁镇换乘大型轮渡又来到了亚洲。</h3> <h3>2010年摄于土耳其安塔利亚的地中海。</h3> <h3>2017年摄于土耳其卡帕多奇亚。</h3> <h3>作者:张辛题 1951年生,1977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美术系(现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1979年结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多次入选全国性展览。前后出版《张辛题水彩画作品集》等六本画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