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佳而意远——孙嘉远书画艺术

孙嘉远

<h3>孙嘉远,字青云,号石仁,远尘,别署食古斋、涵萱堂,1964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委宣传部书画协会导师,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h3> <p>老辉</p> <p>石仁玺</p> <p>水墨紫藤</p> <h3>迹佳而意远<br>——兼议孙嘉远书画艺术<br> <br>古人论画,尝以“六籍”之功喻,足见对其重视。今人谈画,多与书法相提,“须知书画本来同”。书与画,上古时“同体而未分”;西汉扬雄也说:“书为心画”;宋元以来,画者多“以书入画”,画界高峰不断,书与画本为“一律”,正所谓“书画同源”也。<br>嘉远兄先为书,再为画,由画史观之,诚不失为艺术之正路;而观其创作,毋论书画,皆可谓迹佳而意远。<br>与嘉远兄相识于十几年前,因缘当为书法。彼时,吾一介书生就读于吉大文院,嘉远兄早己潜心从艺二十载。古语讲,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而今吾毕业十年余,兄书艺勇猛精进,画艺更是了得!吉鲁之间,相隔千里;泰岱长白,山水相异。吾与兄常隔空而语,处异地而能观其书画,美哉!艺术因技术而时常得见,幸甚至哉!<br>(一)<br>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始,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历四十载风雨,中国画之形式、气格、品评体系日趋完善;若仍以古人之审美体系评今人艺术,则未免有刻舟求剑之嫌。嘉远兄于长白脚下成长,在净月之畔读诗书,以通达古今的书家意识绘画,则其用笔、造型、赋色、意蕴皆有书家颜貌,此之谓新也。<br>嘉远兄绘画,多写山水。异于古人,其山水不拘于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景一物,而多以大笔触绘北国山川之概貌。群峰连绵,树石不见,云雾缥缈,宇宙洪荒大气磅礴之感跃然纸上。黑白灰之精到布置,色墨块之点缀雕琢,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心经营、细心收拾。吾辈观之,则大手笔、大气魄之势不可挡也。如若溯其源头,则嘉远兄之山水,与宋元文人之写意精神一脉相承;如言其山水创新,则承接上世纪中后期“南陆北李”之山水新范式,糅合当代表现主义和结构主义新风,可谓独出心裁。<br>若论题材,嘉远兄亦常写花卉。与白石翁不同,其花卉题材并不多,也不常绘草虫,而观其用笔用墨,则更重书意;尤其线条和造型,以书入画,以写代绘的意味更浓。余偏爱其八大山人一路,尤其鱼鸟,其形貌、其神韵、其境界,诚有明清文人一脉遗风。<br>嘉远兄之画,虽不能言其以至“炉火纯青”之境,然仔细审视,则其求新求变之思考,是达观而重文心的体现。在其笔下,山有性,水有情,花有心,鸟有语;这一切,皆为中国画之语言表达。<br>经典绘画理论认为,无论山水花鸟,皆须形神兼备。嘉远兄所绘,则不必苛求于此,而更求迹佳意远。迹佳,就是形神兼备,意远则上升至精神层面,无论画者,还是观者,都有一种置身画中之感,神游其间而境界深远。<br>(二)<br>唐人孙过庭论书,尚“五合”;元人赵子昂云:“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不精,虽善犹恶;字形不妙,虽熟犹生。”嘉远兄天资聪颖,又具文人性情,其书一入手便高人一筹。<br>当今书坛,摹古拟古者有之,崇洋媚外者有之,投机取巧者有之。观之众像,不伦不类,不古不新,诚难服人。嘉远兄早年学书,得真名家指点,而今知天命之年,亦书亦画,为入古出新之典范。 <br>十余年前,嘉远兄多以汉简法写行书。而今,无论写草、写隶、写楷,其书总不落俗套。至于此,余尝有疑问:兄书缘何异于常人?答:古不乖时,今不同弊。<br>此语见于孙过庭《书谱》。嘉远兄于笔墨之间游弋,于文化艺术之内游走,有意无意、时断时续,虽未曾刻意追求所谓个性,也未曾计较自我之成败得失。相反,因他能在无羁无束中悠游,反倒使得他能真正理解并享受书法艺术之精髓和乐趣。     <br>嘉远兄书风,远可及上古,近则溯秦汉魏晋。所谓书如其人,字如其人;无论其行书、草书、隶书,皆为其个性之充分再现:高古、简淡、自由、深远。前辈书家周昔非先生曾评价其书:“(嘉远)书法灵气过人,运笔结字有杨风子遗风。”今仔细审视嘉远兄书法,则先生一语中的。<br>嘉远兄先为书家,再为画家,今为书画家。他的艺术实践,正是中国文人艺术家之路,也体现了中国书画同源、同体、同材、同法、同格、同心的诸多“相通”之处。他的画,得益于他多年习书;而他的书法,也丰富他绘画之表现力。人生五十而知天命,嘉远兄之书画艺术道路,亦刚刚开始。<br> <br>王庆森<br>戊戌春分后二日于历下千巽斋<br></h3> <h3>紫藤依旧</h3> <h3>临汉隶《杨淮表记》</h3> <h3>稽康诗</h3> <p>黄庭坚题画诗</p> <h3>嵇康诗</h3> <p>黄庭坚诗</p> <h3>白居易诗一首</h3> <h3>欧阳修浪淘沙</h3> <h3>东井左图联</h3> <h3>夜写芭蕉</h3> <h3>仿古</h3> <h3>飞流直下三千尺</h3> <h3>初春</h3> <h3>牡丹</h3> <h3>石仁写意</h3> <h3>荔枝成扇</h3> <h3>山中一夜雨</h3> <h3><br><br>孙嘉远书法艺术<br><br>嘉远兄是吉林省书坛一名逆游者,他艺术上的探索,成为一个追求自我风格和体验独行的个案。艺术家的创作是艰苦的跋涉,如何在继承与创造中解决矛盾,在艺术上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定,如何从繁杂的世俗中建立独立于他人的审美,将是其艺术家成功的重要因素。<br><br>嘉远兄二十多年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从七十年代起学习传统,在楷、行、草书方面打实了坚实的基盘,其用功是勤劳的。从现在的记忆中,他的小行草略带章草之意,线条扎实,结体丰实,大巧若拙,奇趣横生,显示其鲜明的个性追求。<br><br>上世纪九十年代,嘉远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企业品牌包装的运作,书法一度停滞。其为国内著名摩托制造企业长铃集团整体形象策划,成为吉林省为大型企业导入CIS第一人,是当时走在企业策划前列的,在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后嘉远围绕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进行传播与推介,与长春电视台合作,开辟《书画艺术周刊》栏目,采访段成桂、刘乃中、孙文铎、袁武等艺术家数十名,为其树碑立传,得到艺术界同仁的认可和好评,著名书法家周昔非评价为“功德无量”。<br><br>2010年,在任“第二届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展”常务副秘书长期间,参与主持了本次国际大展,一个半月的征稿、评选、布展更是开创国内外书、画、摄影三展同时开展之先河,为组委会在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巨大的社会效益,表明嘉远兄在策展中的掌控能力和业界感召力。<br><br>2010年后,嘉远又回归他所热爱的书法艺术,由于多年的人生历练,使他更善于思索,艺术观点更趋个性化,书法创作也进入一个探索于逆游的状态。借鉴传统有许多方式,能集自身的特性选择适合自我需要,形成自我风格、特性确是一件难事。嘉远兄选择了行草书作为基本,探讨草书之源,融汉之体势,晋之风韵,明之狂放于一体,加之性情之奇崛不平之气,几经陶练,终于形成属于他自己的书法体势。做书之寄在于精神专注,用笔贵于始于心迹,钝拙使之笔力深入,真性情方显书家之本色。<br><br>愿嘉远兄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在艺术之路上跋涉中前行!<br>刘彤宝<br><br><br><br></h3> <h3>葫芦</h3> <h3>户外风雪室内春</h3> <h3>水乡春色</h3> <h3>日出地吐朱</h3> <h3>石仁写意</h3> <h3>石仁写意</h3> <p>大观</p> <p>云杏上树梢</p> <p>湖山如野夫一见如有约</p> <p>无丝竹之乱耳</p> <p class="ql-block">尊古</p> <p>闭门即是深山</p> <p>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 <h3>庚子</h3> <h3>此心安处是我乡</h3> <h3>云起龙骧</h3> <h3>能婴儿乎</h3> <h3>长乐</h3> <p>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