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脚,浅一脚,你到哪里去养老

荣誉超然

<h3><font color="#010101">  七九六十三,讲吃又讲穿。八九七十二,穿衣没好赖。九九八十一,吃饭成问题。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人老三步曲,一步一阶梯,一曲难一曲。 还没准备好迎老,眼花腿麻,老年模式己开始启动。&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你想到自己老了吗?作家周涛说,“我想到自己的衰老了,因为年龄的吃水线将使我颤栗,吃惊。”如果仅是诗意解读“老了别怕,人生就是攀登。”那是对衰老最好的回答。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nbsp;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但现实不是。 &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nbsp;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五零后老孙弟兄四个,母亲去世后,为年迈的老父租了间平房,哥四个轮流去照顾,使老父还算有个幸福的晚年。</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 1, 1);"><br></span></h3><h3><font color="#010101"> 五零后的父母辈,几个养一个,养老还不是问题。另外,经历特殊年代的锤炼,五零后的坚韧頑强吃苦耐劳精神远优于八零后。五零后揣摩不透八零后的心事,为什么你的钱总不够花!八零后不懂五零后的经历,那时的区区三十八块六,如何养活一家拖三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如今的八零后,兄弟姐妹被计生掉了。一棵独苗,风雨飘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于是八零后尴尬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于是小夫妻就上演了高速公路上以死相逼回谁家过年的闹剧。而养老,则面临一对夫妻一对老甚两对老的窘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写此文的时候,心情很沉重。七十一岁的邻居老王又一次病倒了,胆囊管堵塞,很重。因心衰又不能手术,唯一女儿把八岁孩子寄托在婆婆家,与丈夫放弃工作从千里外沈阳返回照看。老王老家在大连,老伴很早就想把家迁回,料想有病那天,老亲古邻有个照应。一耽搁,这个愿望始终没实现。所以老王每逢生病住院,她都撒手无招。独生子女的五零后,有病是人生一大档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  老张说,现在与一些老友熟人相遇动不动就讲到孩子问题,讲到身体问题。</h3><h3> 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个问题,即五零后的养老问题。</h3><h3><br></h3><h3> 下面是老于与老李就如何养老的对话:</h3><h3> 老于说,我可劲对儿子好对孙子好,满足他们的所有需要,生活上一切绝对是高配。只要他们养我老,我会倾尽所有,因为我不想到养老院。</h3><h3> 老李说,你为儿子好是为了给自己养老,这就有了绑架儿子给你养老的嫌疑。</h3><h3> 老于说,养儿防老,传统美德。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h3><h3> 老李说,父养儿是义务,谁叫你姓爹。人为什么活着,如果为自己,你就有责任自已养老。如果为别人,你就更没理由麻烦别人为你养老。眼下年轻人都很忙,吃的苦没你多,压力比你大。你有工夫养儿子,但轮到他们不一定有工夫养你老。你凭什么让他们为你养老!</h3><h3><br></h3><h3> 老于一直崇敬老李的学问,崇敬的五体投地。但这次,他不服,他认为这是老李的“歪理邪说”,过于偏激。老于心中,八零后是最优秀的一代,敢于拼搏,智力超群,人才倍出。如今年富力强的他们,正是承前继后的最佳时机。</h3><h3><br></h3><h3> 老养小 天经地义,那么小养老呢!</h3><h3> 十几年前 ,老徐将平生积蓄为儿子在天津买了房子。一次千里迢迢去为儿子临时带带孙子。早晨儿媳除了梳洗打扮根本没时间顾及他。一个多月没为他做一頓饭。不会做饭的他有苦难言,无奈只好等小两口上班后到外面买。这次经历,使老徐原有的到儿子家养老的打算烟消云散。</h3><h3> </h3><h3> 你老了,孩子也在向老迈进。相互增长的是脾气,少的是语言。没有交流,家就是四壁。</h3><h3> 天空飘着细雨,滴滴滚落在心里。打湿了老徐的心。当初一心砸钱为儿子买房子,但一旦要住进去,则要可劲屏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喘。另外,你确定真的能住进去吗?</h3><h3> &nbsp;</h3><h3> 这世上,理解和接受是两回事。谈到理解,哪一个不是痛苦流涕。谈接受,有多少人避而远之。</h3> <h3>  我们和年轻人共读着一本叫沧桑的书,年轻人读着未来,我们读着回忆。</h3><h3> &nbsp;</h3><h3> 由此看来,养儿防老还不仅仅是孝顺问题,还有个清汤清水的小两口与老眸咔嚓眼的一对如何相融的尴尬。如果用你的余生去填补与儿女们之间的鸿沟,那么你的人生后黄金期的性价比是要打折扣的。</h3><h3><br></h3><h3> 夕阳无限好,我竟不知到哪去养老。想到老境不免有点瘆得慌,乃至后背发凉。</h3><h3> 夕阳西下,你步履蹒跚,或拄着拐,或坐着轮椅,看绿肥红瘦。即使躺在床上,满身褥疮,发着恶臭。但你还想活着,不想死。还想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h3><h3> &nbsp;</h3><h3> 寸草半掩的荒顶,孤叶泛黄的枯枝。 我是草民一个,年轻时都没体面过,谈什么优雅老去?&nbsp; 一次同学会,老唐说,看到许多人不在了,才知活着就好。尽管有些同学缺妻少夫,但不再重组家庭却达到前所未有的共识。再婚,过不好更糟。老不经折腾,不似年轻人聚了又离离了又聚如调电视机的頻道那样随意。老了,多了点慎重,还多少有些酸楚。</h3><h3><br></h3><h3> 三步两脚蹿到六十岁,没咋地,那是你的阳光地带。但若顺利通过老迈地段,难熬的。不敢想有一天谁为你掬一杯热茶和熬一壶苦药。夫妻即是年轻时的伉俪互粉,又是老来时的合作伙伴共白头。</h3><h3><br></h3><h3> 老了,独木难支,你需要结伴同行。没伴的别动不动上炷香,占个卜,咨询谁是你的菜。你的老,听自己的,如果对分离的痛苦自身产生不了抗体,一个人也可过得自在,守的云开雾散。</h3><h3> &nbsp;</h3><h3> 老杨身体有病住院,老伴体弱在家。但老伴执意不去养老院。虽有一双儿女两头牵挂也是焦头烂额。</h3><h3> “你麻烦儿女了,这样下去会拖垮他们!”邻居好言相劝。老伴不以为然,他们是应该的。似乎拿小时候养护孩子的付出来换算儿女伺候自己的老迈。</h3><h3> &nbsp;</h3><h3> &nbsp;少怕懒惰,老怕勉强。</h3><h3> &nbsp;</h3><h3> 老了,行动可以迟缓。思维干吗还一根筯。 曾朴在《孽海花》中言道,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蹋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相,自寻生路。</h3><h3><br></h3><h3> 老了,人生只要有一次果敢绝决,就能赢来心情的豁达和儿女的情长。</h3><h3><br></h3><h3> 你犹豫,只差临门一脚。</h3><h3> </h3><h3> 一次取款,听到下面这段对白:</h3><h3> 营业员:大爷,你眼花手抖,腿脚不利索,为什么不叫儿女来办理?</h3><h3> 大爷:自己能来,还是不麻烦他们。</h3><h3> 营业员:可这样很麻烦,穿马路也不安全。</h3><h3> 大爷:姑娘,不瞒你说,其实我自己来是最安全的,存折到了他们手里,能不能给我都两说。</h3><h3> 营业员体察到老人行动上的难处,但不懂老人难以言表的心事。代差,不仅仅在思维上,还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戒备心,哪怕最亲近的人,身边的人。你那点本不算多的养老金,老的担心它的流失,小的惦记它的流向。</h3><h3> &nbsp;</h3><h3> 再细的针鼻儿,也能牵动线,这就是间隙。再亲的血缘也分A型 B型,这就是距离。</h3><h3> </h3><h3> 你是有四间大瓦房,一百大平方。有房就有底气吗?不好说。房子迟早是儿女的。以后,你的养老属于谁?</h3><h3> </h3><h3> 电视剧《情满四合院》讲的是一对年轻夫妻为几位孤苦老人做饭的故事。他们有幸摊上一对善良的五零后夫妻。</h3><h3><br></h3><h3> 国外有了抱团养老的故事,杭州也有了七户人家十三位老人搭伙养老新版本。养老,不论以什么形式打开,重在养心。能聚到一起的人,不就是心事合的来吗?</h3><h3> &nbsp;</h3><h3> 养老,重在养心。</h3><h3><br></h3><h3> 九十四岁的老潘,全村公认的国民好老人,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兵不知为何仅拿两千多元的养老金,全村人都为其鸣不平。但老潘从不声张,也不申诉。这事还是几年前民政部门主动给做了调高。真是心态大于天,活该人家活过一百年。</h3><h3><br></h3><h3> 不会养心,何以养老?平时不会做饭的你,应该学着自已做。烹饪色香味,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转变观念,从一頓饭开始。有一天,你召集儿女亲手捧上你的一桌好饭,儿女会惊叹,父母老了,老有所“味”,让人老放心了。</h3><h3> 一切从零开始,老之路,你要学会趟着走。</h3> <h3> 夕阳虽说无限好,也要承认近黄昏。</h3><h3> 老有什么不好,老有诸多不好。老了,大事做不来,小事又做不好,此时你虽不碍事,但做的太到位会碍了人的眼。背后所有的牢骚满腹人前必须捧上欢笑和喜悦。在儿女面前的尴尬不比前半生的艰难困苦更容易。</h3><h3> &nbsp;</h3><h3> 少承担。养老, 从一线退下来就开始,二线也少督导,没这个心境别提养老。在儿女面前当名誉家长。有些话意思到了刷一下存在感即可,说透了讨人嫌。生气伤的不仅是面子,还有肝。</h3><h3><br></h3><h3> 老了,摒弃世俗眼光,脱离儿女的养老不会让儿女颜面尽失,这叫得体退出。眼下你可以没这个行动,但要有这个意识。老了,活的磁实,重在你悟出了养老的出路有很多。</h3><h3> </h3><h3> 用寛容应对老,用豁达融合老。坦然面对,不抵触老的情绪的人反倒活的更从容。原来养老的更好状态是养精气神,最终支撑老还看体能与心态。</h3><h3> </h3><h3> 老人古语,养儿防老。</h3><h3> 开发商说,以房养老。</h3><h3> 保险家说,以钱养老。</h3><h3> 企业家说,保健品养老。</h3><h3> 专家们说,运动养老。</h3><h3> 我说,老了让别人盯上如何老会感到全身不舒服, 怎么老,你心里没数吗?</h3><h3><br></h3><h3> 老了,你赶上互联网末班车。你好发朋友圈,虽没什么太多文字原创,晒晒自己的小诗小画,旅游观光照片,与景长存,与花一齐灿烂,也是老美了。</h3><h3> 养老,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还有舞友,票友,邮友,步行者友,情趣会友,你的生活里有一个老友圈,你的微信里有一个老友群。据说一些老军迷不比专家差。打歼20问世起就专注关心。把歼20分析的头头是道。对前景六代机绘图更是如梦如幻。老了,不在其位,谋其政。这种人,会老吗。祖国不强大,敢老吗?</h3><h3> 常常会发现一些老者为南海的事争的面红耳赤,这种争,好,益智提神不伤体格健大脑。</h3><h3><br></h3><h3> 挣着平民工资操国务院心的人,老有气魄了。</h3><h3> &nbsp;</h3><h3> 老了,谁都不能确定在哪养老。因为所有指望都不如现实来的顺其自然好。</h3><h3> &nbsp;</h3><h3> 养老,重在养心。其他的,交给未来。</h3><h3> 你的 养老机构在哪?</h3><h3> 地址: 内心</h3><h3> 主体材料: 热情加情趣。</h3><h3> 高度: 有信心</h3><h3> 宽度: 好心态</h3><h3> 色泽: 夕阳红</h3><h3><br></h3><h3> 老来难,怕谈老色变。 正视老,老才不畏。老了变丑,不喜欢你的人会越来越多,只有自己讨自己好。打扮往年轻上靠,洗完脸,涂点雪花膏。老了,有点兴趣好不好!</h3><h3> 青春如日高,</h3><h3> 盘算如何烧。</h3><h3> 老如古藤绕,</h3><h3> 绕到秋半腰。</h3><h3> 温馨提示,老了别着急忙慌,还有两个著名景点没走, 一是秋月,二是冬雪,日子长着呢!</h3><h3><br></h3><h3> 到哪里养老?岁月说,还没想好。身体说,适合你的,就好。</h3><h3> 老了,你不值钱,但值的快乐。就够了……</h3><h3> 三七二十一,老了,时间都归你。</h3><h3> 至于在哪里养老,关键词: 听心情的。</h3><h3> &nbsp;</h3><h3> (网络图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