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今天在听水居道场因缘和合,天人顺应,许师气机畅达,兰质美人们心朗如春,呈现了一堂无比精彩的中阶课程。</h1><h3><br /></h3> <h1> 刚开始进行调弦听音训练,许师像菩提祖师似的手持音叉敲我等榆木脑袋以启开混沌,随即引入如何审声辨律以助我们开窍。许师说:"调弦审音须从禅宗之截断众流,刹那入定开始,排除妄念方可辨琴七弦的音声是否合律。初学者审音辨律通常差强人意,难辨几微实属正常,借《中庸》至诚前知一语,在审音辨律过程中体验至诚识几。" "宋明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在《通书》中发挥易传诚、几思想。诚之至者能自成无欺,是生发仁的端倪,诚者无为而自然,没有主观意识的参杂干扰,故诚无为不碍生命、不碍社会种种因缘的对待流转而又能随缘作主。所谓几者微也,念头稍动,情绪我执便渗透其中,故需要修心养性,提升自身涵养工夫及觉照能力,每日观照自身灵魂深处之几,关注自己妄念流的起起落落,防微杜渐。" "在定境之下察照内心幽微之几,察照音律微妙变化之几,这样调弦审音就可以水到渠成。" "辨声者务必随时随处观照自己内心幽微处,如此在觉照涵泳中积累工夫,如此在至诚的状态下逐渐于起心动念之间了了分明,对音声几微的差异亦能审辨无碍。"</h1> <h1> 开课这一"诚几",许师更为心念澄明,思如泉涌,又为我们讲起:"古琴教学的三种形式,即学院派的五线谱教学,当代民间的减字谱教学以及传统的奏谱教学。" "五线谱对减字谱的翻译是追求对音高、节拍的精准性和刚性的记录,使减字谱模糊性所涵盖的信息衰减不少,琴曲中气息情感及韵味则无法体现出来;减字谱是对奏谱较传神的记录,但同样无法全息琴曲中当下活活泼泼的生命状态。奏谱本身有其鲜活性、丰满性和兴味性。" </h1><h3><br /></h3> <h1> 第一次听到"奏谱"这一说法,好新鲜!我们个个耳朵竖起,身往前凑。许师说:"奏谱其实不是谱,但古代琴家教学却将之放在第一位,减字谱实则只能当作备忘谱。古代琴家的教学,是师徒须共同起居生活,生徒在生活过程中观察感受老师的生活态度、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和学问修养,每次对坐而弹,体验老师每天弹琴不同效果的背后缘起以及感悟由此形成的生命风光,言传身教,因循习琴。如果能够体会到习弹古琴背后鲜活的生命气息,则乐曲的节奏怎么弹都对。所以奏谱是不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它是琴家所有的生活经历、学识修养、思想感情等综合体现出来的生命气象!学习的过程就是老师呈现,生徒领悟。因此可以这样说,琴内功夫和琴外功夫的融液和体贴,以琴韵方式即兴当场地呈现,这就是奏谱。奏谱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生命体验和境界体验,是不能以标准化的考试来衡量高低的,靠的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领受以及学生自得的感悟。奏谱体验是生徒把握老师琴艺的修为、审美、趣味和艺境的重要手段。"</h1> <h1> 许师话锋一转,又给我们灌顶:"能以生命的气象弹奏乐曲,就不要期望那些深受西学影响的主流人群和专家学者掌声了!倘若在古琴演奏上要想获得当代人的掌声和喝彩,那尽可能在吸睛炫技上下点功夫;想登上古人无限风光的艺境是没有多少当代人可以听得懂和击掌称赏的。在复元古的琴道艺境道路上,琴人要有大愿力、大毅力、大定力和大境界,特立独行传承中华文化的真精神,才能安顿华夏血族那生生不息的生命。"</h1> <h1> 记了这么多,似乎上的不是琴课而是传统道学的理论课。其实,我们今天的琴课是学习道家琴曲《静观吟》。"《静观吟》讲的是观内外之境,当人静观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不是高兴,不是兴奋,是一种超越小我的宁静喜悦。静观有时也会产生悲,那是超越了我执对天下的一种大慈悲大怜悯。" "静观,既有外观于山野上花开花落云舒云卷的变幻,亦有内观触景而起伏的道心情愫。外观用目,内观用心。内观情绪的涌动与外观风光的升腾幻化,两者相与交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从而流淌出一缕生生化化的生命乐思。" "古琴流转的乐迹似云霞般舒卷开合,又如风起云涌,弦指间右手时而轻重缓急,左手时而洒落舒卷,乐音似又回到了原点,转头又飘然而去,这里蕴含着一种内观反照和对待缘起。外观云彩汹涌起伏,内照无住而心潮澎湃,其中有一阴一阳的对待,其中有阴阳和合的缘起。" "全曲音乐可以看到山上云蒸霞蔚、烟岚袅袅,远处传来道观钟声,有道人剑舞,近处则花烂映发、草木摇曳,此刻有感于大化流行而生命透脱,于物我通感之间而又物我两忘,已不知云彩是琴我、抑或琴我是云彩。" "起承转合中多段的自相似性、迴旋往返,旋律的次第展开,呈现出一卷无限的生命风景,足可以安身立命矣!"</h1> <h1> "所以,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要尽量挖掘奏谱背后的无尽藏,尽可能体会琴曲所体现的韵外之音和味外之旨,其中左手指法,既要弹出轻重缓急,更要有遒劲圆转,象飘逸无滞的云霞,才能传递出生生不息同时又生生化化的生命气象。" "平时听各派琴家录音,既要听总体的风格,又要反复一小段一小段地细抠各个细节的处理,体会不同处理上的特点以及感受,才能提高鉴赏水平从而提升自身艺术涵养。"</h1> <h1> 课后录老师的弹奏,录了正面,为了了解这背后的生命气象,我们又请求老师再随便弹一次,我们在背后录多一次。谁知老师一扫除面前我们这些"障碍",生命气象就真的出来了,弹得特别的清静动听,把我听呆了,只顾盯着手机屏幕听,居然没摁到录音键!这大好的生命风光硬是没有记录下来,看来参悟之道将是漫漫而遥远的。<br /><br /> 二0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