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之心得

老陈都

<h1><font color="#b04fbb">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nbsp;</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line-height: 1.8;"> ——题记</span></h1><h1><font color="#b04fbb"><br></font></h1><h1> 四月,春色明媚,温柔如水,暖风徐徐, 馨香满怀,今天心情特爽,推开窗户,一缕清风吹进书房,直扑我那简陋的书架,顿时,感觉书架上的书页在丝丝作响,微风和书香味融合一体,刺激着我身上与书有缘的细胞,燃起我阅读的欲望,于是,沏一壶茶,捧一本书,茶与文字交融如一股清泉穿过肺腑,沁人心脾,此时,此境,大有:“世间万味一壶茶,慢品细啜趣无穷”的惬意之感,联想起海德格尔说过的一句话:“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h1><h1> 于是,有了如此之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读书乐趣,就在于此!</h1> <h1><font color="#b04fbb">  有关读书,纵观古今中外名家早已著书诠释其中益处,故不在此篇复制赘述,就我而言,对读书之目的或选择性阅读,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实、丰富、愉悦。其实,读书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犹如生活中的乐趣,爱好则为之;然选择性读书因各自兴趣而定,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心境,选择一本书尽情徜徉其中,不亦乐乎!适值人间美好四月天,我选择了心中的女神,当代青年著名作家李筱懿的作品《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读她的书总让人有如此之感受:她的文字间散发着浓浓的青春气息,极强的生命旺盛,走进她的书中,夕阳的余晖瞬间变成朝阳的曙光,至少让人年轻十岁。好了,读书总有体会,浅谈《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之心得。</font></h1> <h1>  <font color="#b04fbb">公元1911年---1949年在短短的民国史上,大师辈出,精英涌现,有佳人如临水照花,更有才子风流蕴藉,可以这样说,这些才子佳人,以其颜值、才情,既惊艳了幽独动荡的岁月,又唤醒了睡狮的乱世风云,她们的人生经历在民国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页。《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书中写了26位美丽的女性,作者把这些名媛串联起来,像一串闪耀的珍珠射出红、黄、紫的光,这五彩斑斓的光环被汇成一幅绝世佳作载入史册。</font></h1><h1><font color="#b04fbb"><br></font><font color="#b04fbb"> 吃酒不吃菜,各人心中爱。在众多的名媛中,我却更崇敬、喜欢其中三位,她们的名字想必读者也耳熟能详。(今天暂书一位)</font></h1><h3><br></h3> <h1><font color="#b04fbb">  她,张幼仪,民国大诗人徐志摩的元配妻子,十三岁订婚,十五岁嫁人。父母之命、煤妁之言这是封建传统的结果。婚后几年间彼此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甚至没有好好地说过几句话,更别说互相了解了。用张幼仪的话说,“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我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在徐志摩眼里张幼仪就是一个知识贫乏,学养奇缺的“乡下土包子”。而事实上,在同时代人笔下的张幼仪:“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而为何徐志摩却偏偏不屑一顾呢?<br></font><font color="#b04fbb"><br></font><font color="#b04fbb"> 1920年冬,张幼仪离开上海,前往法国与徐志摩团聚,轮船驶进马赛港,她隔老远就看出了不修边幅的徐志摩满脸都是不耐烦。在由巴黎飞往伦敦的飞机上,张幼仪晕机呕吐,她再次从徐志摩口中听到了那黄蜂般螫人的五个字:“乡下土包子!”更令人心寒的事情还在后头,她在英国沙顿怀孕后,徐志摩正忙于追求林徽因,居然勒令她打掉孩子。张幼仪有些不安地嗫嚅道:“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徐志摩却以冷若冰霜的语气讽刺她:“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font></h1><h1><font color="#b04fbb"><br></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张幼仪在德国生二儿子彼得时,徐志摩却强硬提出离婚,还写下了那句著名的:“无爱之婚姻忍无可忍,自由之偿还自由”。张幼仪提出想征得父母意见之后再离婚时,徐志摩说:“不行,不行,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签字,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离婚不可!”张幼仪最终成全了徐志摩,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同时,丢下一句话“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一段婚姻就此结束,还成了民国史上“文明离婚”的第一人雅称。</font></h1> <h1>  <font color="#b04fbb">对这起婚姻不能用狭隘的理念去评判谁之对错。引白落梅一段话:“人的一生总有注定错失的因缘,和你携手相伴的人或许不是你要的那杯茶,但你还是要强忍着苦涩饮下。所以彼此厌倦并不是谁的过错,只怪造化弄人,无端生出这么多的痴男怨女,不得尽如人愿。”梁实秋曾对徐志摩有如此评价:“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可见,徐志摩在朋友圈的口碑还是不错的。而张幼仪对这场失败的婚姻没有哭哭啼啼,没有死缠烂打, 倒是怨恨的少,励志的多,她并没因一次失败而就此消沉。</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  求学,用知识来改变自己,她考入柏林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学,掌握了当幼师的一技之长。她在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的吸收营养,她在飞跃似的进步和成长。如果说徐志摩关掉了她的婚姻之门,那么,知识却为她打开了事业之窗。她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她在金融业屡创佳绩,她创立了云裳时装公司......鲜花与掌声迎面而来,红地毯在她脚下熠熠生辉。那个曾经抛弃她的人也如是赞叹:“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而她却如此坦陈:“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外一个人。”<br></font><font color="#b04fbb"><br></font><font color="#b04fbb"> 徐、张这场婚姻如从佛的角度来看:缘聚缘散,缘起缘灭,缘分尽了没有理由;用现实的眼光说词,那就是不在一个层面,思想文化上的差距将搅乱爱情、婚姻的格局。路遥“人生”笔下的巧珍,这位金子般善良的,没有读过书的姑娘,以质朴纯真,真心真意地卑微的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而最终的结局也是悲哀的,是让人心疼的。(这只能算佐证) <br></font><font color="#b04fbb"><br></font><font color="#b04fbb"> 张幼仪在一场不幸、失败的婚姻里,在曾遭遇人生最沉重的怆痛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需思想独立,自强自立,以成就自己的事业提升人格魅力。她,认准一句做女人的话:只有当自己处于一个最好的姿态,才会有好男人来爱你。她,以顽强执着的力量,华丽转身,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她,从地面爬上高山,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内心要强大,骨头要坚硬。她,在人生的路上一无所惧;她,用艰辛的付出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辉煌。梁实秋如此评价张幼仪:“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后记,<br></font><font color="#b04fbb"> 张幼仪的人生治愈你:人生应该是一趟旅行,而不是仅仅的旅游,前者是需要拥有面对艰险的勇气,敢于挑战恶劣的环境和一切艰难困苦,即使飘风苦雨,山呼海啸,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奋斗,面对苦难要有承受能力,始终保持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人生如此,婚姻亦是,任何一个在婚姻中失败的女人都要坚强的保持独有的尊严和对生活的信心。摘一段话与君共勉:</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只要你勇敢,迷茫、孤独、怅惘终会离你而去;</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只要你勇敢,终会邂逅独一无二的自己;</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只要你勇敢,这世上一切的美好,终会为你而留。”</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