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仲春时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蟒河保护区,次第翻开她的厚重,体味她的底蕴,共同感受她的唯美。<br> 本期向您推介的是位于蟒河保护区西北部的蟒河镇桑林村的树皮沟自然庄。</h1> <h3> 树皮沟登记在册的群众有169人,常年居留的仅有15人。许多外出务工或迁居的人,仅在春节、烧纸上坟时匆匆回来一转,就离开了。</h3><h3> 静谧的村庄,掩映在绿树与梯田间,有几分神秘。</h3><h3><br></h3> <h3> 沿着踏春石板路,走近,村庄仍有生命的气息。</h3> <h3> 那春联告诉我,村庄还在世俗中;那硬化的水泥道告诉我,村庄还没有被遗忘。</h3> <h3> 石块砌起的三层楼房,告诉我这里曾经的辉煌。整齐的石缝间的石灰泥,依稀有生命的坚强。石墙外的黄泥,一点也不比现代房外的保温层逊色。</h3> <h3> 这是一个二层的院落,利用自然地理落差,在院墙下还有一排天然的牲畜排房。六畜兴旺的希翼是现代化建筑‘’车库‘’的先祖。</h3> <h3> 院内,纯石木结构,屹立百年不老。</h3> <h3> 村中的石板路,走向桃花三两枝的旷野。</h3> <h3> 力求贴近现代的瓷片大门,与整座村庄,有那么些远离。</h3> <h3> 勤劳的村妇,最后的坚守。</h3> <h3> 是不是山中冬暖夏凉的吊脚楼?</h3> <h3> 黄泥与麦秸拌和,为石头墙挂面,这是以前家境好的人家,才能做得起的保温层、装饰墙。</h3> <h3> 楼梯也是石砌,退回百年前,肯定也是流行和时尚。</h3> <h3> 灶台上的角楼,你是神仙姐姐的梳妆台吗?</h3> <h3> 原始的土峰巢,纯厚的蜂蜜,是千金难买的佳酿。</h3> <h3> 最原始的石材工艺,记录着勤劳和艰难。</h3> <h3> 碾,脱粒的农具,称青龙,滚出绵延幽长的熟食进化路,是农人对自然的敬畏。</h3> <h3> 磨,俗称白虎。把碾过的归仓颗粒压成粉,在先人从野蛮到文明的进程中,智慧的发明。</h3> <h3> 方块红纸上的白虎二字,承载的是文化,更是留不住的岁月。</h3> <h3> 近距离仰望,比城墙还要厚实的石头房,是对乡土的热爱,是对生命的礼赞。</h3> <h3> 走进树皮沟上洼的一处农家,偶遇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和比他小16岁的老伴。老人耳聪目明,十分健谈,老伴把家中最好的‘’金典‘’纯牛奶,用开水温热了一会,递给我这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乡间的纯朴很快湿润了我的眼睛。这是现代社会的一方静土!</h3><h3> 快中午时,在老人的小院里遇到了保护区的管护员小郭巡山回来,他们非常熟络,可见保护区与当地群众相处得非常不错。</h3> <h3> 离开树皮沟,经过蟒河景区北入口,一座现代的仿古石头房从眼前略过。不知怎的,总感觉充满时尚气息的石头房,与树皮沟土生土长的石头房总有一些不同,是感观?是怀古?是底蕴?还是心情?</h3> <h1> 一路思索,我终于想明白了:石头房的岁月洗礼与人生的路程相同,逝去的终将失去,心存善意的怀念,感恩生活中曾经的美好,感谢那些美丽的遇见,诚谢那些与你有缘、携扶你走过一程的人,更应该是人生品格锤炼的应有之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