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我的“军嫂”时期

岁月如歌

<h3>1978年1月至1992年年底,是我的“军嫂”时期。这是一段如歌的峥嵘岁月,这是一份美好的难忘回忆。这也是一段封尘了二十几年的记忆,随着先生即曰要参加的战友50周年聚会而开启。</h3> <h3>李恭洲1969年1月入伍,1992年底转业,从军24年。1973年从部队考入南开大学,1976年毕业回部队。</h3> <h3>他很珍惜上大学这个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这是在校图书馆查阅资料。</h3> <p class="ql-block">1978年1月,我们结束了六年的恋爱长跑,我正式成为“军嫂”。这是婚后的第一张照片,在沙湖照相馆照的。那时我已在尤拔中学副校长位置上工作了近三年,职务是县委组织部任命的。</p> <h3>1978年8月承蒙区文教组照顾,我调入沙湖中学任专职团干,也兼高一的几节政治课。儿子是该年的10月出生的,出生后主要是我妈妈帮助带。感恩妈妈!这张我们和儿子及我妈妈的合影照片,也是在沙湖照相馆照的。</h3> <h3>两地分居的日子过了两年,恭洲取得了带家属的资格。他当时所在部队为福州军区后勤部。1980年8月,我随军了。我从湖北省沔阳县沙湖中学,调入福州市铜盘中心小学,当一名普通语文老师。在湖北的十年奋斗被清为零,因为福州市教委不承认外省市的干部任命。这是当军嫂的另一种奉献,我乐意!</h3> <h3>我的军人家属证。</h3> <h3>那时交通不便,从福州回湖北仙桃,先坐火车到南昌转车,再坐到九江。然后从九江坐轮船到武汉。最后从武汉坐汽车到仙桃。如果回沙湖还要再坐汽车。回趟家差不多要三天时间。从家里回福州也要这样走。加上我那时晕车,回一趟家真是不容易呀。这张照片是我随军五年后,第一次回湖北探亲时照的。这时开始有自己的相机,不用去照相馆找专业人士照了。</h3> <h3><font color="#010101">1985年春节探亲回榕后,恭洲就从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晋升为下属部队的某部政委。他34岁就是正团职了,可喜可贺!可我没那么喜。因为这意味着我将在异乡他地,一个人带着儿子工作学习生活。我对我的生活能力极不自信,感到前路漫漫……为了减轻我的生活压力,恭洲突击给家里添置了一个小冰箱,买好了煤球,劈好了引火柴,甚至还买了米等。</font></h3> <h3>他去厦门附近的部队任职了,我和刚上小学的儿子留守福州。新一轮的两地分居开始了,直到他转业,持续了八年。</h3> <h3>他回后勤开会的曰子,也是我们一家团聚的美好时光。</h3> <h3>我和儿子在后勤部大院合影。</h3> <h3>暑假,忙完学习培训及值班等事务,余下的时间,我就带儿子去部队探亲。我们从福州坐公交车到龙海,花了快一天的时间。我晕车,儿子也晕车。中途休息时儿子吐得厉害,怎么也不愿再上车,我好说歹说才上的车。哎,走了一趟我们就走害怕了。</h3><h3>这张照片是周末全家游厦门时所照。</h3> <h3>一年多后,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合并。后勤部机关人员去南京的去了南京,调动的调动,转业的转业,后勤部不存在了。大院留给了十八分部。恭洲调到闽侯县城附近的十八分部某部,距福州比较近了。如果不值班,周末可回家。</h3> <h3>周末回家,恭洲总是忙里忙外,家里买煤(后来是换煤气罐),劈柴,买米等重体力活都是他包了。还下厨做可口饭菜为我们改善生活。他是同事和邻居们公认的“模范丈夫”。寒暑假,我们有时间就会去部队探亲。那里是我们的另一个家。</h3> <h3>这是我们在部队的另一个家。某部团级干部楼。每套上下楼两层,三房一厅两卫,带院子。院子有前任种下的石榴花,也有几盆我们自养的花。恭洲曾经在院子里种过生姜。后面两间是厨房和柴房,都很宽敞。厅里桌上摆放的美丽而又芬芳的水仙花是我养的哦,漳州的水仙花种子。</h3> <h3>恭洲所在部队营区,当时已享有花园式营区的美称。在部队休假期间,吃过饭,我们喜欢在营区里漫步,时而也会惬意地在营区路边的石凳上休息。</h3> <h3>这是我们出入后勤大院的一条主干道。前方是大门,威严的哨兵威武地站在大门两侧。我在福州师范学校学了四年函授,文史专业两年,数理专业两年。四年函授期间,我每周一次面授,寒暑假还有集中面授与考试。我必须从这里经过,然后去市里。外出参加教育教研活动,买菜,逛公园都从这条道经过。当时这里没有通公交,这辆自行车是我的主要交通工具。儿子小学六年,都是坐在这辆车后面,我带着上学放学。曾经,因我的车技不好,让儿子摔了一跤,我还连车带人冲到了田沟里。还好有惊无险,一点小擦伤而已。上学的路和这条路呈丁字形,是从大院东门出进。我在这条道上骑行了十年,那是应试教育的年代,加班加点工作是习已为常的事。这条大道它见证了我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见证了我对教育事业的奉献。1990年8月我调到其他校。<br>在后勤大院我们住过三套房。1980年我随军时是住四楼二室一厅,后来搬到对面住三室一厅,后又搬到三楼的三室一厅住。总之随着恭洲职务变更,我们的住房也随之改善。<br>在后勤大院,军号指挥军人作息,我们听惯了军号声声。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机关干部和连队士兵早操,打扫院子楼道,上下班。每年都能看见新兵在操场上严格集训。每周末或节假日,礼堂或大操场都有免费电影。战士们都坐中间的指定位置,开演前,他们总是互相拉歌,气氛很活跃。机关干部和家属在四周自由找位子坐。操场也是春节团拜会的地方,布置得热烈喜庆,游园项目多奖品也多,干部战土,家属小孩拿着分发的游园票参加,太热闹了!</h3> <h3>这是部队的出入证。</h3> <h3>我和儿子在原后勤大院的家里。</h3> <h3>我和儿子在福州西湖公园。</h3> <h3>我们在部队营区里。</h3> <h3>我和儿子在部队营区里。</h3> <h3>恭洲荣立三等功,部队颁发的奖状。</h3> <h3>三等功勋章。</h3> <h3>三等功勋章。</h3> <h3>军功章还真有我的一半。</h3> <h3>我的荣誉证书。</h3> <h3>我获得了福建省“军人的好妻子。”荣誉称号。</h3> <h3>虽然我在这15年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还算出色,也从没拖过丈夫的后腿,儿子也管得不错。但许许多多军嫂也都这么做了,我也只做了本份。荣誉是对我当“军嫂”角色的高度肯定!过奖了!感恩省妇联,感恩部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