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一最美果生

徐力为

<h3>果生是谁?你想认识她吗?</h3><h3>跟着我走,告诉你一个最美好的故事!</h3> <h3>果生的父亲,是下乡并留在了瑞丽景颇山的昆明知青傅衍彭,果生的爷爷是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奶奶是生物系老师。</h3><h3>果生传承祖辈血脉,天生对知识渴望追求,勤奋优秀,1998年以德宏州文科高考状元录取到中央民族大学英语本科学习,又在中央民大完成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学业!</h3> <h3>果生的母亲是景颇族的女儿,瑞丽景颇山班养寨,果生出生的地方,天地之精华滋润着这古老传承的一方土地。</h3> <h1>是母亲木东祖祖輩輩生长之地,是父亲付出毕生热血和洒遍汗水之地,</h1> <h3>山野那么清新,泥土透着芳香。</h3> <h3>回到班养,果生快乐得象小鸟。</h3> <h3>可以在村里串门,东张西望。</h3> <h3>可以任性地光着脚Y,坐在村口,等待儿时伙伴。</h3> <h3>只有这时,果生回到了童年。</h3> <h3>采集野菜,下塘涝魚,向姐姐们学做地道的景颇美味。</h3> <h3>弹一曲古老的曲子,让山,让溪流,让大青树与我同欢。</h3> <h3>毕业后的果生,本该顺理成章地有个好工作,建幸福家庭,为人妻人母,孝顺父母。</h3><h3>但实习时去凉山所见所闻,改变了她的一生,象父亲一样,选择了一条艰难而光明的路。</h3> <h3>果生的家乡云南德宏州紧邻金三角地区,成为金三角毒品进入中国大陆第一站。毒品使艾滋病传播,还蔓延到了四川凉山。给这个地区带来了灾难,特别是使儿童心里受创伤。</h3> <h3>果生和他的团队用画画走进孩子心里。</h3> <h3>走遍了边境地区的山山水水。</h3> <h3>教孩子做手工</h3> <h3>手机照相</h3> <h3>下课后,坐在这等班車。</h3> <h3>(果生微信)像平常一样,搬着木画框和放着画纸、颜料的行里箱去搭班車,已经熟识的班车师傅亲切地说:“又去学校拉?”</h3> <h3>截至2013年,他们在德宏州辗转奔波了八万多公里路,陪伴十一个民族的四千多个孩子,共完成了上万幅画作。</h3> <h3>(果生微信)这一幅幅满含着孩子们希望的画面,彩色着孩子的梦,让他们快乐。</h3> <h3>果生松扎艺术工作室的宗旨是:用文化和艺术驱赶黑暗和恐惧。用绘画的方式疗愈战争的创伤。</h3> <h3>缅甸拉咋的阿连山,除了摩托,只有步行上山。</h3> <h3>拉咋镇,至少比中国落后二十年,纯朴的民居生活本来还平静,现在被战争打乱了。</h3> <h3>和难民孩子在一起</h3> <h3>和排排坐的一群大孩子。</h3> <h3>这就是果生的课堂。</h3> <h3>地当桌,孩子们这样作画。</h3> <h3>这也是课堂</h3> <h3>专注</h3> <h3>果生最小的学生和他的作品。</h3> <h3>(果生微信)老人的笑容依然动人,大山的歌唱依然动听。</h3> <h3>工作之余,也会疯一疯。</h3> <h3>不负美景</h3> <h3>(果生微信)家乡的pajau山上的pajau花一样在心里,想家的时候就想着pajau花,孩子对家乡的记忆,如何能成为如此深刻的烙印,奇妙而伟大。</h3><h3>战争终会停止,拉咋将会更美,它会成为人人想往的地方,到时,我们给你们当导游。</h3> <h3>山花烂曼,那顽强的生命力。</h3> <h3>果生:醒来,是为了什么?醒来,是为了去实现梦。梦,实现梦,是活着的尊严。</h3> <h3>果生老师来了,难民营的姑娘抱着她笑</h3> <h3>为了让孩子笑一笑,果生使尽招数。终于笑了一点点。苦难中的孩子,难得有笑的时候。</h3> <h3>用防晒水粉画个猫脸逗逗孩子笑。</h3> <h3>好开心</h3> <h3>小高徒,画出参展的作品</h3> <h3>为什么?就为了孩子们的笑脸。</h3> <h3>(果生微信)大家穿得不多,我却裹着两件厚毛衣......我得了疟疾,发冷过后是高烧、他们用注射器针头给我扎手指头放血,直到夜里体温下去了。天刚一黑,步步老师给我生火,不时加炭。阿勐给我煮面,让我安静写文章。</h3> <h3>(果生微信)朋友来信,说让我照顾自已,不要因为疲惫而失去生命里去爱的感觉,我说,生命里爱的感觉本来就是我的命,怎么失去。</h3> <h3>通过画不同的画题,孩子们从现实走进艺术的殿堂。</h3><h3>《我们的根》《我记得的家乡》《我想念但是见不到的人》《星星不要出来》《这样的蓝色》《维持生存的手指印》《弹孔》</h3> <h3>联合国支援难民营的材料中,屋顶都是蓝色的,称为“联合国蓝”,而在这蓝色的下面,人们在挣扎。望着难民营,果生想出下一组画名《这样的蓝色》</h3> <h3>《这样的蓝色》通过画展向外界诉说着难民的心酸。</h3> <h3>孩子们用画表达了《这样的蓝色》</h3> <h3>(果生微信)</h3><h3>《我想念但是见不到的人》</h3><h3>我不再生气,不再抱怨,我也不再诅丧。我会做一个诚实和勇敢的人。只要能让我再见到你,见到你笑的样子,见到你不笑的样子。见到你哭的样子,见到你不哭的样子。只要让我能再见到你,我什么都愿意做,我保证一我想念但是见不到的人。</h3> <h3>果生通过画画,走进孩子们的心。</h3> <h3>(果生微信)《维持生存的手指印》去年去山上sha一itYang难民营,正遇到物资发放曰。、领取人都需要按手印,年幼的孩子还不知道用大拇指,常常轻轻放上他们小小的食指。</h3><h3>过去7年,有的孩子出生在难民营,生来就开始按手印。维持着生存。</h3> <h3>《弹孔》</h3><h3>(果生微信)冷,硬的弹孔,在孩子们纯真的预言里化成了软,柔的野花。</h3><h3>孩子们画里的《弹孔》,化为树上的果子,蓝色的野花,白色的雪花,很多小灯,彩色的糖,还有树上的星星。</h3> <h3>《藏身之洞》</h3><h3>果生:圣诞节时挖藏身之所的孩子和家人。</h3><h3>那些时时可死,仍步步求生的生命。</h3><h3>新年,祈愿,有处藏身,有命安心。</h3><h3><br></h3> <h3>星星出来的睛空,武装飞机会来轰炸!</h3><h3>(果生微信)士兵们捎了话来,请百姓们为克钦祈祷,祈求连天大雨,祈求星星不要出来。星星不要出来,夕阳也褪色吧!</h3> <h3>在芒市办画展,父亲来看她们。</h3><h3>(果生父亲微信)身为果生的父亲和团队其它孩子们的“阿瓦兰”(克钦语对父辈的尊称),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孩子们的所有活动,常常被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亦不止一次为他们的艰苦辛劳而心疼流泪。</h3> <h3>正好碰上景颇族目脑纵歌节,果生带参加画展的孩子跳舞。</h3> <h3>缅甸密支那办画展。</h3> <h3>把孩子们从拉咋带到密支那参加画展,孩子们高兴极了。</h3> <h3>每次办画展,果生都是背着这样的广告牌走遍大街乡村,让画告诉人们,孩子们心中的力量。</h3> <h3>欢笑终于绽放在孩子们脸上。</h3> <h3>果生在拉咋成为各界欢迎的公众人物,她策划了一次宣传活动,团结最广大的民众,战胜困难。</h3> <h3>布置会场</h3> <h3>好能干</h3> <h3>好丰富</h3> <h3>拉咋克钦民众信奉基督教,为克钦祈祷,祈求战争早日结束。</h3> <h3>(果生微信)每晚散步路过已关闭的国门,望着对岸的中国安静的街道,能感觉到自已的眼神温柔。那是家就在界河对岸的温暖。</h3> <h3>每逢回家,果生就和亲爱的爸爸这样相依相扶着漫步。</h3> <h3><font color="#010101">生日,爸爸妈妈和哥哥全家在一起,果果是你们的宝。</font></h3> <h3>快乐</h3> <h3>和哥哥在一起</h3> <h3>好兄妹</h3> <h3>在北京的姑姑傅衍云和姑父最疼果生,大家都说,果生长得就像年轻时的姑姑。</h3><h3>(果生微信)记得念大学时,姑姑说起爸爸时总心疼地流泪。后来我毕业了,四处行走,姑姑说起我又时常落泪,依然是心疼。姑姑常说:“太像,就怕你们俩像。可是你们越来越像。”你们,指的是爸爸和我。走了那么远的路,原来原本就流淌在血液里</h3> <h3>(果生微信)今天,老傅家换上了松扎艺术项目10年来第一组T恤衫。</h3> <h3>果生是硕士究研生,精通英语和法语等外语。本身是景颇族,自小懂得小山族景颇语,到拉咋又学习了克饮语(缅甸景颇大山族称为克钦民族)。还会德宏方言和普通话。</h3><h3>她精通网络,与世界各地各界友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果生的朋友遍布世界各地。</h3> <h3>在泰国清迈办画展。</h3><div>果生微信:在拉咋和孩子们画了几年画,这次却被介绍为民族学者,又是在清迈大学,......。</div><div>做的还真太少,心里惭愧。</div> <h3>(果生微信)清迈画展来了很多客人,包括僧人,缅甸孩子,泰国大学生,不同国家的艺术家,艺术治疗师。有流泪,有沉黙,有握于,有拥抱和亲吻。</h3><h3>一位给残疾人做艺术疗愈的澳大利亚人说“这整个画展像一座凝住灵魂的庙宇”!</h3> <h3>、(果生微信)昨天做了五遍讲解,一遍用克钦语,一遍用汉语,三遍用英语,每遍约40分钟,讲了3个多小时。</h3> <h3>(果生微信)来清迈这十五天,头上一处头发白了。白得蹊跷。不染了,留着回去给妈妈看,看我头发里生出的这朶白色的莲花。</h3> <h3>这些天已经两次。听见三年前初到拉咋时认识的克钦朋友说:“我的天呐,你会说我们的话了,而且写我们的文字写得这么好。”我乐哈哈地说:“我的天呐,你看我这三年老了那么多。”</h3> <h3>果生: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语言,文字,服飾,信仰,建筑和音乐等。更是人们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内心的感受和记忆。</h3> <h3>(果生微信)闻着拉咋的夜熟悉的味道,跟孩子说着这几年时常穿行于如此不同的两个世界的日子。前一晚还在中国和朋友们吃喝庆祝,后一晚就困惑在战争的威胁里。回到中国时困惑,回到拉咋也困惑。</h3> <h3>果生:醒来前的梦里,一个声音问:你要往高处走,还是往远处去?没有犹豫地答了:要向远处去。</h3> <h3>(果生微信)</h3><h3>裹护我的,不在云端,只在这一蔬一饭里。</h3><h3>滋养我的不是走向远方,而是能夠回来。</h3><h3>我不跟着爱走,爱跟着我走!</h3> <h3>果生:无论未来有多远,要记住开始的地方!</h3><h3>爱你,把自己投入未知的诺言中。因为我勇敢地,彻底地,不可思议地相信爱。</h3> <h3>历史的长河永远奔腾,蓝的天,白的云,美好的明天一定到来。</h3> <h3>放飞理想,放飞明天,明天会更好。</h3> <h3>果生:那是望着一个人,一个去处,一种生命的样子。</h3> <h3>传奇的血缘,她美丽,善良,活泼,开朗,又带着点景颇姑娘的野性。</h3><div>传奇的经历,她爱读书,攝影,音乐,画画。她的视野是整个大自然,她的专业就是实现民族的梦想,她的灵魂就是爱,她的生命就是诗和画。</div><div>她是知青的后代,和父亲一起书写了“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历史。</div><div><br></div><div>她是一团火,温暖着孩子们的心;</div><div>她是一根火柴照亮着被人遗忘的角落,她就是当今的特蕾莎修女。</div><div>她用青春绘出了七彩人生,她就是我们心中的最美果生。</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