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建州六十周年迎宾晚会《锦绣文山—壮乡苗岭请你来》于3月31日晚在州民族体育馆举行,晚会由序《三七花开》、《山之韵》、《山之情》、《山之风》、尾声《敲响铜鼓.壮乡苗岭是你家》五个部分组成。《锦绣文山—壮乡苗岭请你来》以“歌、舞、乐”来串起整台晚会,晚会展现了文山州壮、苗、彝、傣、瑶等少数民族多元的民族文化、人文情怀以及如今的幸福生活,晚会上,蜚声世界的《坡芽情歌》、独具苗族风情的《苗山乐》、傣族的《顶家女儿》等精彩节目一一展现在各地来宾面前。</h3><h3> </h3> <h3>序《三七花开》</h3><h3>云归处,雾岚涧,神草三七在文山,高原高,南疆南, 三七花开等你来。 </h3> <h3> 整台晚会虽然是在民族体育馆内临时搭建的舞台,但是声、光、影、色效果堪称上乘,导演充分利用现代投影技术+背景大屏配合每一个舞蹈的主题,营造出美轮美奂、梦幻迷人、瑰丽壮观、风情多姿的视觉效果,加上演员们饱满激情,极具爆发力的表演,确实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精品。《牛角舞》、《花裸韵》、《顶家女》等几个节目特别震撼和唯美,音乐、灯效、动作环环紧扣,一气呵成,阳刚之中兼杂柔美,民族风情中蕴含着时代气息,非常值得一看。遗憾的是场地容纳观众有限,一票难求。又是体育馆内临时搭建的舞台,注定演完就要拆,非常可惜。希望文山能尽快建成自己的专业大剧院,让更多的普通市民能一睹这样的艺术饕餮大宴。</h3><h3> (摄于3月29日最后一次排练,尼克尔 70-200mm f/2.8G 镜头,距离较远,加了一个增倍镜,还是手抖!😰😨😰)</h3> <h3>壮族《牛角舞》</h3><h3> 在壮族人民心目中,牛是勤劳、勇敢的象征,一群山里汉子,跳出壮家人的蓬勃向上,跳出壮家人的热情向往。 </h3> <h3>布依族《糯耙香》</h3><h3> 布依姑娘出嫁时。会把煮好的花糯饭,装在大大的簸箕里,揉成香甜的糯粑献给母亲。出嫁的姑娘带着妈妈的叮咛,举着香甜的糯粑,怀着崭新的憧憬,走向幸福的生活。 </h3> <h3>苗族《笙鼓欢歌》</h3><h3> 鼓声的震撼,口弦的悠扬,苗家芦笙的多情,还有三眼洞萧的浪漫,奏出各民族幸福和谐的生活。 </h3> <h3><font color="#010101">瑶族《打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瑶族村寨,世代相传看。一种传统手工艺——打靛,劳作间隙,他们从靛堂里拿出染料相互抹在脸上, 抹在身上,抹出瑶家人的幸福快乐。</font></h3> <h3>壮族《坡芽情歌》</h3><h3> 一个符号,一个故事,一个情调,一首歌谣,柔情壮乡的田间地头,坡芽歌书,讲述着壮家人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柔情赞美。 </h3> <h3>彝族《花倮韵》</h3><h3> 花倮是彝族支系之一, 在宫头高脚伞的庇护下, 他们用独特的舞姿, 来向大家述说丰收和喜悦。 </h3> <h3>彝族《觅》</h3><h3> 月光如同阿妹颜,榕树好似阿哥肩,粗壮的榕树下,一片片多情的落叶,承载着他们的爱情。慢慢地,飘向远方。 </h3> <h3>傣族《顶家女》</h3><h3> 在文山生活着傣族的一个支系黑傣,他们的帽如房子。被称为把家顶在头上的民族。傣家女儿不管走到哪里, 家永远在头上, 心永远在故乡。 </h3> <h3>苗族《苗山乐》</h3><h3> 在苗族村寨,家家户户都会有一台木质的织布机,那是苗家女儿心灵手巧的见证。织布机上密密麻麻的麻线在苗家咪彩纤细双手的拨动下,犹如音乐的琴弦,弹奏出苗家人幸福生活和无限美好。 </h3> <h3>民族服饰展演《锦绣文山》</h3><h3> 文山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傣、回、布依、蒙古、白、仡佬等十一个民族, 民族服饰绚丽多姿, 丰富多彩。它具有民族性、丰富性、多样性、实用性和区域 </h3><h3>性,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h3> <h3>敲响铜鼓·壮乡苗岭是你家</h3><h3> 铜鼓的传承神圣庄严,敲响铜鼓欢迎远方的客人。美丽的三七之乡,阳光灿烂, 雨露芬芳,让舞动的彩云张开热情的双臂。拥抱四面八方的朋友,壮乡苗岭请你来,壮乡苗岭是你家。 </h3> <h3>演员谢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