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异物吞食是儿童常见意外伤害,消化道异物引起的死亡率低,但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最近门诊就遇到两个病历。</h3><h3>病历一:2岁女孩,在误服一元硬币后三天前来就诊,孩子曾呕吐一次,有点发热,吃饭较前减少,透视发现异物卡在食道上,最后在全麻下胃镜取出。</h3><h3>病历二:1.6岁男孩,在玩耍时误服一颗磁力珠,无不适症状,在向其交代了处理意见及注意事项后观察,第二天父亲电话告知已顺利排出。</h3> <h1><font color="#ff8a00">什么是消化道异物呢?</font></h1>消化道异物是指在消化道内不能被消化且未及时排出而滞留的各种物体。最早的小儿消化道异物记录是1692年4岁的Brandenburg王子吞下了1枚皮鞋扣件,此后相关事件的报道也层出不穷。由于好奇心旺盛,儿童消化道异物多种多样,大致可以按照性质分类——钝性异物&锐性异物。常见的钝性异物有硬币、扣子、纽扣电池、果核等,锐性异物则是螺丝钉、碎玻璃排在首位。误吞异物,若为较小的钝性异物,可能可以待宝宝自己排出(除外电池等腐蚀性物质),其他异物都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紧急情况。病历二所说到的,则是相对更加危险的“磁性异物”,若是多个磁性异物进入肠腔,由于磁力作用不会顺利通过肠腔,反而吸引在一起造成肠壁粘连、甚至穿孔。 <h1><font color="#ff8a00">如何诊断一个消化道异物的宝宝呢?</font></h1><h3>婴幼儿消化道异物多数无临床症状,而有症状表现的均无太大特异性。</h3><h3>需要关注的表现有:突发的吞咽困难(可伴有胸痛)、呕吐、流口水、呕吐、咳嗽、呼吸困难和拒食。其他症状包括哭闹或烦躁、痰中带血、异物感、或咽喉、颈部、胸部或腹部疼痛。</h3><div>由于大多数异物不透射线,怀疑消化道异物的儿童均应进行X光片检查,范围应包括从口至肛门,仅进行胸片检查容易遗漏高于胸腔或通过幽门的异物。但是部分物品,如食团、塑料、玻璃、铝制品,甚至尖细物品,在X线中不易显示,若高度怀疑异物吞入则应行CT辅助。</div> <h1><font color="#ff8a00">万一有异物进入人体,怎么做才能避免急救误区呢?</font></h1><h3>1.不要盲目喝水吃东西</h3><div>不要盲目的给患者吃东西或者喝水,因为如果异物比较尖锐或者比较大,可能会划伤食道。</div> <h3>2.不正确的催吐和导泻</h3><div>不能给患者应用催吐和导泻的方法,因为催吐可能引起患者误吸造成窒息,导泻可以加快肠道蠕动,容易使尖锐的异物卡在肠道里造成肠梗阻。</div> <h1><font color="#ff8a00">那正确的做法是怎么样的呢?</font></h1><div>01.先确定异物的位置。如果吞入后没什么反应,一般情况下是下到胃里了;如果患者出现恶心,流口水,嗓子痛等情况,那异物很有可能卡到了食道。</div><div>02.要明确所吞异物的性质,是金属,塑料,还是玻璃?锐不锐利,体积大小等。如果异物比较圆滑,而且体积比较小,是可以通过胃肠道蠕动自己排除体外的。患者可以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等食物来让异物更快的排出来,如2天内未排出,就需要立即就诊。</div><div>03.在观察期间如果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也是需要马上就诊的。如果是尖锐的异物,都是需要马上就医的。</div><div>总而言之,还是赶紧到医院请医生判断比较稳妥和安全。</div> <h3>青西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h3><div>本科室拥有一支团结向上、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医护队伍。现有医护人员22人:医生10人,其中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在读硕士2人,硕士毕业1人。</div><div>优势与主攻方向:</div><div>1. 儿童哮喘的诊治和管理;</div><div>2. 慢性咳嗽和过敏性疾病的诊治;</div><div>3.儿童生长发育与身高管理;</div><div>4. 儿童免疫性疾病;</div><div>5. 儿童保健;</div><div>服务宗旨:一切以孩子为中心</div><div>服务理念:“五心”服务—耐心听讲、细心观察、用心服务、暖心语言、不忘初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