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对于我来说,制茶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眼里的风景,但对于以此为生的茶农来说,做茶的辛苦,是旁人所不能深刻体会的。在制茶过程中,完成一个步骤,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而是下一个流程的开始。</h3> <h3>将晒青后的茶青搬进室内,放在阴凉通风透气的地方,使叶子散发热气,降低叶温和平衡调节叶内的水分,以恢复叶子的紧张状态,即称为晾青。</h3> <h3>晾青又称"复式萎凋",是晒青的补充,这道工序能降低鲜叶的叶温,并且平衡鲜叶内部的水分,弥补晒青的不足。通过这一过程,萎凋的嫩叶水分得以补充,叶细胞恢复生机,呈紧张状态。</h3> <h3>如晒青不足要以恒温方法或将鲜叶高放于通风干燥处,即移置阴凉处的晾青架进行晾青。如晒青过度,形成水分失调,便可放地上,让其增加湿度,起到调节水分的作用。</h3> <h3>晾青属静置阶段,一般1~2小时为宜,让其继续蒸发水分。</h3> <h3>随着晾青时间增长,叶子又会呈萎凋状态。</h3> <h3>晾青,要做到薄摊,即一般青叶堆摊厚度不高于3厘米,如果堆摊过高,会造成叶温升高而致发酵加快,出现早吐香现象 。至于叶温的把控,做茶的师傅表示,有时凭感觉更能出效果。在我眼中,制茶师父也是搞创作的,只是这创作,似乎显得更耗费体力心力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