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芳草绿,正是读书时 ——合展小学领导班子读书二组交流汇报

岁月静好

<h1>&nbsp;&nbsp;&nbsp;&nbsp;&nbsp;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带着春的生机,将希望播种人间,我们合展小学带着梦想与春天共舞,与阅读邂逅。2018年2月24日,合展小学本学期的第一次领导班子例会上正式成立两个读书小组,每月每个小组共读一本书,月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读书二组成立以后,热爱阅读的高海峰组长马上行动,组织大家阅读。<br />三月份阅读:余秋雨撰写的《文化苦旅》<br />汇报交流时间:2018年3月29日<br />汇报交流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br />汇报交流形式:自由漫谈、相互补充<br />&nbsp;&nbsp;&nbsp;&nbsp;&nbsp; 汇报交流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氛围融洽,大家时而静心听讲若有所思、时而发表见解产生共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大家同读一本书,有共同的感悟之处,但也有各自的想法和观点。</h1> <h1>高海峰:一切皆是修行。拜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已经两遍了,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应该改为:书读百遍,其义百变。余秋雨先生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人视角,从中国之旅,世界之旅到人生之旅,为我们刻画了不一样的中国文化,世界文化,人生百味。<br /> 我认为,余秋雨先生的"苦旅",是一种修行,是对中国文化的参悟,世界文化的参悟,人生的参悟。正因为余秋雨先生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惊奇、不解,才有了一系列的贴地探索,每到一处,必是亲身躬亲,从自己独特的视角,从最底层人的视角,寻找另类的,最接地气的文化探索。每一次探索,都会带给他以及读者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修行。就在这样亦步亦趋的修行中,让我们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与包容,领略了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的魅力。也了解了世界文化因何断层,因何被抛弃。就在这样的质疑、探索、寻找中,让我们跟着余秋雨先生一同修行,一同感悟。</h1> <h1>兰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李冰建造都江堰的本意,也是他的座右铭,这和我们党"领导干部要甘做人民公仆"的从政准则是相似的。李冰原先并不懂水利,但任蜀郡守的他却领悟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自此,他以使命为己任,苦钻几载,终于总结出至今仍在水利科学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的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从李冰身上我学到了一点,那就是之前我学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我现在要做的是什么。</h1> <h1>付岩晴:"信客"这个职业使人颇为感叹,感叹主人公对这不讨好的职业的坚持,感叹天下受屈人都无法自辩而释放出来的魔力……时至今日,信客的职业已经消失,但那种恪尽职守、善良厚道的优良品质,这些仍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品质。</h1> <h1>佟艳丽:余秋雨以一个中国文化人的身份,用三个月时间,踏上一个充满惊险的旅程,探索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对古代文明的兴衰,当代文明冲突的根源,中华文明的独特性,都作了细微的观察和深刻的反省。这本《文化苦旅》,为我带来了惊喜,感叹与深思。<br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走进中国卷,阳关雪、都江堰、西湖梦、白发苏州……翻动书页,顺着文字划过眼帘,跟随着他品味淳朴的乡情,感悟王者的孤独,了解流放的沃土,理解漂泊的寂寞,从灵魂深处触摸着历史,触摸一块块孤傲、悲凉的墙砖。莫高窟门外的道士塔,几座破落的白塔,一段悲凉的历史,在我脑海中不断地呈现,一句"我好恨"重锤砸心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好恨道士的无知与贪婪,好恨国家的落后与衰败,前所未有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在一个个渐渐安静的夜晚,一杯香茗,倚床而坐,小窗幽灯,随着慢慢流逝的时光,我——沉淀着中华文化的凝重。</h1> <h1>潘宏宇:看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感触颇深,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带给我一次心灵的洗礼,很是震撼。顺着余秋雨先生的笔尖,向我走近的是苏轼。对苏轼而言,这次的黄州遭遇,使他真正的成熟了,在这场苦难中再次成长的苏轼开始了他一生创作中的巅峰时期。<br />  对于常人而言,苏轼的遭遇是不幸、是坎坷的。而在余秋雨先生看来 ,却非如此。苦难磨练了一个人的生的意志,使这个人发出温润明亮但却不刺眼的光,苏轼亦是如此。每当我遇见困难时,总会想起苏轼眉宇间的淡然。所谓淡然,并非不在乎,而是对苦难的从容而赴。</h1> <h1>姚爱静:书中我印象最深的章节是黄州突围那一节,这一节的主人公是我们都熟知的一代文豪苏轼。他为什么会关进监狱?为什么会下放到黄州?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他难道不应该是他所处时代的无上的骄傲吗?他难道不应该被众人所敬仰的吗?我在不停发出了这般焦急而又迫切的质询,真的替一代文豪苏轼感到不平!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会在此战栗。</h1> <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夕阳西下,活动刚刚结束,这时已经是下班之后了,大家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我们坚信,热爱阅读的人,都不会活的太差,因为内心充满能量和智慧。愿我们都热爱阅读,乐于分享,敢于交流,伴着春的气息与书的芳香,漫行教育路……</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