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归昌乡(二)走进美丽乡村—马王村

沂滨水歌

<h3> 带你走进山东临沂归昌乡(二)</h3><h3> 走进美丽乡村-------马王村</h3><div> 马王村 在山东郯城县西南部。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0.18万。有6个小队。东于刘瓦线接壤,距离郯城县22公里,新沂市24公里苏鲁交界处。是县西南部物资集散地。有公路接310国道,京沪高速,铁路。交通方便。 </div><div> 马王地处临郯苍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郯城南部是山东种植水稻的少有区域,</div><div>也是华北的一大产粮区,特别是水稻在北方少有的种植区域。自古誉为“鲁南米仓”,所产“梨花粳米”“梨花贡米”名扬四海。</div><div> 相传薛丁山征西,樊梨花率部驻军村西南点将台四周休整。此处沃野千里,杂草丛生,狼群出没。所部驻扎以马王村为中心,分驻薛寨子(兵营)、东樊村(兵营)、西樊村(兵营)(今属归昌乡),饮马庄(马饮水处)、石柱子(栓马处)(今属杨集镇)以及十八狼湖(今属花园乡)。军士在此休养生息,屯兵恳田,利用土地平洼,土层粘厚,上层黑土,下层黄黏土,雨水充沛,水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种植水稻。加之点将台四周槐.花遍野,可食用,可酿蜜,山上遍布天然野葱。在此屯兵,养精蓄锐,兵强马壮,获得作战的有利条件。</div><div> 梨花贡米,梨花粳米所在的种植区域,富含天然硒等微量元素,水稻在当地生长期较其它区域长20天左右,日照时间久,米质硬度好,透明,白边少,无杂质,做成的米饭清香润口。后多次成为朝廷专供。“康乾下江南,梨花贡米甜”“煲汤梨花粥,香甜沁出口”,60、70年代,知青上山下乡,马王村成为水稻种植知青下乡的体验点。</div><div> 没有梧桐树,哪来金凤凰。凤凰集鸣曰:归昌。乡驻地西南的1公里处的马王村,曾梧桐枝繁叶茂,马王湿地风景区物种繁多,天然绿色食品梨花贡米,已成为一代代生存富裕之路。</div><div> 在归昌乡党委新一届班子的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下,村民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自古长寿村,得益于美丽自然的天然之成,现有的老年人居鲁南之首。</div> <h3> 马王村湿地风景度假区</h3><div> 村西南1公里处,平原凸起一座小山,现为马王古墓遗址。此处最高时200多米,土构,土明显取自村南500米处的湿地,现为湿地度假区。</div><div> 马王村古墓遗址</div><div> 位于村西南,1.5公里处,当地人称之为“土山”。山占地70多亩,90年代,县文物保护单位在此立碑保护。县志记载在此处多次发现商周时期的文物,因自古代代相传,此处神秘而成为名胜。</div><div> 点将台的传说最多。相传樊梨花点兵于此,再有周围村落以樊梨花军事活动命名,解放后生产活动,有村民经常捡到古钱币,箭头,宝剑,铠甲等文物足以印证。据老人讲,捡到的小钱,栓到鸡圈旁,黄鼠狼都不敢吃鸡了,许多人家用铜钱辟邪。</div><div> 更有金娃娃的传说。到底是金娃娃还是金头,故事到现在约四百多年。张都堂名景华,原张高册村(今马头镇)。景华小时候跟父亲逃荒在北涝沟(郯城花园乡)落了户。正德年间,景华进京赶考,一下子中了进士,在江西吉水县当了个县官。他可是个清官,跟包黑差不多,一传十,十传千,一直传到金龙殿,皇帝就把他一下子调到京城当了都堂。 </div><div>  都堂进京时,正演上正德皇帝晏驾,嘉靖皇帝继位。你想想嘉靖皇帝还年幼,朝内事情他才懂得多点,所以奸臣严嵩可得劲喽,仗着西宫娘娘是他的女儿,一心想独揽朝里的大权,发个大财。都堂呢?他是个清官,当然和严嵩合不来,他觉得咱吃着皇家的俸禄,得为天下的老百姓做点好事,所以他和严嵩整天闹别扭,说话都白他的文,都堂一张嘴,严嵩就填个蚂蚱,时间一长他们俩就越来越生分了。 </div><div>  有一回上早朝,皇帝还没到,严嵩趁着这个时候吹嘘说:“满朝文武半江西。”严嵩是江西人,他说这话的意思就是吹嘘他们江西省能人多,别的地方比不上。张都堂见他说话太欺人,就把大拇指一竖说:“小小郯城四御史。”可不,当时郯城县光在京里做官的 就有张、史、赵、侯四个御史,确实也不简单。江西人虽然在朝为官的不少,可是要和一个县相比可就寒瘆人啦。严嵩听了都堂的话,老脸红一阵白一阵,憋了半天,他冷笑一声说:“叫您御史你御史,不叫你御史你回家吃。”因为严嵩在朝里当宰相,文武百官都属于他管,上有西宫娘娘这根台柱子,所以敢说这个大话。 </div><div> 时间不长,严嵩就朝皇上奏了一本,把张都堂削职为民赶回了郯城。 </div><div>  都堂回到老家,见家乡积水成灾淹没庄稼,老百姓日不聊生没法过,他就和乡亲们商量联合东海、郯城、临沂等县重把旧河加深加宽,疏通河道,引水南下,发展水上运输业,变水害为水利。在他的亲自指挥下,一条上通沂河,下通运河的白马河修通了。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以后,纷纷写来奏章给皇上表扬张都堂,求皇上为他封官加爵。可是这些奏章全落在严嵩的手里,严嵩对都堂恨得要死,怕得要命,恐怕皇上再启用都堂,就派亲信去调查都堂的事。等那个亲信调查回来之后,严嵩朝皇上奏了一本,说都堂欺君谋反,证据有四条:一是私挖白马河木船连成串;二是家养飞贼千千万;三是鸡窝一片琉璃瓦;四是生铁铸的地洋口。皇帝听严嵩这么一说,龙颜大怒:“琉璃瓦是皇宫院所用之物,他用来垒鸡窝,这不是有意辱骂我吗?我皇宫内的洋口还是砖砌的,可他家的洋口却是用生铁铸的,这不是有意欺我吗?家养飞贼千千万这不是在操练兵马准备谋反吗?私挖白马河,木船连成串,这不是为谋反的队伍运送粮草吗?好小子,你不但有欺君之罪,还有谋反之心,看来我削你的职你还不服。来人,把都堂抓来斩了。”严嵩一听心里像吃了蜜,忙向皇帝施礼,要求由他亲自杀掉都堂,为万岁立功。 </div><div>  可怜张都堂就这样不清不白死在奸臣严嵩手下。后来皇帝又派海瑞去郯城都堂家中察看情况,海瑞来到张都堂家里一看,傻了眼。都堂家一贫如洗,鸡窝上边是有一片破缸叉,哪里来的什么琉璃瓦呢?洋口里有水,怕小鸡掉进去淹死了,用一口破大锅盖上的,并不是铁铸洋口;家里养了几十只鸽子,也不是飞贼,怎能谋反呢?当他再了解都堂挖河之事,当地老百姓一个个跪倒在地,说都堂挖白马河全是为了老百姓,苦苦央求海瑞大人作主,为都堂大人伸冤。齐伙要求砍掉严嵩的狗头为都堂大人报仇雪恨,海瑞回京后就把都堂受冤的事原原本本的向皇上一说,皇上长叹一声:“我上了严嵩的当了。”这才下令除掉严嵩,然后把都堂的尸体重新扒出来,御赐金鼎御葬,并给都堂铸了一个金头。为了保护金头不被人破坏,又铸了十七个银头,在一夜之间葬了大张林、小张林、东张林、西张林、中张林、前张林、后张林等十八个张林,哪个是假张林,哪个是真张林,至今咱也摸不清。一说葬在十八狼湖,此地靠近白马河和涝沟,后来在不远处,发现古墓据传是张督唐的衣冠冢。自然马王村古墓更是被怀疑是张督唐的真实墓冢。</div><div> 原本山高200多米。90年代村开发,砍伐山上所有的槐树种植杏梅,结果杏梅因管理疏忽枯死,而又承包开辟农田。导致水土流失,山上因暴雨冲刷,山北裸露出青石墓穴,老人们称“青石匣”,后来青石让村民拉回家垒猪圈。山上原有洞穴,深达数百十米。山东南为鲁南苏北最著名大地主马家墓,据传被盗。山上多次被盗,有传言有外香烟头,铁锹等。是马王古墓还是樊梨花点将台,无法考证而越神秘。</div><div> 令据王氏族谱记载,1668年郯城大地震后,王氏一支迁来此处,小墨河边祖坟苍松蔽日,古柏苍翠,村四面为东南西北四茔,村南北两条水道,宽八尺和七尺,称为“七尺沟”“八尺沟”,三面环水,村落防御体系严密,为防止土匪入村骚扰抢掠,老族长用大碾子,自配火药,每天都要放几枪。当地俗语“马王打枪——没事”就是这么来的。村南湿地为水,为财。而西南土山据全国王氏聚居地记载似有建村兴旺宗族之意,但当时的人力财力又不大可能。无不让这一处披上神秘的色彩。</div> <h3>  湿地度假区 </h3><div> 村南500米处百亩湿地,这里荷叶碧天,荷香四溢,村民习惯称之为“藕湖”。</div><div> 相传樊梨花建军营,点将排兵布阵训练,为建点将台,战士们一人一抔土才形成今天的百亩湿地。后来承包给个人以及卖土,逐渐形成鱼塘,而南部东部依然为主要湿地,虽受破坏但还保留原貌。此处为归昌乡动植物最丰富集聚地,湿地芦苇丛生,各种鸟儿繁殖栖息,鱼类物种及其丰富,蛇龟等爬行动物随处可见,是不可多得自然生态湿地区。</div><div> 80年代,藕湖还是很天然,进入迷途,无路可行,水中荷花莲蓬藕叶菱草等缠枝错节,人入寸步难行。90年代取土改造生产承包后,原有的生态被打破,逐渐失去原有的自然生态面貌。</div><div> 此地逐渐被当地党委政府重视,目前缺少投资,相信不久的将来,会被打造成鲁南集旅游、餐饮、会议、休闲、垂钓度假中心,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此度假,推动美丽乡村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度假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