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传公派系>詹氏陈坑乡五世大宗祠荣龛晋主庆典活动(广东饶平20180328)

詹锐流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弘扬陈坑乡文化 传承祖宗之美德</b></p><p class="ql-block"> 2018年3月28日(农历二月十二日)彩旗飘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饶平詹氏五世祖(宗宏公)宗祠“荣龛晋主”仪式活动,舞龙舞狮、全猪全羊,海内外嘉宾近千人参加荣龛晋主盛大庆典。</p><p class="ql-block"> 饶平詹氏五世祖宗宏公(1404—1476)志度豪雄、性敏特达、勤劳治家、开来仁康(陈坑乡)枝叶最芳,更第冠带紫红,兼精堪兴,功绩辉煌。五世宗祠建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8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悠久,文化渊源;保存有清乾隆皇帝当殿封赏裔孙詹一渐(潮州府周硕欣题)“至孝神孚”横匾及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修缮石刻碑记,为詹氏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詹氏祠堂隶属饶平县饶洋镇陈坑村,旧称“陈坑乡”,先祖早期居住于祠堂旁的八角楼,解放后行政划分为六个自然村(陈坑村、本支楼、扬慈埔、溪背楼、泰熙楼、赤棠),现常住人口约1.8万人。据潮汕民间故事载:清康熙年间,知县郭于藩在城外河门山上建造文明塔,以昌饶平文运。文明塔建成之后,人们站在八角楼詹氏宗祠大门口,就能望见三十多里外的文明塔,犹如一支神笔立在祠堂前面。有一天,一名风水先生路经此地,见状喜不自禁,念念有词说:“祠前有此神笔,乡中必有出士”。后在清雍正至道光100余年间,总人口不到3000人的一乡中考中进士的有9位及20位举人,出任国内府县要职十多人,在饶平清朝文科科举席位中占重要的地位。民国陈梅湖《饶平县志补订》所述:詹肯构且系陈坑产,是陈坑詹氏科名之盛不但甲于全邑,恐他县三千余丁口之氏族,其科名亦罔有出詹氏之右者”。当然传说总归是传说,最主要的是家族崇文重教,广建书斋、学堂,推出田产或用现金银两的方式奖励优秀学子,鼓励大家认真学习,努力考取功名,为国家做应有的贡献。其中父子进士,兄弟举人的不乏其人。 </p><p class="ql-block"> 詹氏宗祠于2017年12月在陈坑乡仁康宫理事会会长詹前铁、副会长詹大县、詹欣杰、詹夏葛、詹远见的主持下,众房裔孙的齐心协力,坚持“依旧修旧、依古复古”的原则重新修缮完工。詹氏五世宗祠牌位从五世到十三世(含八角九进士)共196位。</p><p class="ql-block"> 现派下<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饶平上饶田中央、岭头天背角,坎子下、大坪巷、屋长江;三饶西巷、东坛;樟溪红闪、新民村(楼仔、新詹);饶平新丰登康、振丰楼,汕头盐鸿盐灶港头村、惠州惠阳新圩镇红田管理区吓围,揭阳普宁金钩寮,广西博白那卜镇、台湾桃园、台中,饶平饶洋镇:陈坑、八角楼、本支楼、杨慈埔、溪背楼、泰熙楼、赤塘等海内外各地。</b></p> <p class="ql-block">道师进场</p> <h3>裔孙詹益仕"点主",裔孙詹夏葛背祖</h3> <h3>良辰吉时荣龛晋主开始 裔孙詹欣杰&nbsp; 詹德剑&nbsp;<br></h3> <h3>裔孙"背祖"进祠堂</h3> <h3>祭品</h3> <h3>舞龙舞狮</h3> <h3>彩旗飘飘</h3> <h3>祭祖仪式开始,裔孙詹大县主持、詹益动读祭文、詹夏葛敬酒</h3> <h3>裔孙詹前铁致辞</h3> <h3>揭阳普宁宗亲詹南兵致辞</h3> <h3>祭祖吉祥物,荣龛晋主庆典活动圆满结束 ,感谢各裔孙、宗亲的大力支持!</h3> <h5><b>詹文华</b>: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中山大学医学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兼胃肠外科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首席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名誉组长,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名誉主委,美国外科学院外籍院士(FACS),1994年起获国家特殊津贴。</h5> <h3>“追根溯源修家谱,继往开来建宗祠”詹氏五世祠堂的落成,是我们詹氏家族的一件特大喜事,集中地反映了宗宏公后裔承先启后、枝繁叶茂、兴旺发达的精神面貌,也充分体现了宗亲发扬忠孝精神、团结奋斗、风雨同舟、开拓进取的坚强意志,为詹氏族谱增添了新的篇章,这既是詹氏宗亲全体人的功绩,也是举国族人共有的光荣。<br></h3><h3><font color="#167efb">编辑/摄影 詹锐流</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