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国培计划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教师访名校清华之行侧记

高海霞

三月,乍暖还寒,却未能阻挡求知的脚步。带着质朴的向往,怀着对名校的憧憬和知识的渴望,我和吴洁老师携手扑向让无数学子心驰神往的清华大学的怀抱,开始了为期十天的访学活动。也许是满怀仰慕与自豪,带着圆梦之心踏入清华的缘故,我们倍加珍惜在这里的分分秒秒,十天的时间弹指一挥间便悄然流逝,然而它带给我们心灵的洗礼却经得起岁月的侵蚀与打磨。 &nbsp;<div>  一、感受清华,浸润灵魂</div><div> 迈进清华大门,各种情愫难以言表。清华主校门外一块绿地中央横卧着一块巨大卧壁,正面是毛主席手书的“清华大学”校名,背面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我深知,这便是清华精神之所在。</div> <h3>  漫步校园,树木成荫,饱涨的红的、白的、粉的花苞争着在第一时间报告春的讯息。垂柳、银杏别上了精致的发夹,羞涩地张开了笑颜。行色匆匆的少男少女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古朴典雅的亭台轩榭,雄伟壮观的楼宇大厦,时时成景,处处如画。</h3> <h3>  清华的美,不仅在于她的校园景致,更在于她的人文精神。百年沧桑,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厚重的文化,强大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铸就了一批又一批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治学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h3> <h3>  二、感悟大师,心灵升华</h3><h3> 忘记工作,抛却压力,就这么安静地坐在清华的课堂上聆听专家教诲,感悟大师风采,真是一种美美的享受。每一堂课,老师们都为之精心准备,提前到达,有的放矢,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他们个个经验丰富,口才了得,古今中外,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滔滔不绝,令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h3> <h3>  学习期间,我们有幸到两所小学参观研学,虽然学校不大,但老师们务实朴实的教学风范,孩子们真实自信的自我展示,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更令人兴奋与激动的是,到中央音乐学院聆听王舒老师的现场音乐会。古朴的着装与器乐,高大上的会场与布置,典雅悠扬的乐曲,将尘世的喧嚣与浮躁荡涤殆尽,只留下一份纯纯粹粹的干净与宁静。</h3><h3><br></h3> <h3>  三、感谢有您,整装待发 </h3><h3> 就要离开了,对清华的依恋无法言表,和伙伴们漫步在清华园的月色下,路灯将我们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脚步依然好慢好慢,但我们终究要离开了。感恩清华深厚的历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感恩专家教授们无私忘我的言传身教,感恩班主任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你们的耐心.谦逊.博学.干练令我钦佩,我会永远记住你们,记住清华,记住这里的点点滴滴。别了,老师们!草原儿女敞开热情博大的胸怀欢迎你们来做客。</h3><div> </div> <h3>  回首这段时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油然而生。住在高科技云集的中关村,学在知识殿堂清华大学,我羞于扯开棉袍,揪出藏在棉袍底下的自己的小来。我深刻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还要不断思考提升专业,因为教育的责任不是把桶灌满,而是把火点燃。</h3><h3>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我相信,我们的教育前景会繁花似锦,因为----我们准备好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