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春风吹绿了大地,吹不散无尽惆怅。网络魅力无限量.,天涯海角信不断。我有哀思千千万,不知何处能递传。青鸟若能传家信,柳絮尽是子孙情。</h1> <h1>又是一年清明时,风淡雨细思双亲。霏霏细雨,浓浓愁思,远在天国的父母,您们可好!</h1> <h1>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年轻时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心愿。相信来日方长,等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便可以从容尽孝了,这是一个母亲的私心,却忘了自己也是一个女儿。忘了时间的殘酷、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h1> <h1>每当我看见步履蹒跚的老人,一种敬畏油然而生,仿佛看见了我年迈无助的父母,泪水溢眶间,稍作镇静,便会上前鼓励一下,并告诉他(她)在家里坐着也可以锻炼的方法。</h1> <h1>或许是我不曾尽过"寸草之心"的原因,让我惭疚的心一刻不得安宁。当我为家人做上一顿午餐或晚餐时,会想起父母可曾享用过我的一粥半汤。当节日的饺子在锅中翻腾时,想让其中有父母的一只。</h1><h1>当煲中的鸡汤香气四溢,也是我泪入悲肠之时。如今想给父母一碗清汤也是奢望。</h1> <h1>母亲健在时,做得一手晚清的中式服装。邻里阿姨节日喜庆总要母亲帮忙缝一套,穿去炫耀一翻。我穿的衣服都是母亲别出心裁的。我的孩子刚刚出世,却缝了能穿十岁的衣服。我却沒有在她晚年为她做上一双鞋。因她是"三寸金莲"。(买不到鞋的)</h1> <h1>父亲是家里的老大,弟兄五人,取名齐、桓、晋、文、明,邻里戏称:齐桓公,晋文公。因祖父在汉口一家酒楼掌勺,日子不是很紧迫,便让弟兄们都去念书了。长大后,父亲便在龙王庙水果行做生意,跑遍大半个中国。(除大西北外)解放后回故里。每逢过年喜庆,邻里的对联都是父亲的义务。我十岁那年意外的发现家里的藏书。尤其是四叔的最多,从此我便成了那些书里的"虫“。可惜的是在文革中被当成"四旧”销毁。父亲对我们姐弟三人管教很严,得益他的教诲,让我在财务领域干了三十多年。而口碑甚佳。</h1> <h1>面对日益衰老的父母,我只是在心里说,快了,我的孩子上大学了,我就有时间了,现在是关键时刻...。我的自私,让我无地自容。</h1> <h1>年迈的母亲渴望亲人的团聚,每逢节假日,便会坐在家门外翘首等待。有一次我回去时,还没进家门就听邻居阿姨告诉我,快回去吧,你妈在那里坐几个小时了!我的眼睛顿时迷糊了。至今想起来,也是泪水纵横。</h1> <h1>母亲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父亲也去世二十四年。音容笑貌何处寻?子夜梦里遇慈容,执手相看话凄凉,梦醒唯有泪两行。</h1><h1><br></h1> <h1>一夜思亲泪,天明便复收。</h1><h1>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h1> <h1>细雨纷纷天流泪,清风阵阵地放悲。三年孝易守,一世恩难酬。还是那句话,快了,我的脚步正在向您们走來,用不了多久,我就会來陪您们的,这次再也不离开你们了。</h1> <h1>"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憾事。</h1> <h1>清明的微风,携带无限的哀思,吹过你长眠的山谷。</h1><h1>清明的细雨,饱含深情的缅怀,润泽你脚下的土壤。</h1><h1>清明的鮮花,承载无声的祭奠,祈愿双亲在天国安心长眠。</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