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七彩云南(1)

一望无边

<h3>云南是我向往了许久的地方,20018年2月23日~3月17日我们终于成行,滇东南至滇西,历时23天,云南省内车行约5300余公里,所到之处用小太阳标记,大美七彩云南永留心间!</h3> <h3>2月24日集结日第二天,迎着昆明的滇池朝阳出发!</h3> <h3>建水朝阳楼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自治州,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即1389年。楼有三层,每层都覆以歇山式屋顶,檐高飞翘,画栋雕梁,巍峨耸峙,流云摩肩,飞霞浮顶,形同首都的天安门城楼。据说比天安门还早28年,是建水古城的地标,也是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h3> <h3><font color="#010101">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这精美的庭院中兜兜转转</font>,突然间豁然开朗,令人惊艳,哇塞!这么大这么漂亮的花园耶!</h3> <h3>犹如进入仙境</h3> <h3>建水学政考棚,也称提督学院考棚,是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提督学院定期到此集中滇南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普洱(今思茅地区)四府学子举行院试的场所。其明代旧址在府城西北,清康熙年间移至城东南隅,光绪年间迁建于今址。现存建筑保留完好,是研究中国西南古代科举制度的绝好实物遗存,199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这些年来经常看到元阳梯田的照片,千姿百态,气势磅礴,变幻莫测,令人无比向往!</h3><h3>一路车拍初见的梯田风光。</h3> <h3>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h3><div>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div><div><br></div> <h3>我们一路紧赶慢赶,来到坝达梯田日落已经进入尾声。我们赶紧挤进人群,匆匆忙忙按下快门,来不及调整回看,就得到这么几张不够满意的照片哦!哈!看到就是福啊!</h3><h3><br></h3> <h3>多依树梯田日出</h3> <h3>云里雾里似看花!</h3> <h3>多依树观景台上人山人海</h3> <h3>有人叫这里是“爱春梯田”,领队告诉我们是蓝梯田,漂亮的蓝色据说只有太阳出来后的那么一会儿才可以看到呢!</h3> <h3>全福庄梯田,云雾缭绕。</h3> <h3>耕者用最原始的生产工具在地球的稀有褶皱上绘制着一幅幅令人赞美的生命图腾。</h3> <h3>哈尼小镇的“老支书”在欢迎我们😊😀😁</h3> <h3>云雾中的小镇观景台</h3> <h3>老虎嘴梯田日落。这里是元阳山势最险峻、气势最恢宏壮观的梯田,堪称“大地雕塑”的最高典范。</h3> <h3>层层梯田似天梯,直达云霄!</h3> <h3>在斜阳和彩霞的映照下,连片的梯田就像是浩瀚的大海,雄伟壮丽,各种有节奏的层次和美妙曲线,五彩斑斓的颜色搭配,常让人目瞪口呆,不知身在何处。告别元阳后的日子,我经常闭眼回味神往这如诗如画的梯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