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里约热内卢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意思是"一月的河",1502年1月葡萄牙探险家佩德罗-阿尔拉瓦雷斯-卡布拉尔首次航行至瓜纳巴拉湾,误认为瓜纳巴拉湾为一条大河的入海口,并命名为里约热内卢,城市修建于1565年,1763年里约热内卢成为巴西的首都,直至1960年,巴西将首都迁至内陆巴西利亚。</h3><h3> 里约热内卢地理环境较为复杂,海岸山脉一直延续至瓜纳巴拉湾,形成数个陡峭高耸的山峰,包括海拔1022米的蒂如卡峰、842米的加维亚峰、709米的科尔科瓦多山和394米的面包山,海岸山脉与海岸之间分布着数个泻湖,还有一系列的岛屿散落在近海和瓜纳巴拉湾上;里约热内卢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草原性气候,由于受到巴西暖流的影响,里约热内卢的旱季远比内陆更为湿润,东南信风由海洋吹向海岸山脉的斜坡形成丰沛的雨水,在海岸山脉的山坡上覆盖着珍惜的大西洋雨林,在里约热内卢,雨林一直延续至城市中,蒂如卡雨林是全球仅有的2处城市中的原始雨林。</h3><h3> 这山,这海,这绿色的森林,这宁静的海湾,包括著名的耶稣山上的耶稣像,一并打包,以"山海之间的卡里奥克景观"之名,在201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里约因此成为第一个同时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封号的城市。</h3><h3> 里约耶稣山的基督塑像被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世界"新七大奇迹"分别是:中国万里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遗址、墨西哥奇琴伊查库库尔坎金字塔、意大利罗马斗兽场、印度泰姬陵。</h3><h3> </h3> <h3> 3月13号下午我们离开马瑙斯,乘机当晚飞临里约热内卢,恰遇同行绍敏姐70岁生日,同学丈夫甫公哥预先请当地友人准备了蛋糕,给了大家在异国他乡旅途中的一个意外惊喜。</h3><h3> 祝绍敏姐生日快乐!我送上一首打油诗:青梅竹马两无猜,佳期如梦喜空前;谁言七十古来稀,携手再玩一百年!</h3> <h3> 3月14日天气晴好,巴西朋友陪我们全天游览里约标志景点 "两山一湾 "即:耶稣山、面包山和里约湾。<br /></h3><h3> 在人们心目中,耶稣山就是里约,乃至整个巴西的象征。耶稣山本名科尔科瓦多(Corcovado)山,葡萄牙文意为"驼峰",它耸立在里约市西面景色秀丽的海岸边,是一座海拔709米的突兀的山丘。</h3><h3> 山上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怪石悬崖,流泉飞瀑,云雾缭绕,景色奇绝。最令人惊奇的是,驼峰之巅,巨大岩石上矗立着一尊硕大无比的耶稣像基督救世主(CristoRedentor)。雕像张开两臂,双目微闭,似在默默为世人祈福,又似展臂迎接八方宾朋。这尊雕像高38米,张开的双臂宽28米,全重1200吨,仅雕像的头部就高达3.7米,重35.6吨,每只手重9.1吨。</h3><h3> 游人站在巨像脚下不禁会问:这个庞然大物是怎样搬上这陡峭悬崖的?自从有了这尊神像,科尔科瓦多山便得了个新名字:耶稣山。这座标志性的纪念碑是在1922年巴西举国欢庆独立100周年之际决定建造的,采用了本国著名建筑师席尔瓦·科斯塔的设计方案,由法国波兰裔雕塑师保罗·兰多维斯基制作完成,寓意救世主伸开他宽大的双臂拥抱这座城市,把他的博爱洒向世界,也表示他对人类赢得独立的赞许。</h3><h3> 雕像建造和安装历时9年,1931年10月12日最终完成。从里约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这尊耶稣像,而每一个看到它的人又无不为之震撼,为之赞叹。游人欲登耶稣山顶,可以乘坐三节车厢的齿轮小火车攀缘而上,但我们听从朋友建议乘汽车至山腰停车场,然后弃车步行,沿着山间石路拾级而上,边登高边观赏里约热内卢的全景,别有一番情趣。</h3><h3> </h3> <h3> 耶稣山鸟瞰里约湾风光</h3> <h3> 甜面包山高394米,登上山顶可将里约全景尽收眼底。印第安人管它叫保安打古瓜(Paund Acuqua),原意为高大挺拔的独立山峰,其发音近似葡萄牙文中的糖面包(pao de acucar),再加上山的外形又使葡萄牙人想起老家用来把糖制成圆锥形方糖一种土制模具,所以就叫它糖面包。<br /></h3> <h3> 甜面包山俯瞰里约全景</h3> <h3> 里约耶稣山基督像夜景</h3><h3> 夜幕降临,里约的夜景更加美丽迷人。从旅馆楼上推开窗户远望,黑天鹅绒般的夜空映衬出一个巨大而明亮的十字形耶稣像,这一壮丽的景象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原来雕像下面的探照灯照亮了整个耶稣像,远远望去,犹如救世主自天上飘然降临人间。每见此景,不能不由衷钦佩建筑师匠心之巧妙。要知道,巴西人十之八九信奉天主教,巴西是世界上天主教徒最多的国家。科尔科瓦多山上的耶稣像,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时刻在提醒人们:上帝无所不在。</h3> <h3> 3月15日多云间晴阵雨,热情好客的巴西朋友陪同我们上午9:00从里约驱车400多公里,下午16:30抵达黑金城。在广场附近游览了近一小时,晚餐时遇到雷阵雨。晚上入住当地颇有特色的ARCANJO酒店。</h3> <h3> 里约热内卢至黑金城途中风景</h3> <h3> 黑金城是巴西东南部以矿产丰富著称的米纳斯吉拉斯州过去的州政府所在地,由于金矿的开发而于1698年建立。据说因为黄金是从黑沙中筛选的,因此得名黑金城。方圆约1平方公里的山城海拔约1100米,城中建筑多为巴洛克风格。窄小的街道随城市的地形高低起伏,虽经300多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古老的建筑和高大的教堂错落有致,在周围青山绿树的衬托下,呈现出一片古朴优美的风景。1980年,黑金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br /></h3> <h3> 山上眺望黑金城全貌</h3> <h3> 我们乘坐简易缆车下到125米深的洞内参观</h3> <h3> 3月16日上午导游带我们参观了黑金城最有代表性的两座教堂,随即就去参观黒金城的标志一一淘金博物馆。<br /></h3><h3> 难以想象在高大美丽的凤凰树下,竟掩盖着一个见证殖民掠夺罪恶的废弃金矿洞口,当我们乘坐简易缆车,缓缓下到地下315米金矿深处时,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只见阴冷潮湿的矿中,大洞小洞纵横交错,叉路众多恍如迷宫,宽处可通汽车,窄处仅人能穿过,整个洞中没有任何树木等支撑物,全靠人工开凿时每隔10米左右就留下的的石柱天然擎天,还有一处地下河形成的小湖,阴森诡异泛着绿光⋯据导游介绍,整个坑道长达44公里,整座山几乎全被挖空。仅在的1827年至1927年,有文字记载可查的100年内,这里挖凿出了35000吨黄金,听到这个数字,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通过翻译再次询问,依然是肯定的答复。</h3><h3> </h3> <h3> 黑金城是巴西保存最完整的殖民时期城市。这座群山之中的古城,像一个隐居者,见证了巴西殖民史上轰轰烈烈的黄金潮,也见证了独立起义的流血和牺牲。时至今日,整个城市的样貌被细心保留,与300年前相差无几。蜿蜒起伏的青石砖路已被时间打磨光滑,巴洛克风格建筑历久而精致,身处城中,历史仿佛被拉近。古老的建筑赋予了城市厚重感,而人们的日常生活给历史增添了时代的生动。城市发展和古迹保护间的平衡,使黑金城拥有了这份厚重而生动的气质。城市的每座教堂、每条小巷,都能带领人们走进旧时光中的故事,感受历史的欢乐和叹息……<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