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天一篇:没有手机的时代,我们用书信取暖

阿健

<h3>阿健原创</h3> <h3>  前不久,我在公交车站等车,一位老者也在等车,他突然问我现在新的邮电局在什么地方。他告诉我他要去寄信,我当时非常诧异,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写信,他告诉我,他是写给远在他乡的女儿的,见信如见到亲人,这样更亲切。他十几年来都是这样与女儿交流的。我渐渐的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h3><h3><br></h3><div> 在古代就有鸿雁传书之说,人们把信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把纸卷成纸条捆绑在大雁或者鸽子的身上放飞思念。但古时候一般的平民百姓还是采取传口信的方式来与亲人和朋友取得联系。</div><div><br></div><div>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岑参在他乡的路上碰到了熟人,让其为家里的亲人捎一个口信,报一声平安。特别是在战乱时期,家里亲人的一封信更是游子日夜牵盼的思念。杜甫在他的《春望》中就有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叹。</div> 家信从古至今都代表着浓浓的乡愁与思念,余光中曾在他的《乡愁四韵》中写到“给我一张雪花白呀,雪花白,那信一样的雪花白,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白啊,雪花白。”<div><br><div>  在信息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虽然我们有电话,有电子邮件,有网络聊天工具,但我们依然需要写信,因为家信的等待是一种幸福。只有你将对家的思念,对亲人与朋友的牵挂用纸一笔一画来抒写时,你才更能体会到那些人世间的真情与温暖。</div><div><br></div><div> 当你看到一对年老的夫妇看着邮递员从自家门前经过,但没有停下来时,他们眼神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失落与怅然,你就会知道他们有多么思念远在他乡的儿女,当你看到一位母亲或者父亲把儿女寄来的已经皱巴巴的信拿出来读了又读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一封信带给他们的慰藉有多深。<br></div><div><div><br></div></div></div> <h3>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歌手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响誉大江南北,飘泊在外的无数游子,以及在家无比思念儿女的父母都被这首歌深深打动。“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以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哥哥姐姐常回来吧,替我问候他们吧,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的,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h3><h3> </h3><h3> 这是一位在外打工的打工者写给家里的一封信。这封信没有华丽的语言,平铺直叙式的与爸妈说着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深深的感动了无数人。这恰恰是生活中最平常,又最让人感怀的细节。</h3><h3><br></h3><div> 后来,也有不少在外读书的学生,常给家里写信,但信的内容很短,几句寒喧过后就是向父母报告上个月的开销情况,紧接着就希望他们为自己寄上这个月的生活费。当然现在的学生他们一般都不写信了,要问父母要钱,一个电话就可以了,有些不好意思开口的,就会用手机发一个短信或者微信。现在的学生也好,大人也好都不习惯写信了。不少人认为写信很浪费时间,并且不愿意等待回信,其实有些时候等待也是一种幸福。</div> <h3>  去年,学校在母亲节的时候搞了一个活动,要求所有的学生,为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活动的开展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可,不少家长就是通过孩子的一封封信了解到了他们心里的想法,了解到了他们对自己的爱有多深。信件为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h3><h3><br></h3><div> 在朋友之间,信件也起着同样重要的沟通作用。</div><div><br></div><div> 上中学的时候,我与好朋友小亮同在一个城市念书,但我们彼此见面的机会不多,平时我们都是通过信件彼此交流的,后来上了大学,虽然有电话,但是我们主要还是通过信件了解彼此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现在也是,我的储物箱里现在都还保留着从中学到现在的信。每次信笺一展开就会想起某个人,某件事,某个感动的瞬间。</div><div><br></div><div> 我们通过写信,不仅增强了朋友间的友谊,而且也锻炼了自己的书写能力,思考能力。收集信封上的邮票也成为了当时我们的一大兴趣与爱好。同学小辉就是一位集邮迷,他的集邮册有好几本,每次上他家玩的时候,他总是拿出他收藏的邮票,如数家珍,不停的作着介绍。</div> <h3>  后来,随着手机的普及,再加上工作后时间相对紧张,我也不怎么写信了,节假日通常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问候亲人,同学和朋友。但我发现我常常收到几个朋友发来的同样的短信,只是在落款的时候署名不一样,这些就是所谓的复制、粘贴。</h3><h3><br></h3><h3> 有些时候感觉朋友间的问候都成了一种除工作以外的另外一种常规工作。就像小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已经成为了一种任务。所以,我们渴望收到那些哪怕语言粗糙点,但情感真切的短信。我希望朋友间的问候还是从任务回归到由衷的关注与交流上比较好。</h3><h3><br></h3><div> 去年的某一天,我收到了好朋友小纪寄来的自己拍摄的照片,照片制作很精美,有封面,有封底,还有落款,他告诉我,这一套照片全世界只有十套,这十套都是由他全手工制作的,随照片寄来的还有一封信,这封信用发黄的宣纸和毛笔书写,并且所有的字都是竖排,很有古时候书信的味道。通过他字里行间的书写,他认真的一笔一画,他笔迹中深藏的祝福,能够感受得到他很在乎我这位朋友。我感谢小纪又让我感动了一回。写信固然浪费时间,但有些时候肯为你浪费时间,为你付出宝贵时光的朋友,也许才是最真心的朋友。</div><div><br></div><div> 现在我们经常用电子邮件,虽然方便、快捷但却少了几分惊喜。我已经感觉好长时间没有收到信或者写信了,即使收到信件不是某某购物网站的广告就是某某杂志社寄来的用稿样刊,还真怀念那些写信与等待书信的日子。</div><div><br></div><div> 要不是那位老者问起我邮局在什么地方,我还真忘记了曾经在我们生活中有一种感动叫书信的等待。</div> <h3>文字: 阿健</h3><h3>地址: 中国,四川,什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