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难以忘怀的动力之乡的岁月,几代动力人的骄傲,它是新中国重工业的摇篮。动力之乡三大动力厂是国家156项重点工程的重中之重。</h3> <h3>1958年,哈尔滨市政府在动力区机电人民公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动力之乡区”,</h3> <h3>新中国成立三大动力路前名是安乐街,2004年,更名为“三大动力路”,三大动力路全长1.5公里。</h3> <h3>五十年代的动力区政府大楼</h3> <h3>咱们工人有力量</h3> <h3>三大动力路的母亲广场</h3> <h3>当年侵华日军在动力之乡和平路上修建的日本“忠灵塔”,历史记载:“忠灵塔”,1935年4月10日开始修建,1936年9月23日建成,塔高65米,呈五角棱锥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层墙壁厚1.4米,最上层厚度为0.25米。最底层地下通道直通“赛马场”看台。</h3> 《动力区志》记载:1956年“忠灵塔”被改造成“跳伞塔”,改造后塔上安装5支钢臂,是全国钢臂最多,塔身最坚固的跳伞塔,是国防教育活动的大型设施。 1957年至1981年共举办跳伞辅导训练班18期,参加者720人,军队飞行员训练18次,训练飞行员900名,向省体工队输送飞机跳伞运动员19人,跳伞8600余人次。 <h3>1994年4月25日下午3时整,随着81156部队工兵连在量具刃厂武装部配合下,68米高的跳伞塔在地动山摇般的闷响,定向爆破成功。</h3><h3> 哈尔滨最大的二战时期一座遗址被炸毁。</h3> <h3>动力区安乐街与哈平路交口处,有一座五十年年代的建筑工人文化宫,当年是东北三公司俱乐部,1959年春更名为“建筑工人文化宫”。</h3><h3> 建筑工人文化宫总面积是2498平方米,1040个座位。动力之乡安乐街周边的老百姓一般的都到建筑文化宫看电影,承载多少人的回忆。</h3> <h3>哈尔滨市第三十中学校,就在动力区境内</h3> <h3>哈尔滨市第三十五中学校,现已搬迁到木研街</h3> <h3>三十五中学的老楼房。</h3><h3>三十五中学和建筑中学曾经一个楼</h3> <h3>哈建中学和三十五中学老楼已经焕然一新,可是木有学生了</h3> <h3>位于王兆屯的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校</h3> <h3>和平路上的第九中学</h3> <h3>哈尔滨汽轮机厂</h3> <h3>哈尔滨锅炉厂</h3> <h3>哈尔滨电机厂</h3> <h3>哈尔滨三大动力路</h3> <h3>好哈尔滨量具刃厂</h3> <h3>和平路上的量具刃具厂</h3> <h3>曾经的哈尔滨亚麻纺织厂</h3> <h3>哈尔滨亚麻厂正门</h3> <h3>曾经的哈尔滨农学院,现今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h3> <h3>曾经的五十二中,六十四中,十一工读,哈建中学,动力中学已经荡然无存了,49中9中35中30中依然存在,1968年10月动力区的各个学校的学生奔向逊克军马场,开始了人生如戏的第一步。</h3> <h3>哈尔滨第三十五中和哈建中学老楼</h3> <h3>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h3> <h3>朋友,三大动力路在我们的右手边</h3> <h3>动力之乡人民发扬了工匠精神,1956年安乐街动力副食品大楼,大黄楼,和平商店,都是动力人的骄傲</h3> <h3>黑龙江省政府座落在中山路与和平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