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小红隼

清水

<h3>  当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季风战胜了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独自呼啸的时候,北京,也就度过了短暂的秋天。</h3> <h3>  大地失去了生机,万物萧瑟,没有了夏秋绚丽的色彩,一切都变成了黄褐色。虽然节气中有小雪、大雪,但不见得如约而至。人们常说,雪后的北京会变为北平,直至大年三十儿,2017年的北京最终也没有变为期待中的北平。</h3> <h3>  虽然与雪无缘,但生机还是有的,比如一些小型的野生“禽兽”,活跃于荒野之间、城市边缘,只是不易被人发现。</h3> <h3>  红隼便是其中之一,相对于其他猛禽而言,红隼在北京比较常见,随着野生栖息地不断减少,不少红隼进入城市寻找新的生存空间。</h3> <h3>  初冬的北京,说好的小雪姑娘没来,小红姑娘来了。</h3> <h3> 资料显示,红隼广泛分布于古北界和非洲大陆全境,共有11个亚种,我国有2个亚种。</h3> <h3>  指名亚种在新疆为留鸟,在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为留鸟或夏候鸟,北京为冬候鸟或旅鸟,福建、广东、海南和台湾等其他地区均为罕见的冬候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有的猛禽都是二级以上)。</h3> <h3>  这里是湿地周边的旷野,是红隼的越冬地之一,冬季记录已连续多年。</h3> <h3>  它的体型虽然比鸽子大不了多少,但它具备了掠食性鸟类的典型特征:锋利的喙、敏锐的眼、矫健的翅以及强有力的爪。</h3> <h3>  红隼多栖于空旷地区孤立的高树梢上或电线杆上。平常喜欢单独活动,尤以傍晚时最为活跃。</h3> <h3>  红隼食谱中有鼠、雀形目鸟类、蛙、蜥蜴、松鼠、蛇等小型脊椎动物,也吃蝗虫、蚱蜢、蟋蟀等昆虫,育雏期也会猎食家禽的幼雏。</h3> <h3>  红隼的主食是田鼠,而田鼠很多时候都藏在浓密的草丛中不易察觉,这就更能显现红隼的捕猎本领了。</h3> <h3>  它喜欢逆风飞翔,可以快速振翅悬停在空中搜索猎物。</h3> <h3>  红隼的眼球较其他隼类和猛禽要小,但是却有其他猛禽没有的功能——能看见紫外光。</h3> <h3>  红隼就靠着这两个技能,在田鼠经常出没的田野上空振翅悬停,观察寻找田鼠行进时在路上留下的尿液反射的紫外光,进而找出田鼠的藏身之处。</h3> <h3><font color="#010101">一旦锁定目标,则收拢双翅,俯冲而下,直扑猎物,取食后迅速升空,极少失误,是猛禽中的捕鼠高手。</font></h3> <h3>  这片红隼赖以生存的荒地,是园林规划的一部分。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花卉种植的苗圃,现有的物种循环将不复存在。</h3> <h3>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荒野面积在不断缩小,裸地也逐渐被人工植被和其他覆盖物取代,自然的荒野生态系统发生了改变。</h3> <h3>  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环境需求的同时,留住和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h3><div> 只有和谐共生,才能两全其美。</div> <h3>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