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早就想往新疆——祖国的大西北。因为那里有我儿时最爱看的神话“西游记",孙悟空师徒西方取经历经磨难的火焰山,长大后渐渐才知道的那儿还曾有一条贯通西域商甲过往的古丝绸之路;有那可圈可点传说中百年不死,千年不朽的胡杨林,还有那神密消失沙漠中的楼兰古国……还有许许多多我不知道的故事!在早春的三月二十四日我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晚十九点二十分,我们秦皇岛一行十五人由裴团长带队,乘坐Gs7578天津——乌鲁木齐航班,航程四个多小时到达了目的地,并于当晚两点多下榻到了“西域轻工国际酒店"。</h3><h3> </h3> <h3> 第二天跟着领队,我们早九点乘大巴车去了吐鲁番。吐乌高速车流还是较多的,第一次来新疆感觉很新鲜,窗外远方朦朦的山峰接连不断,开阔的视野看得很远,茫茫的戈壁滩达坂城沿线有好多的风力发电厂,高高的机座顶上三叶风扇随风而动,苍凉中充满着生机……</h3> <h3> 我们路过的“盐湖"收费站,其实这儿也有一景,路边的戈壁里有湖,而湖水是咸的。听导游小洪说,经考证远古时的这里也曾是海洋,因为在这里发现了好多的海底生物化石,且这里的湖泊人跳下去是不会沉底的,原因含盐量过高。</h3> <p class="ql-block"> 火焰山,是神话故事“西游记”里唐僧、孙悟空、猪扒戒、沙僧四人去西天取经路过的地方,有关的事大家都知道,神话毕竟是神话,而真实的火焰山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急切的心情我走进了它……</p> <h3> 没进景区之前,导游就告诉了我们要做好防暑准备,在早春的三月这里的气温中午也将会达到零上30度左右。我早就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单衣等待,到了景区前还是觉得热热的,流了满头的汗水,手里头拎的一瓶矿泉水片刻间就被我喝光了。</h3> <p class="ql-block"> 一进景区门口我拍到了一幅画,画面上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奉使按胡俗,平明发轮台。暮报交河城,火山赤崔崽。九月尚流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难道火焰山的热因在这里吗?</p> <h3> 这是孙悟空使用过的金箍棒,还是东海龙宫里的定海神针?都不是,它是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大温度计,这里显示了火焰山的地下和地表温度。</h3> <h3> 这是我们的合影照,画面中的景色是不是有股热腾腾的感觉,后面可是火焰山啊!</h3> <h3> 和猴王合张影,金鸡独立的是我们的裴团长。</h3> <h3> 火焰山,夏季地表最高气温可达零上70度左右,因为此山地下全是低燃点煤层,此处全年降水极少,日久天长岩石烘烤变成了红色,远看就像燃烧的火一样,当地百姓称其为火焰山,而吴承恩的一部“西游记”又成就了世界遗产的吐鲁番——“火焰山"真的火了!</h3> <h3> 五大金钢照,豪爽!火焰山热不热?看了照片就知道。</h3> <h3> 来一段温柔的,维吾尔族老人悠扬的琴声吸引了我,和老人家共伴一曲多么快乐,我敲起了鼓,声乐里的和谐是人生的美满,而火焰山是火热的,这不正是火热人生完满的演绎嘛?</h3> <h3> 从火焰山逗留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乘车又去了下一景点:库木塔格沙漠,大巴车要快速行程40多分钟左右才能到的,那儿景区与市区间形成的隔离带很短,只有一个小小的人工湖,湖水看来也不深,湖边的株株小白杨长得苍劲挺拔,顽强地阻挡着推进市区的沙漠……</h3> <h3> 库木塔格沙漠位于新疆东部,鄯善县以南,与鄯善老城东南部相连,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部分,这里的沙漠形体如山,远远望去大漠金色辉煌。</h3> <h3> 库木塔格沙漠形成于汉代,它主要受天山七井口风口和达坂城风口的狂风,裹带着大量沙子经过长风程常侵袭,在库木塔格地区碰撞堆积而成,最终成为了地球上离人类最近的大沙漠。</h3> <h3> 早听导游说:库木塔格沙漠沙丘轮廓清晰、层次分明,丘脊线平滑流畅,迎坡面沙坡似水,背风坡流沙如泻。我们迎坡而上,喘息中终于登上了一个个沙之巅,静观了大漠的绚丽,目睹了沙染的缤纷,真正的领略了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势!</h3> <h3> 这里的沙漠有“城中的沙漠”之称,因千百年来这里的风向交汇点,始终在鄯善老城南端,从未向北移动,故此未把鄯善淹埋,致此而形成了“绿不退,沙不进”的奇观,诠释了古楼兰王国消失的最后一片圣地。</h3> <h3> 这是大漠深处的驱进车,正向着纵深前进,有如冲浪的弄潮儿,好气派!</h3> <h3> 下山了玩够了,沙海里你追我赶。</h3> <h3> 山底下的沙漠平缓了许多,一簇簇、一片片不知名的杂草,顽强的在沙砾里生长着,也许是早春的原由,草稞中竟然看不到一丝绿色,它们太需要雨露的滋润了……</h3> <h3><font color="#010101"> 三月二十六日我随团到了吐鲁番交河古城,在这里我们参观了这儿如今保存尚好的“坎儿井”旧址。</font></h3> <h3> 这是我们秦皇岛团队和北京团队在一起的合影。我们最终成为了一个24人的组合团。</h3> <h3>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在新疆维吾尔族称坎儿井为“坎儿孜”,据史料记载它是我国除了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之外的齐头并进人类工程,堪称奇迹。</h3> <h3><font color="#010101"> 坎儿井的结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暗渠、明渠和池塘。开凿坎儿井非常的不容易,首先要找到高山积雪融化的水源,然后从远方低点修好堤坝(水塘),打竖井从地下往前掘进,因为井深洞长缺氧,每打几十米就要在打一眼竖井,这样反反复复往前开凿,要坚守多年时间,直致最终引下雪山的积水,而今吐鲁番能成为绿州,是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分不开的。</font></h3> <h3> 这是坎儿井地下实体图,此图来源于网络,因交河古城内的坎儿井地下通道光线太暗,我用心拍的几张片跟本看不出是什么,在现场听见潺潺的流水声,却留不下清晰的影像真的有些遗憾。</h3> <h3> 这些片是交河古城的仿古建筑,人们都争相在此留影。</h3> <h3> 吐鲁番是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的维吾尔族人民非常的友好善良。此行,有机会我们来到了普通的农家,在“亚克西”的声声问候中我们受到了主人的热烈欢迎!</h3> <h3> 体验民族风情,走进农家庄园。小柯姑娘美丽的舞蹈,舞出了民族风。</h3> <h3> 少数民族特有的声乐令人振奋,我们的汉族小伙与新疆姑娘共舞,中华民族一家亲啊!和谐的气氛里大家尝遍了本地的特产:甜瓜、酥饼葡萄干……这里的葡萄干很甜,都是纯绿色的食品。别问为什么?下一步慷慨解囊呗!</h3> <h3> 三月二十七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天山“天池”风景区。在山脚下用完餐,大家都换上了棉装,因为此时的天山还很冷;山边的积雪大都还没有融化,天还有点儿阴沉。我们坐上了摆渡车,沿进山间公路拐弯磨角款款而行,我一路抢拍着窗外的美景:不一会儿半山腰处,一个绿色的山凹水潭映入我的眼帘,相机定格画面的瞬间,导游告诉大家那是“小天池”,而且每一个“天池”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h3> <h3> 车一路走着,路还在延伸,山势并不是怎么陡峭,而山上的各种植被却不断地在变幻;我心在想幸亏坐着车走,若是步行还真是够累的,看来不到蓝天处还到不了山顶了。</h3> <h3> 大约三十分钟后,车终于到了山中停车场,我们走下车又继续步行了二十分钟,“天池"终于到了。当大家走上观景台,放眼望去豁然开朗:只见群山中围着一块明镜,结冰的“天池”如同罩在烟雾中。四周层林尽染,远近高低景色如斯。五彩斑斓处烘托出一派明艳辉煌的春色。山坡那边葱笼茂密的天山塔松、云杉缀满沟沟堑堑,连峰接岭,遮天蔽日风光无限!</h3> <h3> 望远方天山峰顶冰川积雪闪闪,皑皑银光若隐若显,云海之中与“天池”明镜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多姿的自然景观。</h3> <h3> “天池”旁观景台边有一棵史年榆树,叫“定海神针”,传说那是西王母在湖里沐浴时,脱衣遗落在那儿一支银簪演化而来……神话的传说让人们祈盼着吉祥,树上挂满了许愿的红飘带。</h3> <h3> “天池”游——我们集体的合影,是不是也很阳光?</h3> <h3> 一张张照片是一幅幅笑脸,随着相机定格的每一个瞬间,镜头里留下的都是人生的倩影;是游天山亲近大自然的喜乐。</h3> <h3> 天山上气象站,观测台上展示的火炮。</h3> <h3> 下山了还无法平定激动的心情,天山美景看不够,以后我们是不是还要来哟?</h3><h3> </h3> <h3> 三月二十八日,是此次旅行的第五天,我们集结在了新疆最繁华的——大巴扎。</h3> <h3> 因为时间有限,此行我们没有在新疆看到胡杨林。其实新疆的胡杨林很多,但离乌鲁木齐都很远,我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附近就有一个。胡杨精神可赞!没有胡杨林的尊容,此处恰巧有胡杨古木,那就留张照片吧!</h3> <h3> 在大巴扎我们享受了高等的消费,自助的宴席涵盖了新疆所有的民族特色,激情的少数民族歌舞达到了高潮,还是让我们一睹为快吧!</h3> <h3> 新疆的旅游景点,就像天上的星星很多很多。这里望那里,那一个点都有不同的光茫,然而它还在发展中,如果说祖国的西藏是大西南的圣地,那么我可以说新疆就是祖国大西北珍贵的净土;我们喜欢新疆,新疆需要我们!</h3><h3> 我们的旅行就此结束了,大美新疆我爱你!</h3><h3> </h3><h3> 2018年3月29日于乌鲁木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