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暹粒吴哥国际机场很小,只有一层,导游帮我们办好入关手续,快速入境。返程出关由自己办理,导游嘱咐我们每人护照里夹上小费,给美元一张1美元,给人民币一张10元,给柬埔寨货币瑞儿是4000瑞尔,就可以快速出境,不给小费,就会找各种借口让你等。在柬埔寨暹粒呆了快一周,我们已习惯了付小费。时至今日的柬埔寨依然是亚洲最贫穷的国家,贫穷人口占28%。公职人员的月收入不过七八百元人民币,普通人也就五百元左右人民币,除本国出产之外,其它一切所需都靠进口,物价高,所以靠小费才能维持一定的生活。</h3> <h3>柬埔寨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公元1世纪建立了统一的王国,历经扶南、真腊、吴哥等时期。9世纪-14世纪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13世纪中叶起-1434年由于泰国的素可泰王朝入侵而衰落。</h3><h3>吴哥博物馆中最值得观赏的是由朝鲜万寿台为柬埔寨设计的吴哥全景博物馆,360度绘画远景与博物馆实景衔接得天衣无缝;超过4.5万个人物构成巨大的圆形画幕,描绘了12世纪吴哥王朝的鼎盛历史。</h3><div>逼真的3D效果,有一种强烈的想走进画里的感觉。可惜里面不让拍照摄影。</div> <h3>柬埔寨是信仰神蛇的国家,博物馆门口两侧的七头蛇“那迦”(Naga),源自印度神话,吴哥古迹随处可见。传说五头蛇是水神,七头蛇是保护神,九头蛇则是至高无上的皇族象征。</h3><div><br></div> <h3>位于暹粒市中心的皇家公园,是开放式公园,古树参天,粗大的树干青藤缠绕,给人印象深刻。</h3> <h3>皇家公园里的西哈努克国王行宫</h3> <h3>公园中心水池及石雕</h3> <h3>行走在皇家公园内,感觉太一般,还没有我们县城的公园漂亮,有些地方明显还在修整。</h3> <h3>柬埔寨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佛教国家,有众多的寺庙,其中最灵验的寺庙就是暹粒姐妹庙,里面供奉着姐妹二仙,由于贫穷落后,多数人活不到六十岁,所以他们把生老病死都寄托于神庙。<br></h3> <h3>当日入住酒店为当地五星,不在市区,所以晚上也无事可做。</h3> <h3>酒店泳池水质很好,没有添加氯之类的东西,人不多,和朋友拍照留念。</h3> <h3>照片来自网络,便于了解吴哥窟全貌及参观景点顺序。</h3><h3>吴哥古迹位于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境内,现存古迹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大吴哥)和吴哥窟又称小吴哥。吴哥窟是柬埔寨的名片,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筑。是柬埔寨的印度教毗湿奴神庙,又称吴哥窟寺,建于12世纪初。后为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1113~1150年在位)的陵墓。15世纪上半叶,随吴哥都城废弃而荒芜,19世纪中叶重新修整,成为世界著名古迹。该寺全部用砂岩重叠砌成,占地约2平方公里,四周有城壕环绕。神庙围有依次增高的3层回廊,各回廊的四角配有高塔,以中心塔(高出地面65米)为顶点,形成高度依层次递减的高塔群,呈现出均衡美。吴哥窟的装饰浮雕丰富多彩。浮雕刻于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题材取自印度教神话和高棉王朝的历史。</h3> <h3>吴哥窟坐东面西,一座宽大的浮桥架在190米宽的护城河上,第一眼,我就被它磅礴的气势所震撼,目不暇接。远处最高点就是按梅花五点式排列的五座石塔,象征神话须弥山的五座山峰,是吴哥窟最永恒经典的建筑特征。<br></h3> <h3>矩形的外院长1025米,宽802米,高4.5米,4面各有一个大门,但主要入口只有一个,位于西面,它是一条235米宽的柱廊,有三座塔门,正中的一座就是吴哥窟的山门。</h3> <h3>中央主道两旁开阔的草地</h3> <h3>对称的左右藏经楼</h3> <h3>七头蛇“那迦”护栏引领到内院入口</h3> <h3>内院第一层回廊外侧</h3> <h3>第一层回廊内侧为黄色浅层浮雕</h3> <h3>外侧方形石柱甬道深邃</h3> <h3>第一层另外一侧游人稀少</h3> <h3>第一层和第二层回廊一角</h3> <h3>连接第一层回廊与第二层回廊的木梯</h3> <h3>第二层回廊及平台,游客多数聚集在此,观赏留影。</h3> <h3>斑驳沧桑的“那迦”</h3> <h3>层层巨石垒筑的基座上莲花蓓蕾式的佛塔高耸入云,可以想像当时施工现场是何其艰巨,场面何其壮观。据碑文记载征用了30万工人,6000头大象,耗时35年。</h3> <h3>二层回廊的窗户,一根根粗大的圆形石柱,雕刻得层次丰富,密实地排列成为窗户,最吸引眼球。</h3> <h3>损毁严重的石柱窗户,成为独特的风景。</h3> <h3>门框上精美的浮雕,我不知道它讲的故事,惊叹于鬼斧神工的刀工就够了。</h3> <h3>通往神的殿堂笔直的阶梯矗立</h3> <h3>游客需借助楼梯排队登上第三层塔顶。</h3> <h3>登上第三层眺望,来时的路径一目了然。</h3> <h3>俯瞰</h3> <h3>吴哥窟精美的神话浮雕</h3> <h3>返回路上我和朋友们,经不住摄影师“纠缠”,也为了照顾她们生意,每人付了3000瑞尔请摄影师照的,纸质照片放在背包里,弄得皱皱巴巴留着纪念。</h3><h3><br></h3> <h3>塔布笼寺是吴哥王朝国王闍耶跋摩七世为母亲修建的寺院,电影《古墓丽影》主要取景地,电影人的最爱,主要看空心树“树包塔”,感受其顽强的生命力,树与寺的千年缠绵。</h3> <h3>被当地人称为蛇树的卡波克(Kapok)树,它们粗壮发亮的根茎,绕过梁柱、探入石缝、盘绕在屋檐上、裹住窗门,由一颗不起眼的小种子开始,历经数百年的努力,深稳紧密地缚住神庙,让枝干有力地向天攀升。</h3> <h3>废墟般的残垣断壁</h3> <h3>这一刻我走进了历史,感受岁月沧桑。</h3> <h3>特别喜欢这张照片,我的朋友端坐于中,古老沧桑与现代气质美女的和谐画面。</h3> <h3>巴戎寺是一座金字塔型建筑,共三层,49座大小不一的宝塔,簇拥着中心宝塔,著名的高棉微笑就位于巴戎寺顶层,每一座宝塔四个面,代表佛教的慈、悲、喜、舍,加上通王城的五座佛塔,共54座佛塔,代表鼎盛时期所统辖的54个省份,共有216个不同的高棉微笑。四面佛原型就是闍耶跋摩七世本人,高棉民族伟大的国王。一二层的回廊浮雕,内层为神话和宗教故事,外层描绘现实生活,每一座佛像都叙述神与王久远的历史,感受历史变迁岁月沉寂沧桑,置身佛塔间,仿佛进入一个堆砌的巨石森林。</h3> <h3>游走于巨石森林</h3> <h3>在东方有一种微笑叫“高棉微笑”,与蒙娜丽莎的微笑齐名</h3> <h3>四面佛,面面微笑</h3> <h3>这些摆拍是给小费请当地摄影师照的。</h3> <h3>小小僧侣,赤脚倚门,表情穆然</h3> <h3>我看僧人是一道苍凉的风景,僧人眼里的我们又该是怎样的模样。</h3> <h3>十二生肖塔,分别排列左右,传说之一是古代法院,犯人若不服就按属相关进塔里三天,里面蛇蚁鼠蝎遍地,三天后若安然无恙,即判无罪,若体无完肤即有罪。</h3><div>十二生肖塔对面的广场遗迹分别是审判台及斗象台。</div> <h3>斗象台,始建于十二世纪晚期,也是闍耶跋摩七世建造,是由巨石垒砌的三层平台,是吴哥国王观看斗象、挑选坐骑的地方,也是国王检阅军队及庆典的观礼台,遥想当年每到举行大型集会时,吴哥国王站在斗象台上检阅广场中由马队、象队、人队等组成的方阵是何等气派。</h3> <h3>近处的树枝干奇怪地斜斜地横呈在远处古迹上方,错落有致。</h3> <h3>不辜负美景</h3> <h3>巴肯山,日落时分只允许三百人上去看日落,排队的人太多,只有放弃了。</h3> <h3>女王宫始建于公元967 年,于吴哥王朝阇耶跋摩五世(公元968 年~1001 年在位)统治时期建成,原名“湿婆宫”,三座塔殿正中一座供奉的就是湿婆神。是吴哥古迹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有着“吴哥古迹明珠”和“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女王宫的建筑以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和富丽堂皇而著称。</h3> <h3>保存完好精致</h3> <h3>夕阳下的女王宫,阳光依旧,却已穿越千年时光,我记不住那些关于宗教的总总故事,此刻行走在光影之中,感受古遗迹迷人的魅力就足矣了。</h3> <h3>夕阳下的的女王宫,金色阳光洒在山墙上门框上。</h3> <h3>红色砂石雕工流畅细腻深邃,没有一寸浪费的地方,布局小巧玲珑,色彩艳丽夺目。</h3> <h3>值守女王宫的警察,被我们“抓来”拍照</h3> <h3>走出女王宫,夕阳西下,光影投射在千年的古道上,只觉得美,不忍离去。</h3><h3>去时看石头,回来补历史,审视每张照片,都觉得意犹未尽,比如这张照片里,排列两旁的石柱,当时根本没有想它是什么?象征什么?现在知道了,原来是男性生殖崇拜。</h3><h3><br></h3><h3><br></h3> <h3>圣剑寺是闍耶跋摩七世为父亲修建的,它犹如一座小型的吴哥王城,城门前也有护城河,护城河长堤上仍然是两排象征天神与阿修罗的石雕,合力拉着蛇王“那迦”在“搅拌乳海”,很多神像已没有了头。</h3><div><br></div> <h3>整个建筑呈十字型,周围由拱顶长廊连接,有东南西北四扇大门,共有19道石门,层层石门越走越低窄,体现出七世国王的孝心,让每一个进入者都必须低头行礼。</h3><div><br></div> <h3>来到中心圣堂,这是七世国王父亲的骨灰塔,一个螺旋式的浮屠石塔,驻足观赏,四壁若干小孔洞是镶嵌珠宝的遗迹,甚是惊叹。<br></h3><div><br></div> <h3>两层的藏经阁(另一说法是放圣剑的地方),颇有古希腊建筑的味道。</h3> <h3>与塔普伦寺一样也是石树缠绕,盘根错节,形成石树奇观。</h3> <h3>树爬在屋上,根部低垂到快接地,游人无不驻足留影,见证奇观。</h3> <h3>另一看点,就是幸存下来的生殖象征石器,印度教“林迦”和“优尼”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古高棉人对生殖的崇拜。<br></h3><h3>导游太懒,这一处没有说,反复出现的这些石头,我还问是什么?也是回来后恶补知识才知道。</h3><h3>踏千年古迹,吴哥的每一块石头都是故事,都有象征。</h3> <h3>通往涅槃宫的路上是一片水天相接的湿地,正午的阳光太强,挡不住摆拍的欲望。</h3> <h3>长长窄窄的木道成为一道风景。</h3> <h3>风景如画</h3> <h3>近处红莲,远处枯木,阳光下的倒映,衬托出静谧。</h3> <h3>湖边弹唱的艺人,回来的路上我给了小费,快速闪了一张。</h3> <h3>涅槃宫又名龙蟠水池,是闍耶跋摩七世为臣民而建能治病救死之所。是寺庙疗养所,吴哥当时的医院。圣池的水通过四座石像流出,圣池底部种满了药草,药草于水中自然分解成为药池,病人便在水池以药草水沐浴治病。</h3><div><br></div> <h3>各种摆拍,乐在其中。</h3> <h3>达松将军庙是一座小型的佛教寺院,一说该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给他父亲盖的寺庙,完成于12世纪末。还有一种说法是微笑国王闍耶跋摩七世为纪念吴哥王朝全盛时期东征西讨,骁勇善战的达松将军所建,我比较倾向于后者。</h3> <h3>三个女人一台戏,六个女人成妖精🌸</h3> <h3>堆了七层的石头墙上,每一层有不同的浮雕,讲述不同的故事。</h3> <h3>这个寺庙的墙壁上很多雕刻都保留得都非常好,尤其是雕刻的女性,姿态非常优美。</h3> <h3>穿过古老的石门,阳光普照的院落,绿树映衬,人物光影恰到好处,感谢朋友的抓拍。</h3> <h3>东梅篷寺正面远景</h3> <h3>拾阶而上,游客稀少。</h3> <h3><font color="#010101">站在二层角落的侧面景观。</font></h3> <h3>东梅篷寺第三层,依然是五点梅花式排列,五座石塔矗立,代表神话中须弥山的五座山峰</h3> <h3>炙热的阳光下,无处可藏。</h3> <h3>我的两个朋友一人打着伞🌂,一人在行走,如画般定格在那一刻。</h3> <h3>洞里萨湖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位于柬埔寨境内北部,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住在水边的主要是柬埔寨和逃难到此的越南人,少部分华裔主要是做批发零售生意。</h3> <h3>通往洞里萨湖的游船</h3> <h3>水上游客中心,观赏洞里萨湖日落之处。</h3> <h3>等待日落时刻</h3> <h3>每天大量的游客蜂拥而至,感受这里最底层贫民的生存状态:河岸上简陋的吊脚楼,坐在盆里乞讨的小孩令人心碎,河里捞鱼的成年人。<br></h3><div>小小年纪就在游船上干活的孩子,技术娴熟,船行过程中给游客捶背,你能忍心拒绝吗?必须给小费。</div> <h3>水上人家流动性很大,已相对固定成一个小社会,湖上有商店、教堂、学校、修理厂、执法机构、卡拉OK、医院,一应俱全。</h3> <h3>水上警察局</h3> <h3>远处连成一片的水上人家</h3> <h3>柬埔寨特有的都都车,危险系数高。导游告诉我们暹粒城里居然没有公交车,老百姓最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都都车,汽车绝大部分都是日系二手车,因为电力短缺靠从泰国买电用,每度电要两元多人民币,所以也没有电瓶车。</h3> <h3>这个女孩因为没有卖出去扇子,她怨恨沮丧的眼神不忍直视。</h3> <h3>树荫下打游戏的父亲,可爱的小男孩他的微笑充满阳光,估计家境要好些。</h3> <h3>一行十三人最后酒店留影</h3> <h3>穿上旅行社发给每个人的纪念衫。</h3> <h3>快乐不分年龄不关性别,那一刻只有快乐。</h3> <h3>酒店泳池边,我们是妖精。</h3> 最后一站丝绸店拍的。闍耶跋摩七世盘坐于大厅中央,上方墙上图片是已故的西哈努克国王,左边是他的儿子现任国王西哈努克莫尼,右边是他的第六个也是最后的妻子莫尼列。<div> 闍耶跋摩是柬埔寨伟达的国王,是现代柬埔寨国家的奠基者,为世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相信每个去过吴哥窟的游客都会记住他。<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