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面汤

苏德来

<h3>&nbsp; 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h3><div> 有一家小吃店,据说索面汤很有名,慕名而去。要了一碗,78一碗。大碗的有两碗的料,味道不好说吧,应该就是索面汤,一定说如何好。确实不敢恭维,只能说老板的营销技术有一定的水准的。</div><div>&nbsp; 索面是温州的特产,麦粉手工拉成晾干的素面,纤细如棉纱,洁白柔韧,细而长,又名长寿面。索面汤也叫姜酒索面汤,是产妇的主食,也是家里添丁之喜时招待亲朋的美食。</div><div> </div><div> </div><div>&nbsp;&nbsp;</div> <h3>  要说索面汤做的真有味道的是在永强一号街上,有一个老人开的面点店。他做的索面汤确实可以算得上是美味。</h3><div> 索面汤烧法其实比较简单,要做出味道来,最简单的恰恰是最复杂的。索面汤顾名思义在“汤”上做功夫。</div><div> 老人的索面汤味美在于处理好姜酒索面汤里的姜和酒。老人用的是上等老姜,剁碎,用陈菜油炸成姜末,辣而香。酒,自家做糯米老酒,甜而醇,汤料里处理可谓一绝的。</div><div> 碗里的面仍旧纤细的棉纱状,纹丝不乱,入汤,再在汤面上,铺一层现炒的里脊肉丝、香菇丝、黄花菜,干虾仁、葱花,卧一个荷包蛋。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索面汤,作为早点确实让人胃口大开。</div><div> 在永强一段日子,我几乎每天上午都到哪里吃上一碗老人做的索面汤。</div><div> </div> <h3>  梁实秋的《萝卜汤的启示》里写到:席上果然有一大钵排骨萝卜汤。每人舀了一小碗。喔,真好吃。排骨酥烂而未成渣,萝卜煮透而未变泥,汤呢?热、浓、香、稠。大家都吃得直吧嗒嘴。少不得人人要赞美一番,并且异口同声地向主人探询,做这一味汤有什么秘诀。加多少水,煮多少时候,用文火,用武火?主人只是咧着嘴笑,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这种家常菜其实上不得台面,不成敬意。” 这时,一位心直口快的朋友开腔了,他说:“我来宣布这个烹调的秘诀吧!”大家都注意倾听,他不慌不忙地说:“道理很简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h3><div> 道理很简单,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自然排骨要上等排骨,此为料的问题。</div><div> 小吃做的有味道肯定是离不开这个事实的。</div><div> </div> 记得一位朋友告诉我,有一次慕名到一家馄饨店吃馄饨。到店里已经是下午两点,叫老板烧两碗,老板一口拒绝,说自己休息时间到了,不买了。朋友很恼火,后来在新城的一家馄饨店里吃了一碗,觉得味道也是很不错的,问,这是什么道理呢?<div> 我说,首先你是被那个人气饿了,第二口渴了。因为馄饨关键是汤,汤做的好,佐料足,味道自然也就好啦。</div><div> 确实,开馄饨店的邻居,他每一天首先要做好的是猪骨头熬汤,浓浓的汤香气诱人,再加上所谓的秘方。他说:好高汤才有好吃的馄饨。</div><div> 还是梁实秋说的:多放排骨,少加萝卜,少加水。</div> <h3>  好春光,我却宅在家里一本正经的编辑文字。半天五个小时就是看,没有下手。也是急的。</h3><div> 人啊,做任何事情要如做吃的,料要足。否则,就无味。</div><div> 江湖讲,交朋友要真心,这不也是如同做吃的一样,做人要真材实料,全力以赴。想来这也是做好事情的基础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