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程正揆故居

耀锅

<h3>  应周巷镇大屋村的兄长邀约,去那里玩耍,叶老师知道了,要我有时间就去探访一下程正揆的故居。没有想到诗词群里陈俊林兄长就是那个村里的人,听说我去大屋村了,连忙跑来陪我聊天,两个不打牌的人坐在院子晒太阳,喝茶抽烟聊程正揆。根据叶老师给我提供的线索,我们也找了几位年纪大一点的兄长,了解了一些情况,约定下午去几个地方看看。</h3> <h3>  程正揆(1604~1676)湖北省孝昌县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字端伯,号鞠陵,别号清溪道人、青溪老人、青溪旧史。明时任翰林院编修、尚宝司卿,入清又任工部右侍郎,后罢官,居南京,工诗文书画,擅山水,师法黄公望、沈周,笔墨枯劲简老,设色浓湛,结构随意自然。书法擅楷书、行书,师法李邕、颜真卿,结体平正中寓奇险,丰韵萧然。论画主张"画贵简,不贵繁",主张既师造化又重传统,富有见地。其画颇为时人所重,与石鳛并称二溪。有《江山卧游图》等传世,所作诗文题跋,卒后由他的六个儿子及两个孙子,耗时二十三年编辑成《青溪遗稿》共28卷。</h3> <h3>  陈家大屋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过去有一位叫陈简公的府台大人,在这里修建一幢高大的房屋而得名。村里陈姓为大姓,人口最多,还有赵、程、闵、袁等姓。最早的时候,这里有赵、胡、吴、夏、金等姓人家,住在山边赵家湾,当年"麻城过籍",义门陈的一个分支来到这里,和赵姓结为亲家,到现在为止,在这里是陈赵不分家,称呼不能乱。程姓后来也搬到这里,不过是在现在的大湾定居,离山边的赵家湾不到二里地。陈氏在此开枝散叶,人口发展很快,有一部分人搬迁到程姓居住的地方,后来的陈氏总人口比那几个姓的人加起来还多几倍。叶老师问程正揆是不是义门陈的人,我问了好多人,证实不是一个家族,只是几百年前都住在一起而已。</h3> <h3>  午饭后,我们几个人开车先上山,准备先去看看叶老师说的"新禅寺",寺旁还有一汪泉水,名"蒲公泉",新禅寺以及蒲公泉在程正揆的一篇跋文中有此记述,问了年纪大的堂兄,确实有这么一个地方,不过他们都叫"新寺",寺庙早已经不在了,在寺庙的原址上已经有当地人盖了房子,泉水也没有了,而且是在双峰村的地盘,有点远不说,路还不好走。开车到半山腰一个叫狮子口的地方,有座"狮子庵",正大门一副对联:问观音为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头,横批:普度众生。看墙上的砖和石头,就知道这座庵有不少年头,院子里面立有一块大碑石,石碑质地不太好,已经风化的看不清字了,上面雕刻的图案还在,剩下的几个字也模糊不清了,大门口还有一棵百年老古树无患子,属于湖北省重点保护古树名木,树龄100年。庵里有二位大师在里面侍奉香火,一行人拜了菩萨,供奉了香火钱就往回走。</h3> <h3>  回到村里,来到程正揆故居,程正揆故居离村委会很近,没有熟人带路的话,还是很难找到的,村里虽然还有程氏后裔,不过那个地方已经是陈姓的后人居住了,问了才知道,他们还是一个亲戚。程氏老宅有七百多平米,前后好几重,老房子大部分已经拆除改建成了新房子,剩下一小部分还在,看的出来还有很多的老青砖,在院子里面还有拆除老房子的大长条石,碾槽,石墩,看样子是改造的年数不长。听说了我们的来意,房东还带我们到后面的小房间找了几块以前拆下来的木头,雕花还很清楚,不过都不完整。聊天的时候,恰好来了一个程氏后人,对于他的老祖宗,他知道的确实不多,讲到了以前的祖上留下了几副字画,每到过年的时候就拿回来挂在家里,过完年又收藏起来,后来不知道是哪一房的媳妇,不知道几副字画的价值,以三百块钱的价格卖给了一个"有心人",仅有的一点东西都丢了,太可惜了!</h3> <h3>  据记载,程正揆故居的旁边有一座风山,一座雨山,经过走访也得到了证实,村子东边的是风山,西边的是雨山,谐音风调雨顺。风山已经被挖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个山边,雨山也被挖了一大半,感觉有点风雨飘摇。幸亏政府用铁腕制止了挖山,不然的话,风雨二山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是一片平地,甚至是一个大坑。</h3> <h3>  利用串门的时间,探访了程正揆故居,收获满满,真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