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红楼梦》里真真假假、虚虚幻幻人物几百个,我最欣赏刘姥姥。为何?一是因为我出身小镇的缘故吧。过去,小镇的人与市郊的人相近,刘姥姥生活在市郊,似曾相识,有亲切感。二是刘姥姥的为人处世不一般,有特色,有现实意义,我佩服。这样的人即便放在今天,也不得了。给点文化,她就是编故事的好手;给一笔钱,你叫她不赚也难;给个平台,那就发了。看看她三进荣国府的表现,你想不服,那还真的不行。</h3> <h3>1、一个不起眼的主意让刘姥姥一家从此告别艰难摆脱困境</h3> <h3>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祖上曾是一个小小京官,因与贾府王夫人的父亲认识且同姓,便贪势利“连了宗”。狗儿的爹不争气,家业萧条,只得由城里搬出到原乡下住了。到狗儿手里,家道越发艰难。年末岁首,冬事未办,狗儿吃了几杯闷酒,未免焦燥起来。刘姥姥也不顶撞,给狗儿出了个到贾府“走动走动”的主意。女婿、女儿、丈母娘三人推来搡去,最后由刘姥姥厚着脸皮带外孙子板儿“先试试风头再说”。谁知,这一试竟试出了个旗开得胜的好结果,不仅在凤姐(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那里认了亲,还从凤姐手里拿到了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这二十两银子的意义非同小可,既是当年刘姥姥一家从此走出生活困境的救命钱,也是日后凤姐托孤请刘姥姥把女儿巧儿从火坑中救出来的积德钱。没有这二十两银子作起头,谁也救不了谁。凤姐的这一个不经意间的善举,冥冥中竟救了自已,你说稀奇不稀奇。当然,这是后话。至于刘姥姥的本事,我看不在于这个主意有多高明,关键在于是否有勇气到贾府去。所以,刘姥姥的闯劲不是人人都有的!</h3> <h3>2、一副能说会笑的嘴脸让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连闯数关见到真佛</h3> <h3>刘姥姥一闯荣国府之所以成功,除了人事关系(狗儿祖上八杆子都挨不着边的连宗瓜葛,狗儿的爹曾帮贾府太太的陪房周瑞争买田地出过力)外,就靠自巳拥有的一张能说会道、让人听着舒服的嘴巴和一张笑容可掬、不招人讨厌的脸面使然。刘姥姥带板儿蹭到贾府角门前,一声“太爷们纳福”的招呼虽让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门卫“不瞅睬”,但还是受内中一老年人“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的指点。到后街,拉住三二十个厮闹小孩中的一个“我问哥儿一声,有个周大娘可在家么?”的问话,竟让孩子跳蹿蹿的引着刘姥姥进了后门,并到周瑞家喊出周瑞家的来。刘姥姥一句“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的话语,让周瑞家的一则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起来。当然,其后也缺不了凤姐的心腹通房大丫头平儿的协肋和安排。但到最后因如今王夫人不大管事而由管事的凤姐接见时,除周瑞家的使过眼色外,就全靠刘姥姥自已来对付了。虽说也有说错、说得“粗鄙”的地方,但总的无伤大雅、无碍大局一一不但认了宗,还拿到了银子。要知道,与“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周瑞家的语)的凤姐打交道,你道好打的?所以,刘姥姥一路曲曲弯弯所有关口统统打通,这种通关手段不是人人都会的!</h3> <h3>3、一堆不值钱的蔬果让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大开眼界赚个盆满钵满</h3> <h3>刘姥姥是个感恩的人,一进荣国府得了些许好处,于是在来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之时,不忘带上板儿扛上一二袋头一起摘下来的留的尖儿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等来孝敬贾府的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刘姥姥心里很清楚,这些个瓜果菜蔬虽不值几个钱,但对于天天山珍海味吃腻了的太太小姐们,吃个野意儿肯定比什么都好。果不其然,刘姥姥的这片穷心不仅赢得贾母的欢心,从不认识变成了座上宾,还在贾府里留住了三日,逛遍了大观园,最后上至贾母、王夫人、凤姐儿、宝玉等,下到平儿、鸳鸯等,送银的送银,送衣的送衣,送药的送药,送吃的送吃……,足足在凤姐和贾母那边堆了两大炕,喜得刘姥姥在平儿和鸳鸯让其过目时,每次都点头念了几千声佛。其中:银子一包八两,二奶奶凤姐送的;银子两包各五十两共一百两,太太王夫人送的,要她作个小本买卖或置几亩地;成窑五彩小盖钟一个,是贾母吃半盏后递与刘姥姥吃过妙玉嫌脏宝二爷宝玉讨过来送的,说是今后卖了可以度日;由方子包着的药四样,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洛丹,催生保命丹;各样见未见过、尝未尝过的内造点心一盒;两斗御田粳米,一袋果子、干果子;还有成匹的青纱、绸子,成套的衣服,茧绸,绒线,荷包等;不成套的祆儿、裙子、衣裳更是多得不能一一细说。没办法,临走时只得由贾府雇了辆车装了去了。刘姥姥的初心只是想让贾府的贵人们吃个鲜尝个嫰,那想到来了个以小博大。其实这样的心思原是没有的,这从贾母要见她而刘姥姥“我这生像儿怎好见的”、“你就说我去了罢”的话中是不难看出的。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放在刘姥姥身上算应验了,她一个不小心便赚了个盆满钵满。不过,这种以小博大的赚法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刘姥姥偏遇上了!</h3> <h3>4、一串现编现卖的故事让刘姥姥吊足了贾府上下各式人等的胃口</h3> <h3>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还靠些狗儿的爹和狗儿祖上与贾府的瓜葛,但二进荣国府则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实力了。她说笑中的第一个本领是讲故事。信口开河、现编现卖、不打草稿、信手拈来是其特点。 刘姥妮说的第一个故事是: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上有三四尺深,早上听得柴草响当是偷柴的来了,爬窗一瞧原来是一个穿大红袄儿白凌裙子的不认得的十七八岁极标致的小姑娘……刚说到这里南院马棚里着了火,息了后贾母就说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来的火,宝玉惦记着那女孩儿怕她冻出病来要问下去,但刘姥姥话锋一转已开始讲第二个故事了。说是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九十多岁,天天吃斋念佛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托梦说你原本绝后,如今奏了玉帝给你个孙子。这老奶奶原本一个儿子,儿子也只有一个儿子,想不到儿子的儿子养到十七八岁死了,后来果然又养了一个才十三四岁的儿子,聪明伶俐生得雪团儿一般,可见神佛是有的。这一夕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你看刘姥姥编故事的水平不错吧,编得快,刹车快,转换也快。第一个故事如果没有马棚着火可能很好听,宝玉闷闷不乐老是惦记着抽柴的姑娘,第二天还叫随身小厮茗烟去实地调查过,刘姥姥是瞎说一顿胡诌出来的,那里找得着。第二个故事则完全是说贾府的人和事了,看来刘姥姥事前还真是摸透了情况。其实故事不在于真假,关键在于让听的人爱听。所以,刘姥姥会编讲故事的本领不是人人都能的。</h3> <h3>5、一段有声有色的表演让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出尽风头博得欢心</h3> <h3>刘姥姥的到来让贾府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刘姥姥说笑中的第二项本领是即兴表演。清晨,舡坞里刚撑出两只船来,贾母已带一群人进来了。贾母拣一朵大红的花簪于鬓上,凤姐便将一盘子花橫三竖四地插了刘姥姥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扮着鬼脸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吃饭时,李纨端了一碗莱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说声“请”,刘姥姥起身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听完便乐翻了天。史湘云撑不住喷出了饭,林黛玉伏在桌上喊嗳哟,宝玉早滾在贾母怀里,贾母笑着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说不出话,薛姨妈喷了探春一裙子茶,探春的饭碗合在迎春身上,惜春拉着奶妈叫柔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后来凤姐和鸳鸯叫刘姥姥用箸夹蛋吃,说一两银子一个蛋,但给的是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筷子,刘姥姥拿在手里“比俺那里铁锨还沉”,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才伸脖子偏又滑到地下,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惹得众人连吃饭的心都没有了,都看着她笑。刘姥姥的表演简直无话可说,声情并茂,演技娴熟。这样的表演不招人喜欢才怪呢!</h3> <h3><font color="#010101">6、一句透露心机的回话让刘姥姥在荣国府里信任有加左右逢源</font></h3> <h3>许多人对凤姐、鸳鸯等人对刘姥姥的有意“捉弄”愤愤不平,也有对刘姥姥的甘愿“受辱”嗤之以鼻。其实,这都大可不必。要知道,凤姐等人对刘姥姥的戏弄虽有让其出“洋相”的成份,但更多的是为了让老太太贾母开心,取个笑而已。而刘姥姥本身对这种把戏习以为常,只当是在村里与那些调皮的年轻媳妇们逗个乐罢了,更何妨那是在获得贾府资助后的感恩中闹的,无所谓尊严不尊严。这从她们的对话中可以见证。贾母、刘姥姥等吃过后,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吃,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別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笑儿。一言未了,鸳鸯进来笑道:姥姥別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你看,凤姐、鸳鸯说得多好,那知刘姥姥说得更好,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老太太开心,没有谁想为难谁。可见,敞开心府,坦诚相见,比什么都好;有什么事,第一时间沟通、主动沟通也很重要。沟通好了,人缘也就好了;人缘好了,什么事情都好办了。刘姥姥醉臥怡红院睡在宝玉床上,摇醒后吓得要死,幸被袭人打了掩护,众人才都不理会。刘姥姥临走时,平儿送了两件祆儿、两条裙子、四块包头、一包绒线;鸳鸯送了除刘姥姥初见老太太时洗澡用的衣裳外,又送了两件与他包好。这不都是沟通好了的好处。所以,刘姥姥的沟通手段是没得说的!</h3> <h3>7、一些稀奇古怪的事让刘姥姥说得头头是道或当场化解或日后应验</h3> <h3><font color="#010101">刘姥姥与贾府中谁最亲?没有最亲。但论缘份,则刘姥姥及外孙子板儿与凤姐及女儿大姐儿最有缘份。在一进荣国府时,刘姥姥与板儿在未见凤姐前,是坐在凤姐的女儿大姐儿房内的床上等候的。在凤姐接见时,受到了凤姐的慷慨资助,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在二进荣国府时,先是凤姐的女儿大姐儿抱着一个大柚子在玩,见刘姥姥的外孙子板儿拿着个佛手,便要。丫环哄着板儿把佛手给了大姐儿换个柚子来,板儿对佛手已经玩腻“见柚子又香又圆”就当球踢,换了。后是大姐儿在风里吃了一块糕着了凉发了热,凤姐便向刘姥姥乞讨解救办法,那想到刘姥姥建议瞧瞧崇书本子撞了什么客?一查果然与老祖宗贾母都撞了花神。于是分别与老太太、大姐儿送了崇,果见大姐儿安稳地睡着了。再是大姐儿时常有病至今还没个名字,凤姐想借刘姥姥的寿用庄家人贫苦人起个名字来压住他。刘姥姥根据七月初七(乞巧节)生的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不可否认,刘姥姥的这些说法都是迷信,纯属胡说八道,无稽之谈。但奚巧的是,她说的或当场见效,或日后应验,真是奇了怪了。《红楼梦》里巧姐的判词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里的“巧”字有二解:一是与时机有关,凑巧;二是与人名有关,巧姐(刘姥姥取的)。在日常生活中,刘姥姥好象是“百搭”和“万金油”,什么都懂点,什么都搭得上界,对什么都有点办法,即使再“八卦”的事,到她手里好象都能应付,真是“杂家”和“高人”!</font></h3> <h3>8、一颗正直善良的心让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成救命稻草被寄以重托</h3> <h3>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是在多年以后。那时贾府被抄,贾母已死,贾政等锒铛入狱,凤姐病入膏肓,众人树倒猢狲散……凤姐自知来日不多,恐贾府无人顾及巧姐,遂托孤于刘姥姥。果不其然,凤姐刚死,巧姐便被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王熙凤之兄王仁)奸兄(巧姐之叔贾环,兄贾芸、贾芹、贾蔷、贾蓉中的不知哪一个?)”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幸事前觉察,在平儿、王夫人束手无策之际,被刘姥姥一句话便将此事摆平。“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了事了。”办法是雇辆车,刘姥姥将平儿和巧姐悄悄带出贾府藏于乡下。其后,在巧姐父亲贾琏的同意下,刘姥姥又将巧姐许配给了当地一户姓周的大户人家。这是《红楼梦》高鹗整理的后四十回里的情节,当然与曹雪芹前八十回的原意相差甚远。</h3><h3><br></h3> <h3>按前八十回金陵十二钗巧姐的画册(“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判词、曲《留余庆》和脂砚斋批语等看,巧姐应是被“狠舅奸兄”卖到烟花青楼之地,经刘姥姥及板儿想方设法赎救才跳出火坑的,最终与板儿结为夫妻,在荒村野店纺织度日终其一生。这样的命运虽凄凉,但比之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则是最好的归宿了,也是宝二爷宝玉很向往的田园生活。至于巧姐在被骗卖中吃了多少苦,刘姥姥及板儿在赎救中磨了多少难,曹雪芹没有写,留了块空白,你可以充分想象,随意描述。不过,刘姥姥要解救出巧姐,我认为有三个要件缺一不可。这就是:“想救”“肯救”“会救”。“想救”,感恩的人一般都有报恩的心思。这个不算难事。“肯救”,就是散尽钱财甚至举债施救。这个就难了,不是人人都有钱的,更不是人人都肯花钱的。好在刘姥姥曾得过贾府128两银子的资助(一进荣国府时凤姐送20两,二进荣国府时凤姐送8两、王夫人送100两),其谐音就是“要尔发”,那刘姥姥肯定是发了。但赎身得多少银子,恐怕刘姥姥砸锅卖铁倾其所有还不一定够。所以,刘姥姥还得“会救”。“会救”,就是在钱财不够的时候得会周旋,甚至使用“逃遁”的办法来对付。这就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但刘姥姥肯定是做到了。所以,刘姥姥有德、有智、有勇、有谋的品格正是广受大众喜爱的根本原因。</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