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和“潲锅毛豆”一样的美食,那些和旧日一样的时光

锦瑟

<h3>  春节聚餐,亲友团团围坐,品尝佳肴的同时,年长的开始回忆起旧时吃过的美食,由桌上的一碗素炒毛豆开始,说起年少时将带壳毛豆放进潲锅同煮的美味,年轻的一辈惊呼:“怎么能这样?”印象里的潲水,是街上叮铛而过的泔水车,车上几个油腻脏污的泔水桶,里面装满了从酒店和快餐店收集来的剩饭剩菜,散发着恶心的酸腐味,平常泔水车来了都唯恐避之不及,当然不能设想将毛豆同煮的恶心场面。</h3> <h3><font color="#010101">  童年时的我,很长的时间寄居在姨、舅家,节假日也到其他亲戚家走动,舅舅和姑姑家都居乡下,家里总会喂上几头肥猪,乡户人家,平常的粗茶淡饭,营养大多来自家养的牲口,对于家畜,农人常怀了众生平等的悲悯,打来的猪草总是在池塘和小溪中细心洗濯,放进干净的大铁锅中,煮至半熟之际,从米缸中装了一升米放入直至煮熟,草是有机的、水是山泉水,人畜一般,并无差别对待。毛豆和绿豆长得饱满的时候,孩子们常偷摘了些回来,趁大人不备放入潲锅中煮熟,清甜的口感再混合青草的清香,算是清贫生活中的无上美味了。</font></h3> <h3>  姨家的生活条件较好,姨父常常从厂里带回来冰棍和肉包子回来给我们一伙孩儿解馋,入冬时,姨家会自己发上些麦芽,熬些红薯糖供过年时做冻米糖,熬好的红薯糖总是装在陶缸里放在床底下,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我会偷偷钻到床底下用指头挖吃,粘稠的糖入口有着现在巧克力的丝滑感受,几天后,糖面板结,担心留下明显的作案痕迹便只能望糖兴叹了。</h3> <h3>  小学四年级时,我正式回到父母身边,随同母亲到工作的林场生活,当时,我们是被边缘化的孩子,在山里孩子看来,我们有着区别于他们的商品粮户口,和他们似乎不是同类,城里的孩子又把我们看成满身带着乡野气息的山里娃,好在林场职工子女也不太少,倒也自得其乐。山里的野果四季常有,其中一种有个很不雅的名字-“毛卵坨”,椭圆形的果实,上覆一层细细密密的绒毛,果实尚硬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摘下来,放进米缸或谷壳中,几天后果实绵软,撕开皮,里面的果肉和口味都象极了猕猴桃,酸甜可口回味悠长。秋季到来,山坡简直就是天然果园,毛栗子、羊冬绊、藤梨子......我们常常摘来毛栗子,烧上一小堆火,烤得噼啪作响焦香扑鼻,香醇绵糯的味道至今难忘...</h3> <h3>  晃悠几年,来到离家近千里的赣州就学,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众多别有风味的美食,相较于赣西口味的火辣劲爆,赣南的口味相对清淡,也更好地保持了食物的原味。学校规模不大,在当时来说,正常入学的孩子多为早先学校的学霸,入学就相当于顺利进入体制成为端上铁饭碗的人。伙食费也由国家定量供给,每到月初,班上的生活委员照例发放饭菜票,每人每月三十斤饭票、十六块五毛钱菜票。按照正常饭量,女生每月的饭票是有节余的,于是,总有男生以爱情的名义堂而皇之地接受女生的供养。母亲出于对我的保护,入学前给我打预防针,谆谆教导我不要受男生的蒙骗。于是,赣州四年,我的饭票常常在宿舍楼道卖零食的阿姨处交换了零食。如今想来,母亲的教导实在是毁人不倦,浪费了四年的黄金青春期,也错失了可能在荷尔蒙萌芽支配下酣畅淋漓死去活来的爱情体验。印象最深的是楼道拐角那个朴实清瘦的阿姨的小摊点,鸡爪表皮看上去被油炸得酥脆,再煨得外形膨大,咬上一口,酥酥的表皮下浓稠的酱汁爆开,吃完总是有一种恍惚的幸福...还有她做的油饼,扑鼻的葱香味,尽管偶尔我会对饼里包裹的碎粉条断充满疑惑,感觉是头天剩下没卖完的炒粉进行了二次加工,但挡不过美食的诱惑也从不深究。学校食堂的菜好吃又实惠,素菜一毛、荤素搭配三毛、纯荤五毛,我爱吃食堂的鱼,挂上面糊炸过后,和青菜加上醋翻炒,据说是赣南名菜“小炒鱼”,并不明白是不是正宗做法,反正美食不问出处。</h3><div> 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也卖些小炒和面食之类,当时有一种叫“清汤”的面食,其实也就是馄饨,馄饨并不是我们家乡的传统美食,来赣州前我是没有吃过的,价钱也不贵,五毛钱一碗,偶尔晚自习后我会溜出来吃上一碗,学校晚自习后会关校门,学生科的老师还会出来巡查,我这样的行为严格来说是要算违纪的。某晚和同宿舍的小姐妹出来,正大快朵颐,小卖部老板跑进来通风报信:“快躲起来!”慌不择路钻进了老板的储藏间,听着脚步近了,然后,手电筒照到了我的鞋子,浑身汗都下来了,脚步顿了顿,转身走开了...可能当时老师看到双女鞋,生了些怜香惜玉之心,多少还是给我们留了些脸面吧,至今想来仍是心怀感激!</div><div> 放假时,大多学生都会选择到离校五公里的“卫府里”批发市场去买大余县食品厂生产的“牡丹亭”牌多味花生、味味豆带回家,算好吃的但味道复杂多元,这可能要算当时的第一代深加工食品了。生来路盲,每回出校,我都象睁眼瞎一样茫然地跟在别人后面让人牵着鼻子走,领我最多的是当时在学校的闺蜜-梅芳和筱艳,关于我的顽固路盲,至今仍被筱艳嘲笑!想起戴安娜王妃说的“三个人的爱情实在太拥挤了!”我要说,三个人的友情是很有滋有味的!</div><div> </div><div><br></div> <h3>  时至今日,走的路和见的人多了,吃过的美食也自然多了,然而加入某精某素等食品添加剂的东西,让味觉呈现多元的同时,也破坏了食物的本真滋味。食物如同人生,其实所需甚少,奈何所求太多,越简单真实的才越纯粹,那些如同“潲锅毛豆”的美食和旧日时光已经一去不返,无迹可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