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作柞榛钩子的经典

过眼云

<h3>通作柞榛钩子工方凳,实际上我收过不少,算算五年来,我卖掉的、在家没卖掉的,加起来一百张肯定不止了。然而,都没有这张让我有那么强烈的震动!</h3> <h3>首先说选料吧!柞榛,因为其个性的特殊性,十柞九空,况且还白皮多,一件家具上,除非精挑细选,多多少少都带点儿白皮的,应该说,这也很正常。我一个认识的木匠,就是我那个"御用"木匠,我看见过他自己用老料做的凳子、椅子,竟然也有白皮,我很惊讶为什么,不是自己的吗?他回答说,料都开好了,扔了可惜,用上吧!哇咔。。。所以说,很考究的工匠,他是绝对不会很随和的!有些很大牌的工匠,不是老板挑他,而是他挑老板:我工细,工价也高,不是好料我不做,会砸了我的招牌的!这种工匠有没有,当然有。。。。这个方凳,就是零白皮!</h3><h3><br /></h3> <h3>都说好的家具不用一颗钉的!不尽然也!有些钉子(不是现在的铁钉,是木钉、竹钉),作用很大的。没有这些钉子,早散了!你想吧,两百来年,你天天在用,还可劲儿地挤压、折磨它,那没有这样的所谓"关门钉",零件至今还全的,可能吗?人都换了好几茬了。。。。你仔细看这腿上的这枚钉,它可以让左边的拐子,紧帖着它,纹丝不动!</h3> <h3>这个其实也是一个卡子花,与其说是支撑,还不如说是装饰更妥贴一些!但是,用这种素拐做卡子花的,我是见到的唯一(榉木的除外)!</h3> <h3>清中早期,全素拐,也叫素钩子。源头结实无修,旋转拍摄,一览无余!软屉!边沿冰盘沿压单线,束腰,打洼,下部微微翘起,跟我昨天发的楠木八仙桌束腰是同样的做法,这样的做工,明显地十分讲究!有时候我会想,讲究的通作,真的不输给苏州工的,你别不信!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讲究实事求是,不是地方保护,大家可以拿事实来说话的!</h3> <h3>束腰上的这颗钉子你看到了吗?间谍片中经常会有那句说法的,像钉子一样钉在敌人的心脏里。大约这就是了,就是死死地钉在那儿了,拐子它没办法掉,两百来年了,它还在!</h3> <h3>从这张图的右侧看,无论是卡子花、枨、还是腿,看面均作鲫鱼背倒圆。这种一丝不苟的工艺,还会延续至后来的打磨上,你沿着它们的弧度去抚摸,婴儿屁股一般的顺溜、丝滑!</h3> <h3>这个角度看,弧度、钉子,尽收眼底!</h3> <h3>上腿部直径4公分,马蹄4.5公分,它就不是普通的挖缺做了,而是在开料时特意留出来了马蹄的尺寸。所以说,讲究的工匠,他真的是处处都会精工细做的,这跟他的性格、造脂密不可分,哦,造诣!</h3> <h3>俯瞰,纯天然皮壳,真正的original,时不时地泛起丝丝宝光!</h3> <h3>底部满灰,是那种少见的暗绿色,类似于邮政局的那种,这种颜色,我是第一次收到!通常吧,以黑色为主,偶尔也会有淡灰色的,比如我有一张楠木面条柜,它的里子,就是淡灰色里漆。当然还有红色的。灰,很厚很厚,很競競业业的厚,跟黄花梨做工差不多!</h3> <h3>这使我突然想起了张金华的黄花梨四出头椅子的背灰,好像也是同样的暗绿色,我把它找了出来!可见,那是某一个特定时期的特有的材料。这样佐证的话,这个凳子,就非常靠近张金华的黄花梨椅子的年纪。。。。In fact ,古玩鉴定,本来就是一个类比学,你指望用那些什么"热释光"啊啥的,没用,真的!理论只是辅佐,重要的,你得去经手成百上千件的实物,简单了说,你得有东西。。。。不便宜,慎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