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或小吴哥,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h3><h3>吴哥窟本来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h3><h3>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h3><h3>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h3><h3>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它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一起被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h3><h3><br /></h3> <h3>吴哥窟平面图:西门的引道穿过护城河,过去信徒朝圣途中需在护城河内沐浴净身后方可进入寺庙。</h3> <h3>一些学者认为,吴哥窟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皇陵,根据有三:一:与吴哥大多数其他寺庙朝东,面对朝阳不同,吴哥窟正门朝西,面向日暮;根据荷兰考古学家博施(Bosch)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殡葬风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庙则朝东。二:画廊浮雕反时针方向排列,是印度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的方向;三:吴哥窟画廊中苏利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后升天成毗湿奴长驻毗湿奴神殿之意。但并未在吴哥窟内找到棺椁或墓道等其他证据证明苏利耶跋摩二世葬在这里。吴哥王朝的很多国王并非通过子承父业继承王位,大多是通过战争或者政变而登上皇位,为了更好的统治人民,宣扬自己王位的合法性,故修建庙宇供奉神像,宣称自己是天神下凡来庇护人民,死后仍回归天庭由人民所供奉,跋摩在高棉语中的意思为宝座。</h3><h3>吴哥窟的护城河呈长方形如口字,东西方向长1500米,南北方向长1350米,全长5700米;河面宽190米。吴哥窟的190米宽的护城河,如一道屏障,阻挡森林的围困,因此吴哥窟比其他吴哥古迹,保存得最完整。护城河外岸有砂岩矮围栏围绕。护城河上正西、正东各有一引道分别通吴哥窟西门、东门;西方正门引道长200米加上穿越护城河的长度,西门引道总长390米,宽12米,上铺砂岩石板,古时西引道是裹金的。</h3> <h3>西面正门长长的引道:蒋勋老师在视频《吴哥之美》中所说:"这是一条通往信仰的路,要到信仰的中心,你必须要慢慢一步一步走,你不能急的。当年的信众走在这个石板路上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耐心的培养,他知道他达到信仰的终点,不可能一蹴而就,你越急躁反而达不到,所以你必须很缓慢的去走"。</h3> <h3>引道两侧各有一个藏经阁。</h3> <h3>从东门看吴哥窟,东门有个象门,专供国王乘坐大象出入。</h3> <h3>出行前了解到吴哥窟最吸引人的是精美的回廊雕刻和细致入微的壁画,专门用一个月时间看了20集蒋勋老师的吴哥之美视频,卡门的柬埔寨五月盛放还有一些攻略文章。但到了亲身实地接触时还是非常震撼,觉得准备不够充分,对这些关于建筑,美学,雕刻,绘画,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的远远不够。</h3> <h3>西门看吴哥窟:三层回廊环绕五座高塔的格局在很多吴哥式寺庙中都可以见到,三层回廊递进错落,展现了建筑的层次和空间感,三层回廊分别代表地狱道,人道,天道三种不同的境界,中央的五座高塔象征着宇宙的中心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引申到中国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之所以佛法昌盛原因之一就是信徒认为五台山山形地势与传说中的须弥山相似。</h3> <h3>南廊东翼的浮雕是关于地狱的描绘。</h3><h3>与天空之神因陀罗相对应的是地狱之神阎摩,或称为死神,审判之神,他的坐骑是水牛,不同于湿婆神的坐骑神牛南迪,阎摩掌管着人生前所有善行与恶行的记录,根据功过是非,判定人死后进入天道或地狱道或人道轮回,如果生前作恶多端,死后就会被阎摩判入不同的地狱。</h3> <h3>东廊南翼浮雕是关于搅拌乳海故事的描绘。</h3><h3>吴哥古迹内《搅拌乳海》经常见到:</h3><h3>传说,在远古的印度,天神族提婆(Deva)和恶魔族阿修罗(Asura)两大组群共存。每一个生灵的身上,都有善与恶的本性,他们通过努力的修炼或提升入天神族、或堕落为阿修罗。天神和阿修罗的争斗,从来没有休止过。战争的起因,主要是资源的争夺天神拥有食物而没有美女,阿修罗拥有美女却没有食物。当然,大多数时候,天神族占据着上风。有一次,因为一点小事,因陀罗得罪了敝衣仙人陶尔梵剎斯(Durvasas)他并不知道这位正是湿婆大神的分身之一。湿婆的诅咒立刻降临,因陀罗以下的众天众,乃至三界因此失去了活力,日渐枯槁。阿修罗趁机发起反攻,众天神兵败如山倒,被赶出了天界。 因陀罗无奈,只得向梵天告状。提婆和阿修罗都是梵天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梵天懒得处理这等繁琐之事,顺手推给了毗湿奴。毗湿奴是守护之神,是公认的老好人,满口应承下来"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一定可以恢复功力。"毗湿奴决定,让提婆和阿修罗合作,做一场法事,求得"不死甘露(The Dew of Life)",双方共同分享,作为一个和解。 为了"公平"起见,毗湿奴告诉因陀罗:"你们必须和允许他们参加,均分甘露,使他们也获得永生。"接着又安慰他:"不过,根据我的先见之明,这次他们将无功而返,因为他们无缘甘露。"众天神无奈,只好答应这个条件。阿修罗因为这场战争元气大伤,听到这个消息,乐得分享那"不死甘露",也答应下来。湿婆有些后悔当初的鲁莽,但无法自行破解那咒语,答应参加协助这就是著名的神话传说"搅拌乳海"。 毗湿奴带着他的种种法宝、法螺、轮宝等,令诸神把草药投入大乳海,拔取曼荼罗大山(Mount of Mandara),作为搅海的杵。以龙族的龙王婆苏吉(Vasuki),作为搅杵的搅绳。令阿修罗持龙头,诸天神持龙尾,自己化为一只大海龟(Tortoise),沉入海底承受搅杵的重量。另一方面,毗湿奴以其大法身坐於高山之巅,以神力灌注於诸天神与龙王之身,开始搅动乳海。毗湿奴的"偏心"体现无疑,当龙王身体被绞紧时,龙口吐出毒焰和热气,把阿修罗们熏个半死。但龙尾在空中挥舞,却形成香云,时有甘雨撒落,诸天神工作轻松愉快当然,这也是阿修罗咎由自取,毗湿奴深知他们多疑,一开始是建议阿修罗持龙尾的。 搅海的工作持续了大约几百年,搅着搅着,从大乳海里搅出一只香洁牝牛,然后搅出了天女梵琉尼(Varuni),为谷酒女神,接着是乐园大 香树。当月轮出现的时候,湿婆顺手捞了出来,当作了额头的装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龙王不堪痛苦,不慎把毒液吐进了大乳海,而这毒露,足以毁灭三界。情势危急,湿婆毫不犹豫地取来,自己喝了下去。三界因而免受灭顶之灾,但是湿婆的喉咙因此变成灼成了青紫色,他因此又被称为青喉者(Ni-lakantha)。搅海的工作继续进行,又搅出了七头长耳天马,成了因陀罗的坐骑。之后出现的是天医川焰(Phanwantari),手里托着"不死甘露"。最后出现的是幸运与美女神吉祥天女(Laksmi),她成为了毗湿奴的妻子。 当"不死甘露"出现的时候,诸神欢欣鼓舞,阿修罗们有些不快,其中一个从天医手中抢了就跑。毗湿奴急中生智,化身一个超级美女,混入阿修罗群中跳舞,阿修罗们被她的舞姿迷惑,天神趁机拿走了"不死甘露"。阿修罗发现真相的时候已经太迟了,他们和天神立即爆发了争夺战。但是诸天神已经喝下"不死甘露",恢复了功力。阿修罗们不再是天神的对手,被打得落花流水,赶回地狱容身。因陀罗则回到天界重登宝座,从此三界平安无事。 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当天神拿走"不死甘露"的时候,被一个叫罗睺(Rahu)的阿修罗发现了。也许是私心作祟,他并不声张,偷偷变成天神之身,混在其中,只求自己分到"甘露",得到"永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罗睺所做这一切,被日神苏利耶(Surya)和月神旃陀罗(Chandra)识破,他们向毗湿奴打了小报告,毗湿奴立刻射出法轮血滴子,砍下了罗睺的头。这个时候,罗睺饮下的"不死甘露"已经到了咽喉,他大吼一声,身首异处。他的身体升入天空,化做不祥的彗星记都(Ketu),头颅却得到了永生。从此,罗睺对日神月神恨之入骨,无休无止地追逐日月,不时吞噬他们。又因为他没有身体,被吞下的日月,又从他的喉部漏了出来,这就是日蚀月蚀的由来。</h3> <h3>湿婆神</h3> <h3>搅拌乳海产生的仙女阿普萨拉apsara,带着生命诞生时的喜悦,欢快的舞蹈着。</h3> <h3>毗湿奴神</h3> <h3>神猴哈奴曼帮助天神也参与搅拌乳海</h3> <h3>小吴哥内共有二千多个姿态各异的apsara雕像:发型,衣着,配饰不同,据说有一个寺内独一无二露齿微笑的女神像位于南门附近,我没看到,略有遗憾。apsara类似于佛教的飞天形象,如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女神像。</h3> <h3>罗摩衍那中的故事:老猴王驾崩,罗摩王子用箭射死老猴王帮助神猴哈奴曼夺取王位。神猴哈奴曼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h3> <h3>罗摩衍那的故事:楞伽岛十首魔王拉伐那把罗摩王子的老婆悉达给劫走了,罗摩与猴国结盟,猴王坐下有一神猴哈奴曼神勇异常,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终于战胜魔王,救回他老婆。</h3> <h3>十首魔王拉伐那,坐骑麒麟兽。</h3> <h3>这就是著名的爱情天梯:1973年,一对法国夫妻到此旅游,妻子因台阶陡峭不慎摔下而亡,丈夫为了纪念妻子,避免类似悲剧发生而捐钱建造的。</h3> <h3>这些台阶过去是没有扶手的,台阶密密窄窄,几乎和地面垂直,大约75度到80度角的样子,而每级的阶面大约只有15厘米,我们的脚掌都比它长很多,设计者就是利用这种建筑形式,让朝拜者怀着敬仰之心,战战兢兢,心无杂念,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登,才能达到信仰的巅峰。</h3> <h3>回廊内的石栏杆,栏杆过滤了热量,使人即使在炎热的夏季走在回廊内依然感觉很凉爽,栏杆同时可以透过一部分光线,为回廊内提供光亮。</h3> <h3>栏杆的造型很独特,有些像棕榈树,柬埔寨内很多建筑都有这样的栏杆,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阴影更像是小吴哥内五座莲花宝塔的样子,这就是当时的工匠刻意为之的,说明当时的建筑者们已经懂得利用光学原理,体现了高超的美学艺术。</h3> <h3>花样年华结尾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倾吐秘密的洞窟:把心中的秘密说给吴哥窟旁的洞窟,然后以草封掩,据说从此以后,不会有人,包括他自己,都不能记起那不堪回首的往事……</h3> <h3>到此一游照</h3> <h3>在柬埔寨期间二次进入小吴哥,第一次是由于行程安排所致,中午二点左右进入小吴哥,光线太强,光比太大,虽然天空晴朗,但没有减光镜,照片显示都是天空曝光过度。第二次是专程看小吴哥日出,日出后的光影本来最适合拍照,但小吴哥是坐东朝西,日出后在正门也就是西门附近对主体建筑拍照都是逆光,所以没有拍摄到满意的小吴哥正面照片。这张照片是把过去川藏线拍摄照片的天空的背景和小吴哥的前景合二为一的照片,有机会要在下午四点后或者黄昏拍摄一张真正的Photo。</h3> <h3>小吴哥日出号称世界最美日出之一,不容错过,静谧的清晨,时而鸟鸣啾啾,静静地站在莲花池旁,等待着太阳从莲花塔顶冉冉升起的一刻,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恍惚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仿佛穿越千年,时间静止于此刻。</h3> <h3>据说每年春分和秋分时刻,站在中央引道会看见太阳从最中央的莲花塔顶升起。</h3> <h3>柬埔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虽然历经磨难和战乱,但那里的人民热情,淳朴,善良,总是带着淡淡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令人难忘高棉的微笑。我总是在想,过去人们的精神被宗教所控制,而如今我们的思想被物质追求所奴役,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看起来并不比他们更进步,甚至不如他们幸福和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