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右旗人李英莲与她的《训驼瞬间》

美友28433571

<h3><b>李英莲</b>(中国/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h3><h3></h3><h3><b><font color="#167efb">荣获第10届“人类贡献奖”年赛(HPA2017)记录奖(生活习俗类) </font></b></h3><h3>【获奖组照】《驯驼瞬间》</h3><h3>【拍摄时间】2015年6月13日—2016年11月20日 </h3><h3>【拍摄地点】内蒙古阿拉善大漠</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训驼瞬间 (组图)</font></b></h3> <h3> 因为熟悉,我选择了这个主题。被拍摄者都是我的家人或是邻居,我非常熟悉他们的生活规律和生活方式。我没有做什么研究,只是想拍下他们劳动的场面和劳动的艰辛。我想让人们知道阿拉善牧驼人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h3><h3></h3><h3> 这组片子是我从2015年-2016年所拍摄的照片里挑选出来的。我一般出门都带着照相机,尤其到了初冬,训驼季节拉开序幕。现在很多牧驼人都不训驼了,导致骆驼野性十足,让人无法接近,可是我的家人还在执着地坚守着祖辈留下的牧驼习俗,一定将生性顽劣的小骆驼驯服,以免长大伤人伤己(未驯化的骆驼长到4、5岁,人很难接近,一旦要抓它,要么人受伤,要么它自己很容易腿折脖子断)。</h3><h3></h3><h3> 这组获奖照片里的主人公都是牧民,他们是较少被社会和主流人群关注的一类人,生活在粗犷、原生态的阿拉善大漠,我就是想留下他们劳动的艰辛场面,想与大家分享生活在大漠里的牧驼人的喜怒哀乐……</h3><h3></h3><h3> 我觉得这组作品比较出色的地方是:这个题材很少人涉足,场面比较罕见,摄影人也不愿意花那么多代价和牧民居住在一起。另外,这样的拍摄有生命危险,稍有不慎就会伤人或者毁坏照相器材……</h3><h3></h3><h3> 在民俗题材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最重要的是要表达你想拍摄的题材真实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h3><h3></h3><h3> 我走上摄影之路,主要受我弟弟的影响,他是摄影专科毕业,胶片相机时代,他淘汰下来的相机就给我用。摄影对于我来说,就想拍摄能打动人心的那一份真诚、那一份善良;那一份心痛的恻隐、那一份共鸣的唏嘘;那一份悲怆到的激愤、那一份无言的感动……</h3><h3></h3><h3> 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主题,与众不同,集中一切物力、精力,不辞辛苦,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拍到最有意义的画面。</h3> <h3><b><i>简介</i></b></h3><h3>李英莲,网名:玛拉沁,1965年11月18日出生于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夏拉木嘎查的一个牧驼人家。小学与初中在孟根苏木学校上学,高中是在阿拉善右旗一中,大学是在北京现代实用美术学院。2007年开始学习摄影,2009 年基本入门。她在业余摄影的生涯中,自费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拍摄了阿拉善地区风光、民俗风情,用照片的方寸、独特的视角,记录、再现和反映了阿拉善地区风土人情及其民俗文化。</h3><h3></h3><h3><b><i> 获奖情况: </i></b></h3><h3>2012年10月作品《奋蹄》《大漠精神》在阿拉善右旗举办的巴丹吉林沙漠摄影展中荣获优秀奖。</h3><h3></h3><h3>2014年10月,作品《浩瀚孤影》获阿拉善右旗两会一节摄影作品展一等奖。</h3><h3></h3><h3>2014年12月,作品《殇》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河北滦平·望京楼古长城”全国摄影展中获优秀奖。 </h3><h3></h3><h3>2014年4月,作品《腾格里雪韵》获中国“‘苍天圣地阿拉善’全国摄影展”铜质收藏奖。她的摄影作品还多次被用于书籍、报刊插画等。(汤俊武搜集整理)</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英莲部分作品欣赏</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