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老婆……你上不上厕所……</h3><div> 大家一听,一定很诧异:怎么文章这么开头?这就是我们家的特殊亊儿。</div><div> 我和先生成为一家人时,他常常喊:老婆……我刚上完厕所,你也来吧(这样可以节省一次冲厕的水)!开始我听这话,脑门子直冒火:这是地域的差异?还是我这个“老北京人事儿多”啊?我是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便问先生何来这种“习惯”,他说:日本是海洋性气候,多雨的国家不缺水,还处处节约用水呢。而我们国家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我们有什么道理浪费水啊!我心想,哼你不就是借着水资源紧缺的幌子来说事儿吗,不就是怕花水钱吗。为了抠水费竟然如此不体贴、轻视老婆。可是,表面上还不能驳先生的面子。我就耐心地和他讲:女人特殊的生理结构怕脏水污物,不能别人上完厕所,我再接着上。先生是个画家也是作家,是个文化人,头脑转的很快,他说:那好,以后你先上,我后上就行了。因此,改变了喊法:老婆……你上完厕所告诉我,我也要上……。好嘛,他一看我上厕所,就追着我喊:别冲厕所,我也上(他有没有便意,也要凑热闹)。这件事情,虽然让我不悦,但毕竟是生活中一件说大即小的事情,不想因此伤了夫妻感情,随他去吧……</div><div> 为了不伤害他的节水理念,我通常是赶在他一出门走了,便马上冲进卫生间洗衣服,恨不得他不在家时,把家里都洗遍了。因为,他经常叨叨我:“别为洗一、二件衣服浪费水呀!”我洗菜做饭时他也“勤快”地提个桶过来放在一边儿,让我把洗菜水留下冲厕所用。他这样做,搞得我精神都很紧张,心情也总是很郁闷。</div><div> 我们结婚以后便随着先生去了日本,在日本生活这段时间,我对先生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甚至很敬佩。因为,我们在日本鹿岛市的家,是个庭院有1千平米的小别墅,在院子里就有一口“水井”,家里使用的水源都是从这口“水井”用水泵抽上来的。水井是自己家的,用水自然也不用交水费了。但是,他仍然处处用他的“节水理念”,打理着家庭用水。日本人老八路小林宽澄,保谷政治到我家做客,早晨洗脸、洗手时总是把水开的很小,水流细细的,几平听不到水流声。在洗淋浴时看到水白白流走,便提出建议、可以在脚下放一大盆接着洗澡水,便可冲厕所。于是我家便买了一个稍大的木盆。这么一来不但收集了洗澡水还顺便泡了双脚,可谓一举两得。</div><div> 到了日本后经常出门,我刻意留心观察了日本人的节水行动。首先,让我感到新奇的是,不论是在日本朋友家,还是公共场合的“座便器”,不但很人性化还很会节水再利用。座便器的垫圈是体温感应的,还有便后冲洗器,既有温水流出还有烘干功能,这样即卫生也节省了卫生纸(日本公共卫生间里的手纸也都是再生利用的)。最吸引我好奇的是坐便后面的水箱,水箱盖子是一个小洗手池,当冲厕水流下时,水箱上面的水管流出细细的水流供你洗手;自然,洗手的水也就流入水箱,供人们下一次入厕时冲厕用。 </div><div> 我回国后到处寻找这样的洁具,却没有这样的产品。我向厂商提建议,厂家只是一笑了之。可能不符合国内需求吧,国内追求的都是豪华、大气。和科技相当发达的日本比,我们还是不富裕的国家,却如此讲究。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人家学习、借鉴吗? </div><div><br></div> <h3>洁厕水箱上的小洗手池</h3> <h3>人们为了洗手时避免溅水放入塑料花草</h3> <h3>电动节水座便器</h3> <h3> 在东京许多公寓的健身房或图书馆里的卫生间都很小,占地也就1.5平米。卫生间内的宽度比门宽不了多少,这么小的地方既要有坐便,更少不得洗手池。洗手池如何放进这么小的卫生间呢?坐便安放在中间靠里的地方,上面并没有小洗手池,门口贴边的地方却有一个像坐便器水箱盖子上大小的小池子(也就20公分宽40公分长)。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供男士方便的小便池呢,我就不敢进去了。我叫先生过来,先生得知我的“领悟”而哈哈大笑的说:“这就是洗手池”。我不好意思地左右看了看这洗手池,从没见过的这么小的洗手池。心想:这么小的洗手池怎么洗手啊?我试着把手伸到洗手池的龙头下,不敢大动作的洗手,水流也自然不敢大开,否则水会溅出来或把衣服溅湿。洗完手,我突然真正领悟到:这小小的洗手池,就是让人们既能入厕后洁手,又不浪费水,水开大了就会溅湿衣服,人们自然要小心翼翼地用小水流完成清洁工作。<br></h3><div> 日本是个多雨的国家,尤其到了梅雨季节,几乎隔三差五的下雨,有时下起雨来没完没了的连天下,就是这样雨水充沛的国家。不但国家着重沿街道、路边铺设了下水道,雨天可以把雨水聚集到下水道,通过水处理变成可再利用的中水,国民的节水意识也是处处体现着。当我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里,看到居民们在雨天里,大盆沿儿下接着中盆,中盆沿儿下接着小盆,一溜盆排在屋檐下接着雨水,把雨水积存在一起,晴天用来浇花。大建筑的房沿儿还做了雨水槽,两端连接着垂直的管子下端是个大圆缸,上面写着“天水尊”三个大字,天水即是雨水的意思,原来是接雨水的。东京墨田区的办公大楼,日本武道舘等处都按装了“天水尊”因为装在地下一般在地上看不到的,收起来的雨水可再利用</div><div> 人们不但节约水的意识很强,也很重视水的环保和再利用,因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日本人很爱清洁,一天到晚看到他们爱洗涮。但是,他们也有方式。比如吃完饭,他们会把炊具、餐具先用纸巾擦拭一遍,把炊具、餐具里的残汁和油渍擦干净再用水洗。他们认为这样做即省了水,又免得炊具、餐具上的油流进下水道(油流进下水道比粪便流进下水道,对水的污染更严重)。</div><div> 大中城市居住密集的地区,都有集中的污水净化处理厂,大的公司和工厂也有自己独立的污水净化处理设施,这样充分利用了水资源。日本十多年前就研究开发出了高性能合并净化槽,日本一家一户独门独院住宅很多,特别是小城市及乡村,一家三五口人,这种净化槽的处理污水能力是5~7人的,所以成为“小型合并净化槽”。一般是安装在住家房后的地下,靠近厨房、厕所处。民居家流出的污水一定要经过这个净化槽,将污水进行处理净化后,才能流入公共下水道,否则属于违法。</div><div><br></div><div><br></div> <h3>净化槽是双井,第一个井上污水井,第二个井是净化井,污水经过净化后才能自动流入公共下水道</h3> <h3>净化槽的污水槽</h3> <h3>净化槽过滤后的净水槽</h3> <h3> 最好的石井式合并净化槽,可使净化后的水质达到BOD5PPM以下,即可达到饮用水的清洁程度,BOD是英文缩写,是检测水质的标准,就是水中微生物存活所需氧气的含量,水脏、生物多,所需要量就大,反之则小,水便干净。合并净化槽的原理,就是利用水中喜欢氧气的有益微生物,将有害微生物吃掉,这就是没有再次污染的生物技术!这种净化槽因埋在地下,即使在零下15~20度的气温中也能正常工作。日本的北海道也在使用,一年四季工作正常。</h3><div><br></div> <h3>净化后的水流入大海</h3> <h3>净化后的水流入公园小河</h3> <h3>净化后的水流入湖泊</h3> <h3> 为了考察净化槽的普及情况,我跟随先生特地到爱媛县的小松町和西条市参观访问。<br></h3><div>小松町,地处半山区面临濑户内海,山清水秀,丘陵起伏,全町人口一万多,以农业为主,地广人稀,地势高低不平,建下水道太费钱。因此该町无下水道,可是由于厨房、澡堂、厕所现代化,各种污水排出量猛增,对环境污染严重,几经协商又求得厚生省支援,决定宣传普及净化槽,经过5年的努力,已有630户安装了净化槽,他们的目标是要全町普及净化槽。日本公共下水道的历史已越百年,每年投资3兆日元,至今普及率才达到50%,可见难度之大。而合并净化槽从无到有,仅短短十几年,却以飞速之势风靡全国,前景非常可观。</div><div> </div> <h3> 日本的湖泊、泉水一般都能达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标准。</h3> <h3> 因为我对日本的水资源情况的了解,知道了我的先生还是个“水环保主义”的志愿者、宣传者并身体力行。他为“水”而奔波在中日之间,总想把日本对水的环保、改造、再利用的方式引进我国。多次在我国“水论坛”上发表文章、呼吁,还协助河北电视台拍摄了《东瀛说水》的电视专题片。我对这些的了解,彻底改变了对先生我那“狭隘”的看法,转而非常的敬佩他,并改变自己对水的认识和使用方式。<br></h3><div> </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