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笨小孩

赵彦玲

<h3>  2018年3月18日,春雨绵绵,尽管周末,尽管天气潮湿,但会场依旧满员,甚至有些"超载",老师们早早到会场,期待着专家们上课。</h3> <h3>  首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苏派名师,现代小数界四大名师之一的华应龙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练习课《我不是笨小孩》。课前华老师告诉孩子们在练习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要求每个字的规格为1平方厘米。</h3> <h3>  华老师上课之初,就抛出一道妙题,难倒一大批同学。有个别同学解出来了,华老师让孩子先不说出来,留给其他同学更多的思考机会。</h3> <h3>  教师们认真听课,记笔记,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h3> <h3>  华老师不仅教这道题,更教会学生们做题方法投石问路,一试三数,关系初露。这个题不理解,拿学生自己和父亲的年龄来试试,还不理解,再换个数试试,弄清楚数量关系,从5岁到71岁,有三个师徒年龄差。</h3> <h3>  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h3> <h3>  借用方程解题。解题方法多元,但解题的关键是找到数量关系。</h3> <h3>  最后华老师鼓励孩子们,遇到不会的题,不要放弃,投石问路,要有投石的勇气。我们不是笨小孩,肯坚持用笨方法的人会聪明起来的。华老师不仅教孩子知识、方法,更教给孩子人生道理、人生感悟。</h3> <h3>  接下来是互动环节,老师们进行学术交流,华老师请"学生们"提建议,一位老师建议可以"穿越时空故事"导入,便于激发学生兴趣,利于学生理解。还可以借助数轴(时间轴)来理解题意。另一个老师提议结合植树问题,温故知新,结合已学的知识解题。桑老师上台解惑,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虽然解题过程不同,但殊途同归,找到数量关系才是重中之重。</h3> <h3>  宋老师建议增加习题巩固孩子投石问路的学习方法。</h3> <h3>  李老师建议跳出课堂看课堂。华老师说教学三层次,一是教知识,二教方法,三教思想。</h3> <h3>  华老师的讲座《错若化开,成长自来》。先讲了一个"研究差错得诺奖"的故事。接着讲化错教学。</h3> <h3>  化错教育简化为三句话。第一句"错的好!",第二句"多飞会儿",第三句"拾起来"。在错误的学习,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思维,老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在错误中发现正确的明亮的眼睛。</h3> <h3>  下午第一场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丛林老师带来的《图形的旋转》示范课。通过观察图形旋转,让学生指出说出旋转特征包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h3> <h3>  巩固练习,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孩子说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总结出旋转过程变得是位置,不变的是形状和大小。</h3> <h3>  注意⚠️旋转点。即使图形一样,选取的旋转点不同,旋转后的位置不同。</h3> <h3>  接着高老师作了关于 "化错教育指向儿童主动学习的教学智慧"的讲座。关注儿童,以儿童为中心,教师是指引者,回归学习本质,研究真实的学习。</h3> <h3>  今天的学习,收获良多,化错教学,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儿童主动学习,赞扬孩子错的好,从错误中学习,做个勇于尝试不要放弃的笨小孩,坚持下去,笨小孩就不笨了。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一千五百多次。有人嘲笑他做的事情没有任何意义。爱迪生却说"不,我没有失败,我的成功就是发现一千五百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电灯的灯丝"。 </h3><h3>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尝试化错教学,深度学习,生长课堂,学着尊重孩子,尊重课堂,读懂儿童,了解孩子的需求。</h3><h3> </h3>

老师

旋转

解题

笨小孩

教学

学习

孩子

化错

儿童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