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乍暖还寒的3月17日,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德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资深教育家的现场观摩课,为期两天,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技巧!</h3><h3> 路途之中,趣味多多!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中,在欢声笑语中来到了课堂会场!座无虚席的状态让我心里有一个触动:每个人都在进步,都在不停的进步!不学习不进步的人必定会被这个时代淘汰!像这种汲取营养的机会,希望可以等到并牢牢的抓住!</h3> <h3> 伴随着优美的主持词,迎来了郭世杰老师的观摩课。</h3><h3> 郭老师教授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开门见山的导入下开始了这堂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起点,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渗透学习就相当于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h3><h3> 首先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讨论研究!然后集体分享讨论的结果,探讨一下真理!</h3><h3> 一、利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利用原有知识经验)</h3><h3> 二、剪一剪,拼一拼(重点学习内容)</h3><h3> 有的学生会说出要沿着一条高剪下来,拼到另一边,组成长方形。</h3><h3> 提问:为什么要组成长方形?</h3><h3> 回答:因为我们学过长方形的面积。(这是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解决问题的办法。)</h3><h3> 提问:为什么沿着高剪开?</h3><h3> 回答:只有沿着高剪开,才会出现直角。</h3><h3> 学生的回答虽然短,但是精湛。这应该是平时课堂和生活中锻炼的结果!这应该也是我的课堂上一点一点渗透着的表达能力!</h3> <h3> 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拉一拉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样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变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一样么?这是一个正例与反例的学习,通过拉伸框架,直观地展现了高的变化,进而了解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受哪些因素影响!</h3><div><br></div> <h3> 第二位执教的是一位优雅又有趣的气质美女――吴正宪老师。她讲授的是因数和倍数。</h3><h3>上课伊始,首先提问同学们在哪里见过因数和倍数?同学们会到2×3=6里面去找因数,会到6÷2=3里面去找倍数,证明学生的旧知识里面存在着对因数和倍数的初步了解!接着吴老师开始让学生分12个磁扣,同时写下式子,说出式子表达的意思!</h3><h3> </h3> <h3> 看着满黑板的式子,吴老师开始和学生一起分类。进而引导学生说出式子表达的意思!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正例以后,吴老师结合小数乘除法、有余数的式子和加减法的反例进行对比与学习因数和倍数的主要标志!</h3><div> 接着,锻炼因数和倍数的表达方式,例如3是因数?学生马上反驳,3可能还是个倍数。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李同学是哥哥对不对?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李同学和别人的2和欢迎,他是爸爸的儿子,爷爷的孙子,只是妹妹或者弟弟的哥哥。3是12的因数,12是2或者3的倍数!</div> <h3><font color="#010101"> 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作业:为什么小数乘除法算式里没有因数和倍数!</font></h3> <h3> 第三位执教的是强震球老师,执教内容是分数的意义。</h3><h3> 有趣的导入是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对“0”的想象,以及对“1”的想象!</h3> <h3> 通过圆的个数来解决问题!解释单位“1”的不同,所以对应的也就不一样!学生很清晰的明白了单位“1”的重要性!单位“1”就是标准,运用数轴找到分数的方法巩固单位“1”!</h3> <h3> 第四位执教的是幽默风趣的罗鸣亮老师!近似数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首先对准确数和近似数进行对比学习,进而是一辆摩托车的价格贯穿始终,利用卡片提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一点点引导,了解到四舍五入的意义!通过数轴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四舍五入,为什么是四舍五入?</h3><h3> 通过拍卖的方式得出约等于8000的树最高和最低是多少,学生通过自己想得到卡片的心理快速运转思维,跟上教师的节奏。</h3> <h3> 罗老师把课堂比作电影或者电视剧,老师和导演,选择题材与吸引学生,都是对等的。有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会催人泪下,开怀大笑,导演为什么设计这样的情节?有如老师如何掌控课堂动向,如何吊起学生的兴趣,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h3> <h3> 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学着学着就明了了!这是罗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介绍!</h3> <h3> 罗老师的课堂幽默大气,简约而灵动。结合生活实例,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探究,进而掌握了近似数的范围。真正理解了四舍五入。正如罗老师自己追求的那样:他的课堂做到了“简约而不简单,灵动而富于魅力。”</h3> <h3> 和美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引人入胜。一堂堂生动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领略到数学深邃的思想,启迪着日我们无限的思索。和美课堂,和而不同,各美其美!</h3> <h3> 18号的早上,阴雨绵绵。携带着一份冷气来到了热情四溢的会场。</h3><h3> 第五位执教的是俞正强老师,执教内容是度量天下。</h3> <h3> 俞老师的大胆开拓学生的思维,通过老师的例子,让学生自由思考!数学不只是灌输,是需要培养数学素养,度量天下正是数学的本质!</h3> <h3>单位 工具 对象 属性</h3><h3>米 尺子 物体 长度</h3><h3>千克 天平秤 物体 重量</h3><h3>摄氏度 温度计 物体 温度</h3><h3>友情 年 感情 深浅</h3><h3>胸怀 大海 情怀 大小</h3><h3>智慧 ? ? ?</h3><h3> 学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度量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h3><h3> 工具是利用单位制作出来的,单位是根据属性制造规定出来的。学生的回答是出乎意料的!</h3> <h3> 数学是生活中存在的!老师有了,学生才会学到!从长度到胸怀,到智慧的学习,都是度量,这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想象的大门</h3> <h3> 第六位执教的是周卫东老师,执教内容是确定位置。本节课是可操作性比较强的。由“小鸭在哪里?”的表述指定位置,学生运用简单的方法表达,对学生的自由想法进行点评,确定数对的表达方式和书写方式,到“小鸭戏水”准确用数对表达小鸭子的位置,画图形,写数对等练习巩固知识!</h3><h3> 周老师的课是本质的“活化”。<br></h3> <h3> 第七位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刘延革老师。执教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从复习旧知开始,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梳理,学生回答的都是关于表面积、体积、棱长总和之类的。刘老师解释到有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只是了解关于几何的计算公式,最应该了解几何中最基本的问题和因素!</h3><h3> 正方体的表面积为切入点,开始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生活探讨和研究!当正方体的高变了,变成了长方体,让学生体会一下长、宽、高在生活中到底是多长、多宽、多高!通过给橱子刷漆,了解到生活中刷漆的地方和数学中计算的表面积是有所不同的;通过把小木块放在橱子里,了解到数学中的体积和生活中放的块数是不一样的。</h3><h3> 数学是贴合生活实际的,数学更要服务于生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是数学与生活的最高境界!</h3><h3> 刘老师把练习课比作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把复习课比作一篇议论文,形神俱不能散!</h3> <h3> 刘老师利用一个小小的正方体。开启了一堂丰满厚重扎实的数学练习课。</h3><h3> 愿我的课堂也能成为心智交流,心灵滋养,灵性启迪的生命发展场,创设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课堂新境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