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你在哪里

柴念东

<h3>  二十八年前去八宝山时看见一个墓碑,一直系在心上,时常挂念,一想到该去扫墓了,就能想到它。因此,这些年来每次扫墓都要绕道前去观瞻,静思一下。</h3><h3> 墓碑的主人高珊,与我非亲非故,并不相识,墓碑也非与众不同,为何能使我如此动心,以致一直念念不忘。</h3><h3> 这是一个普通的墓碑,碑面文字(如图,字迹不清,放大后可细观):</h3> <h3>墓碑正面</h3> <h3>生於一九六二年三月廿三日</h3><h3>故欲一九九〇年三月十六日</h3><h3> 愛妻 高珊</h3><h3> 丈夫大川立</h3><h3>可以看出碑文出自大川书丹(我是从"於"字推测的)。</h3><h3> 墓碑的上方有一幅高珊的烧瓷头像,白底,黑白素颜,制作时稍加对比度有高光效果,反射出她一对会说话的明亮双眼,实在可爱大方,高珊确实是一个漂亮的东方女性。墓碑位于在路边第一排,高珊的瓷像会吸引路人不自觉地走过去近观,驻足端详;当年我就是其中一员。后来由于强光日晒,十年前只能依稀见到眼睛和秀发的轮廓,现在却只是一块八寸白色失去光泽的瓷片。</h3> <h3>墓碑基座墓志</h3> <h3>  在墓碑的基座上镶嵌一棕色大理石牌,刻铭:</h3><h3> 妳的英灵</h3><h3> 化成一只小鸟</h3><h3> 在初春的晚霞中</h3><h3> 来到我心田</h3><h3> 筑巢</h3><h3> 爱人 杨大川 90.7.17</h3><h3> 读墓志,可以看出高珊是一活波可爱的妻子,她的人生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年,观者无不为之惋惜。不知什么意外,使她的英灵插上翅膀,飞向天堂。新婚燕尔的娇妻离去,大川当悲痛欲绝,为此立了这块墓碑,还留下可以随他一同遐想的文字,使自己永志不忘。</h3><h3> 高珊的瓷像,大川的墓志;激发我的好奇和联想。高珊是怎样一个欢快歌唱的佳人?大川又是一个如何有诗情画意的才子?自从那次偶遇墓碑之后,我特意赶在清明前给家人扫墓,把时间凑到3月16日高珊的祭日,或者安排到3月23日高珊的生日去看望她。我有一个念头,高珊我是不可能见到了,能遇上大川就是缘分,一定可以从他那里知道更多的高珊故事。后来我出国很长时间,等我2008年回来的时候,高珊已经看不清了,一年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等到大川。记得当年我是拍过高珊的瓷像照片的,但是要有充足的时间来细细查找。</h3><h3> 我在新浪博客上找到一位才女(莉迪亚,我仅从博客名判断),十年前写过散文《墓地的高珊与大川》,她有和我同样感想,想知道高珊是怎样一个人,高珊与大川,名字好配,一个人间,另个天堂。大川在哪里,他这些年为何不来看高珊?她做了三种假设,大川有了新的家庭,不愿意回忆这段往事了,只在心里保留高珊的位置。大川已经远走他乡,出国去了,但是总可以委托亲友每年代为祭扫一下,至少更换一下爱妻的瓷像。也许大川也不在了,与她同去?莉迪亚的看法出自文学家的遐想;而我不是,学历史的只重史料和实证;大川没有走,他就在我们的周边。</h3><h3>高珊的生命仅存短短的二十八年,到今年她躺在这里正好又是长长的二十八年,她也许并不寂寞,每年有如此多像我一样的人来看望过高珊,还为她留下文字。我们不是亲友,却在心里存放着一束白色的百合,留给高珊。</h3> <h3>  不用再寻找了,我们就是大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