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乡 村 之 夜</h3><div><br></div><div>春节过后,我有幸成为一名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员,与乡亲们一道,在希望的田野里播种耕耘……</div><div> 虽然离家不到二十分钟的车程,但是按照要求,我仍然住在村里。</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落日的余晖将刚刚垒起的鱼塘染成一片金黄,山村的小径已是寂寥无人,只有匆匆的老牛渐渐消失在四合的暮色之中。</h3><div>乡村的夜晚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远山如黛,重重叠叠,山脚下无边的田野,给浓浓的夜色增添了一层浅黑,太阳能路灯散发出一团团柔和的光,灯光下的油菜花灿黄灿黄的,微风吹拂,油菜花随风摆动,影影绰绰,如梦似幻,在静谧的夜色中,叶片相互碰撞,发出轻微的“哗啦”之声,如低吟,似浅唱,灌满耳际,铺满天地。</div> <h3> </h3><div>这样的夜晚,适合于静思……</div><div>到村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走访了二十多户贫困户,他们致贫的原因大都是因残因病。曰兴是聋哑人,妻子智障,生活除了几亩薄田,就是打临工。曰军家住在三层楼房里,谁都不相信是个贫困户,他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前几年孙子患了白血病,花去医疗费近百万元,最后人财两空,儿媳也离了婚,生活失去了信心。对于这些人,如何帮助他们安排一份力所能及的活,怎样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div> <h3>一弯新月在我沉思间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山村在馨的清辉里流淌着一片静怡。乡村的夜晚美丽而又平和,看似平静的表面却孕育着无限生机。仔细看,菌菇棚边有农人挥舞忙碌的身影;仔细闻,泥土的芬芳中夹杂着青菜的气息;仔细听,稻虾养殖基地传来汩汩的流水声。“呱”,这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亦真亦幻。“呱,呱”,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蛙鸣在这乍暖还寒的早春来得如此突兀,这是压抑太久的天籁?接着“咕呱呱……”的声音从远处溪边和近处田埂蔓延开来,象是呼应,又似对歌。“咕呱,咕咕呱呱……”万只青蛙齐和了起来,形成了一曲大合唱,在静谧的夜晚显得那样清晰、有力、悦耳,我分明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与喜悦。这蛙声似乎在告诉大家,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是的,祖国大地到处都是春天,一支支工作队来到农村,来到田野,为群众脱贫把脉问诊,给农村注入一股新的活力。附近有狗叫的声音传来,不似在驱赶生人,似在迎接亲人,像极了白天在卢福庆家见到的那条狗。坐在卢家门前,突然一条灰黄色的土狗跳到我面前,我与队员小詹都吓了一跳,可那条狗就像一位久违的老朋友,也像一个可爱的小孩子,缠着我的小腿,蹭来蹭去,嗲声嗲气。主人告诉我们,“工作队常来我家,它从来不欺生,这是欢迎你们呀!”“哦!”我感慨万分。</h3><div>山那边的天空被烧成一片通红,如同夕阳下的晚霞,那是城市的灯光,是我家的方向。独自在外,面对陌生的乡村,我无法忘怀家的温馨。“乡村不仅要脱贫,还要振兴,革命担子重呀!不脱贫,你就莫脱钩。”临行时,妻子嘱托而有带有调侃的话响在我的耳畔。</div> <h3>我步入宿舍,拿起笔,将那些细密而温暖的感受付诸文字,将乡村之夜的思考与收获写进我生命的诗行。</h3><div>供稿人:远山孤泉</div><div> 2018年3月16日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