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船厂岁月第二集―今昔风采

恒利

<h3>烟台造船厂部分工友四十年相聚合影</h3> <h3>海阳“勇士合泰”徐勇,赞助的礼品!</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是徐勇,来自海阳知青,现做企业,海阳“勇士合泰”董事长。1977年12月的我,来到了烟台造船厂船体车间铆工三班,后任付班长。这是我们当年建造的全国第一艘“胜利一号”浅海座底式钻井船!自豪啊!</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四十年前留张影,每每看到还是心潮澎湃!</span></h3> <h3>海阳“勇士合泰红木”徐勇,赞助的礼品!</h3> <h3>“勇士合泰红木”徐勇,赞助的“美篇手册”!</h3> <h3>  我是唐文强,来自海阳知青,曾在船体车间工作过,后任财务、行政、分公司的领导。四十个春秋,虽然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仍旧承载着相互不尽的牵挂和永远的感恩。想当年…有多少难忘的情景还栩栩如生…这一幕幕都是那么记忆犹新…我们没有忘记在那可谓饱经风霜的岁月里师傅们的关怀,兄弟姐妹们的互助友爱…我相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份友情都是成为彼此的思念和相聚的期盼,始终是深藏心底的一份牵挂…</h3> <h3>船体车间铆工三班的郭和平</h3> <h3>四十年后的郭和平,潇洒时尚!</h3> <h3>  我是郭和平,1977年入厂分在铆工三班,曾在轮机车间、技术部工作过,后任修船分厂厂长,见证了造船厂从创业、发展及壮大的全部历程,为是船厂的一员感到自豪!于2018年光荣退休!</h3> <h3>  亲爱的工友们,你们好!我是马敏。峥嵘岁月,一晃我们分别了四十年了,哎呀船厂的一幕幕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我们的青春少年都给了船厂,我们的酸甜苦辣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说到这儿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好了不说了,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完,感谢王侃君、董丽莎、只恒利组织的这次四十年工友聚会。这次聚会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参加感到非常遗憾,我已经和只恒利说了。在这儿,我祝大家开心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这次聚会圆满成功,希望我们有机会再相见! </h3> <h3>  我是宋玲,现在青岛。姐妹们都习惯叫我宋大姐。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这次工友们聚会敲开了我已封尘四十年的记忆,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我们苦着累着也快乐着。最难以忘怀的是住大通铺的时候,下班后我们人多很热闹,睡觉前躺在被窝里大合唱,有时唱的会很难听(跑调),有人会喊“杀了我吧”受不了啦!哈哈哈😄</h3> <h3>  我是薛永红,现在威海,原油漆班的。最让我难忘的是,我们几个好姐妹经常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不但跟只恒利学会了游泳,还学会了到深海里去“摘”海虹,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后怕”啊![偷笑][色][得意] </h3> <h3>  我是王梅花,有缘和宋大姐、薛永红、周月华、只恒利姐妹几个分在了一个班。一转眼四十年过去啦,姐妹们同患难共甘苦的岁月,历历在目。当年我们几位油漆女工从船舱里出来,被熏的“打打闹闹”、“又哭又笑”,但我们却有缘相识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永远难忘的“姐妹情”!值了![玫瑰][握手][拳头]</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是周月华,年龄不大就远离父母来到了船厂。记得有次我生病,多亏师傅和姐妹们的关爱,才“化险为夷”,这件事我终身难忘,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借这次40年工友相聚,向大家表示感谢[玫瑰][玫瑰][玫瑰][握手][握手][握手][抱拳][抱拳][抱拳]</font></h3> <h3>  我是只恒利,也是油漆班的(后来和薛永红、任少芬一起分到了电工班,后到财务工作),特别喜爱游泳,下了班就和姐妹们一起到大海里“遨游”,不知哪位调皮捣蛋的“小鬼”,给我起了“外号”,其实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名副其实”啊!年年取得机械系统游泳比赛的第一名啊!为船厂增了不少“光”啊!不信?有照片作证[流汗][擦汗][憨笑][偷笑]</h3> <h3>我是董丽莎,故事待续......</h3> <h3> </h3><h3> 我是王侃君,记得刚刚分到班组时,对各自的师傅毕恭毕敬,生怕学不好,没有料到三个月后,郝光首先领着师傅干活了。我的师傅是吕志友,尽管那时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极其艰苦,他就住在工棚里,然而我师傅的头发总是一丝不苟,铮明瓦亮。</h3> <h3>  我是李凤,1977年12月我们这群少男少女满怀激情来到了造船厂。生活工作条件的艰苦,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但也有很多“乐趣”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船厂的一位大姐去海边赶海,被一只大螃蟹夹住了手背,那个钻心的疼啊![流泪]我一声尖叫惊动了值班的船员,船上所有的探照灯同时照在了我的身上,当时好尴尬呀😓 。我们苦中有乐,乐中有苦,把青春奉献给了船厂,同时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这辈子无怨无悔!</h3> <h3>  我是孙云平,记得刚到铆工三班的时候,大家都很幸奋,这么多年轻人每天在一起工作,聊天,打打闹闹,非常开心。有一天工作之余大家想起来一个新的玩法,在工友郭和平、曲洪斌的带领下,从休息室的这端跑到对面端然后高高跳起,在墙上画道线,谁画的高谁牛,哎呀,年轻人心高气盛,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玩的高潮叠起……突然老班长王振镛来了,刷刷刷!像听到号令一样,大家快速的坐好了,没一个说话的。老班长可能也纳闷,今天这是怎么了?一个个这么听话?我偷偷看了看男工友,一个个脸通红,咋的啦?想笑不敢笑,……让笑给憋的,哈哈哈!铆工三班的工友们,这事你们还记得吗?[呲牙][呲牙][呲牙]</h3> <h3>  我是马敏,1977年从莱阳来到烟台造船厂被分配到船体车间气焊班。我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在工地上突然中暑,一路上吐着回到了宿舍,是宿舍的姐妹们帮助我拿药、拿水,多亏了姐妹们的关照,这种姐妹之情,让我终生难忘。在这我祝姐妹们友谊长存!</h3> <h3>  我是毕春燕,1977年12月招工来到烟台造船厂,分在轮机车间维修班,工作环境很艰苦,但我能勇敢的去面对,去锻炼,去成长,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第一艘浅海座地式钻井船下水时,我很自豪,四十年过去了,想想造船厂时代的艰苦生活,好像就在昨天。</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是王梅平,现在上海。77年的12月份我被分配到烟台造船厂。那时冰天雪地,不慎冻伤了手脚,上厕所都困难,每次都是李驰英扶着我去,晚上电焊班的同事帮我打饭,患难之交终身难忘,借此向大家表示感谢[玫瑰][握手][抱拳][拥抱]</font></h3> <h3>  我是任少芬,77年从莱阳分配到烟台造船厂。当时怀着美好的理想和向往进厂的,结果到厂看到此景,心里是拔凉、拔凉的。我分配在钣金一班,工作场地在野外作业,冬天雪地,海风刺骨,不禁眼泪就流出来了。当时我们班全是男同事,他们为了照顾我,上午9点多钟就叫我回去给他们打水,做饭,下午2点给他们烧水冼脸,天天如此。至今难忘,谢谢钣金一班的全体男同事们,祝你们身体健康,幸福平安![玫瑰][握手][抱拳]</h3> <h3>  我是左明华,也是大家俗称的“老左”。77年入厂,分在电焊二班,在入厂的知青中我是最小的。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恒利、永红和我还有几个工友到钻井船甲板上准备跳水,恒利说她先跳,只听扑通一声她跳了下去,我们都没跳,在岸上等着,恒利上来说不能再跳了!您猜怎么着?!她呲牙咧嘴的说“不敢了,肚皮打爆啦”!大家也别跳啦![偷笑][偷笑][偷笑]</h3> <h3>  我是卫芳,1977年从文登来到了烟台造船厂,被分配到轮机车间钳工班工作。刚到班组什么都不会不懂,是师傅耐心认真传授技术给我,使我不断进步。40年了,现在的船厂发展壮大了,我也感到特别自豪!</h3> <h3>  我是乔丽丽:77年12月我们满怀豪情来到了造船厂,虽然船厂条件很差,但是我们战胜了困难,我进厂分在轮机机加工班,我师傅是赵经华,师傅她和蔼可亲,耐心细致的传授技术,我也很快学会了看图车零件,当我车出的零件安装在钻井船上,我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热血汗水洒船厂,青春年少永无悔!</h3> <h3>  我是张海平,大家还记得吗?当年一个大通铺上睡了我们姐妹十几个人,有多少个夜晚我们睡不着觉,宋大姐就给我们吹口琴。宋大姐用缸子盖在口琴后面做回声筒,琴声悠扬,给我们单调的生活添了一丝快乐。如今想起来,眼前依旧是每一个人快乐的笑容,耳边还能传来那动人的琴声!"宋大姐再来一个"这是当时我们大家的呼声!</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是于萍,来自铆工五班,1977年12月25号我们莱阳30名兄弟姐妹来到造船厂,当时厂子条件相当艰苦,记得当时天气寒冷,外面下大雪屋里下小雪,北风吹得呼呼响,吓得我们都不敢睡觉,早上起床无法洗脸,当时洗衣服都很困难,拉水来后大家争先去洗,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姐妹都相互非常团结,相互帮助结下深厚友谊,回想起来仿佛就在眼前……感谢感恩当年帮助我的兄弟姐妹们,我们友谊地久天长!</font></h3> <h3>  马敏和周月华,她俩都是来自莱阳的知青,同时就业在烟台造船厂 ,一位在气焊班,一位在油漆班(后来调到财务科)。是一个部队大院长大的校友、知青加工友。这缘分,这感情!她们还都喜欢唱歌🎤跳舞👯和旅游。如今各自的生活丰富多彩,共同的爱好让她们至今还保持着这份纯真和友谊![玫瑰][玫瑰][握手][握手]</h3> <h3>  我们是马敏、李凤、于萍三姐妹。40年前一起为船厂献青春,40年后相聚在烟台大酒店。4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青春少年都给了船厂,我们的酸甜苦辣不能用言语来表达。还记得1977年的冬天,我们这批来自各地的下乡和回乡青年,带着我们的梦想从四面八方来到了船厂,可是没有想到,看到的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场面。我们一同住在一个用松木搭建的大通铺上,晚上没有灯光,一片漆黑。外面下着大雪,里面下着小雪,一片抽噎声惊动了外面的“猫头鹰”!我们就象没家的孩子。如今想起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正象海平说的,是宋大姐用她的琴声给我们这帮姐妹们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快乐。但是我们在船厂也学到了很多⋯我们学会了坚强和勇敢。如今我们已经年过半百,但是从我们每个人的脸上看到了幸福。因为有了当年的苦,所有才有我们今天的甜,我们的青春永远无悔!</h3> <h3>  我是孙鲁闽,来自海阳知青,现做律师工作。40年前来到了船厂,分在了船体车间,短暂而艰苦的船厂生活经历,让我终生难忘,工友们让我们一起记住当年那些酸甜苦辣的美好日子吧!同时祝福大家开心快乐每一天![玫瑰][握手][抱拳]</h3> <h3>铆工一班的俊男靓女!</h3> <h3>铆工三班的“帅”小伙们!</h3> <h3>铆工班、电焊班的女工们</h3> <h3>电焊班的工友们</h3> <h3>电焊班的美女们!</h3> <h3>气焊班的靓女们</h3> <h3>气焊班的工友们</h3> <h3>  虽然当年船厂的造船环境那么艰苦,但师傅徒弟们每天却很开心啊!看林琦、马敏她们笑的多么“灿烂”!</h3> <h3>姚锰,骑的是骆驼🐫还是马🐴?</h3> <h3>孙鲁闽,公园小憩。</h3> <p class="ql-block">只恒利、李琳、王侃君北岛后海“嬉水”!</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我们一起住在工棚里,睡在一个通铺上,经常结伴一起赶海、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记得那时北岛冬季冰天雪地、寒风瑟瑟,外面下着大雪里面下着小雪。晚上睡觉要抱着热水袋戴着口罩才能入睡,早上起来牙缸牙刷全被“冻住”。说真的当时条件虽然艰苦,我们每天却很快乐。因为有师傅们的关心工友们的爱心!心中天天都是“暖暖”的!生活还是充满“阳光”的!</p> <h3>李凤、房海英</h3> <h3>  星期天,我们相约去海边挖蛤,可是我们又不认识蛤的出气孔,“挖”不了几个!只好翻越船厂与养殖场的界线,去“捡”海虹和蛤,那也是硕果累累啊![调皮][呲牙]</h3> <h3>王侃君、张海萍还真有点像“姐妹”俩!</h3> <h3>王君凤、孙国莉</h3> <h3>房海英、毕春燕、乔丽丽结伴“逛城”!</h3> <h3>乔丽丽、毕春燕</h3> <h3>孙榕、薛永红、陈翠萍</h3> <h3>董丽莎梨园“一日游”!</h3> <h3>周月华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公园游玩。</h3> <h3>只恒利</h3> <h3>故地重游</h3> <h3>杨国华、徐勇、范东勋</h3> <h3>徐勇、倪建飞、辛忠</h3> <h3>唐文强</h3> <h3>孙鲁闽</h3> <h3>姚锰</h3> <h3>曲国威、任少芬当年都是铆工一班的工友。</h3> <h3>王域光</h3> <h3>郭和平</h3> <h3><font color="#010101">赵锦良、刘治平</font></h3> <h3>辛忠当年的“小菜园”!</h3> <h3>毕可庆、姚锰、于喜水在“烟台饭店”合影</h3> <h3>左明华、贾鲁波</h3> <h3>房海英</h3> <h3>乔丽丽、王春娟</h3> <p class="ql-block">1981年烟台造船厂和航运公司合并后,召开的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各部门的职工代表在一起合影留念(很荣幸是其中的一员)。</p> <h3>烟台造船厂女子篮球队</h3> <h3>烟台造船厂游泳代表队</h3> <h3>孙淑敏</h3> <h3>贾鲁波、刘建荣、鲁芝</h3> <h3>董丽莎、孙云平</h3> <h3>任少芬、孙云平</h3> <h3>于英、周永丽、刘建荣</h3> <h3>张香兰、张书兰、孙榕</h3> <h3>鲁芝</h3> <h3>左明华</h3> <h3>李凤</h3> <h3>于德萱</h3> <h3>孙建春</h3> <h3>王爱武</h3> <h3>马寅兰</h3> <h3>王伟平</h3> <h3>王君凤</h3> <h3>  当年的帅哥靓妹们,如今都已两鬓斑白,升级为“爷爷、奶奶”辈啦!在此衷心的祝福大家开心快乐每一天!</h3> <h3>船厂莱阳女工四十年相聚合影</h3> <h3>船厂女工三十五年相聚合影</h3> <h3>船厂女工三十八年相聚合影</h3> <h3>部分工友与原车间主任“欢聚一堂”!</h3> <h3>“男高音”姚锰在绘声绘色的“演讲”当年的“有趣故事”,我们听的“津津有味”!</h3> <h3><font color="#010101">女工小聚,共叙前缘!</font></h3> <h3>马敏在澳洲旅游,胆子还真“大”啊!</h3> <h3>周月华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留影。</h3> <h3>房海英在美国也发来了“聚会”感言!</h3> <h3>  我是房海英,原轮机车间机加工班的。这次聚会太成功了!在遥远的彼岸我都感受到了那个亲切、热烈的氛围。让我看到久违了的纯真,我衷心的祝福兄弟姐妹们幸福快乐,天天开心!来年我们再“相聚”!</h3> <h3>周月华在外地也为工友们送来了热情洋溢的祝福!(杭州西湖风景)</h3> <h3>  烟台北岛造船厂工友们40年聚会在热情、激䀚、怀旧的气氛中落下帷幕。40年前的这一天,我们这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人走到了一起,40年后的今天,大家带着自己的故事和成就,再一次相聚。在这里特别感谢聚会的组织者、赞助者以及很多为此付出辛苦的协助者。虽然特殊原因没有身临聚会现场,但是有好多热心的工友发来的图片、视频、语音等,我们也随着大家的心情在兴奋着,40年前船厂的画面历历在目,激动的泪水难以控制……。聚会是短暂的,但是大家的友谊是永恒的!期待下一次聚会我们再相见!周月华在遥远的武汉,衷心祝福工友们身体安康,家庭幸福,永远年轻!</h3> <h3>船厂工地1</h3> <h3>船厂工地2</h3> <h3>“胜利一号”钻井船!</h3> <h3>全回转拖轮</h3> <h3>感谢工友们提供的宝贵资料和珍贵的老照片!也谢谢大家的热情“关注”!同时祝福您们幸福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