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遇见你:摩洛哥之拉巴特、梅克内斯、菲斯

陈琍

<h3>因为《北非谍影》知道了卡萨布兰卡,又因为卡萨布兰卡知道了摩洛哥。2018年早春三月,和一帮新老朋友相约组成悠游旅行团游览北非。3月16日,从突尼斯飞抵摩洛哥卡萨布兰卡,踏上了瑞克和伊尔莎的浪漫之地。</h3> <h3>一下飞机,团长一个大招手,摩洛哥,我们来啦!</h3> <h3>先生在设计行程时,旅行社给他的参考意见:一般旅行团先走摩洛哥后走突尼斯,据说是因为突尼斯优于摩洛哥。先生比较利弊,综合考虑后,决定还是先走突尼斯,这真是个"英明"的决策。从踏上摩洛哥这片土地,所有人都觉得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蓝天白云加绿草茵茵,令人心旷神怡,不愧为&quot;北非花园&quot;的美称。</h3> <h3>我们悠游团真是"自带祥云",下飞机前十分钟,卡萨布兰卡还是倾盆大雨,地陪导游在微信群中让我们带上雨伞。出得机场,却是阳光明媚,雨后的空气更觉清新,天空中的云层显得格外纯厚。</h3> <h3>大巴窗外植被茂密,和突尼斯完全就是两种颜色,如画的风景,一路追随我们来到摩洛哥首都拉巴特。</h3> <h3>其实摩洛哥真正有韵味的不是卡萨布兰卡,而是四座皇城,它们分别是:菲斯(Fes)、马拉喀什(Marrakesh)、拉巴特(Rabat)和梅克内斯(Meknes),分别被称为:蓝色皇城、红色皇城、白色皇城和黑色皇城。</h3> <h3>"白色皇城&quot;拉巴特是摩洛哥第二大城市,更是摩洛哥的现任首都。当年菲斯协议后,摩洛哥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人定都拉巴特,1956年摩洛哥宣布独立后,拉巴特的首都地位也一直延续了下来。伊斯兰教崇尚绿色和白色,绿色代表着伊斯兰和皇家,白色则象征着高尚纯洁,因此拉巴特也有着"白色皇城&quot;的美名。</h3> <h3>拉巴特王宫是摩洛哥当今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居所和办公的地方。据说门前的喷水池喷水时,国王就在宫殿里,而水池里没有喷泉,则说明国王外出。王宫不得入内参观,只能拍个外景。</h3> <h3>王宫旁是麦克苏尔清真寺,国王在王宫时,会在周五带着他的2000名公务人员去那里做祷告。</h3> <h3>在王宫前拍个"全家福",有团友戏言"这里是我们团的集体宿舍"😂😹</h3> <h3>拉巴特整座老城于2012年入选世界遗产,六处遗址景观吸引了评委的眼球,它们是:哈桑清真塔和穆哈默德五世陵寝、老城区、乌达亚堡、老城墙、阿蒙哈德门和舍拉废墟。</h3> <h3>前国王穆哈默德五世陵寝,这座精美的建筑由400名工匠耗时10年精雕细刻而完成,全部外围用汉白玉大理石建成,洁白,纯朴,娴静,里面安放着摩洛哥独立以后的第一位国王穆哈默德五世的灵柩和前国王哈桑二世的灵柩。</h3> <h3>屹立在穆哈默德五世陵寝广场前的哈桑清真塔,高44米(只有原设计的一半),是当初的国王雅克薄曼苏尔未完成的夙愿,这座据称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随着国王的过世而停止建设,只留下高耸的清真塔和近200根立柱及周围的残恒断壁相伴。</h3> <h3>拉巴特东北部的乌达亚城堡始建于公元十二世纪柏柏尔王朝,当时是针对欧洲殖民侵略和海盗而设立的军事防御性城堡。</h3> <h3>如今乌达亚堡已无军事用途,堡内居住着3000多居民,800多年来,住过50多种民族的人,现在这里的住户都是祖辈传下来的。</h3> <h3>乌达亚城堡仍保留着柏柏尔民居和街道,别具风格。小镇的结构很紧凑,狭窄的路面铺着碎石,曲径通幽,干净静谧。</h3> <h3>这里的房屋大多被涂成上白下蓝两色,和突尼斯&quot;蓝白小镇&quot;有些相似,也许这就是地中海风格独特之处。美丽的蓝白色调,与远处的大海蓝天遥相呼应,纯净秀美,淡雅清新。</h3> <h3>虽然有些房屋看起来很老旧,但蓝白两色还是使它们充满了生机。</h3> <h3>城堡后面有一花园,为伊斯麦尔国王于17世纪所建,小巧玲珑,幽雅精致,花木繁茂,具有安达卢西亚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h3> <h3>在花园中歇息的人们,妇女全都包着头巾,感觉和突尼斯妇女有所不同,似乎比突尼斯更传统和保守一些。同样是伊斯兰国家,不是所有突尼斯妇女都包头巾,我观察好像大部分妇女不包。而在摩洛哥,女子结婚后就得包头巾了。</h3> <h3>走到小城的尽头,有一个很大的平台,可以观赏大西洋的美景。</h3> <h3>大西洋的浪潮一层一层的,好似会流动的梯田。</h3> <h3>走下平台,沿着城墙走近大西洋岸边,眼前是一大片海滩,观赏夕阳西下的日落应该是不错的地方。</h3> <h3>摩洛哥在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中被称为"极西之国",因此也被称为"日落之国"。在大西洋的落日下,我们这群60后、70后的老顽童,在团长姐姐的带领下,玩起了儿时"老鹰🦅捉小鸡"的游戏。</h3> <h3>先生也返老还童,被要求充当老鹰🦅。在&quot;母鸡&quot;庇护下的&quot;小鸡&quot;看起来好像更强大,有人调侃,不知道是老鹰抓了小鸡,还是小鸡扑了老鹰。</h3> <h3>这位&quot;战地记者&quot;就是我们墨洛哥的地陪导游,一位山东籍帅哥,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的敬业的导游。在墨洛哥,与导游之间的沟通顺畅多了。他每天会在群里帮我们发前一天的旅游小结,便于大家理解和记忆,这是我们旅游至今第一次享受这种超值服务。你瞧,为了给我们拍集体游戏照,又生怕包放在地上丢了,这么重的包索性全部挂在身上,真难为他了。</h3> <h3>夕阳余晖下,旅友们还在继续做着各种动作摆拍。</h3> <h3>距离拉巴特150公里的梅克内斯,始建于17世纪,是摩洛哥四大皇都里最年轻的一座,17世纪被当时的统治者阿维拉王朝的穆雷伊斯麦尔宣布为自己的皇都。</h3> <h3>令穆雷伊斯麦尔这位君王威名远扬的,是他所向披靡的"黑色禁卫军",由多达15万的黑人奴隶组成,据说从未尝过败绩,让梅克内斯在过往的岁月中拥有着显赫的地位,因此梅克内斯又被称为"黑色皇城"。</h3> <h3>梅克内斯的曼苏尔城门被公认为摩洛哥最为壮观的城门,视觉震撼。曼苏尔城门的名字是以其设计师名字命名的。</h3> <h3>在曼苏尔城门对面,有个很大的广场,据导游介绍,这里以前堆放了大量穆雷伊斯麦尔从其他地方掠夺来的有价值的建筑物。</h3> <h3>梅克内斯古城区于199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距离梅克内斯53公里的菲斯,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中最古老的一座,就整个北非地区而言,它也是第一座伊斯兰城市,建都于公元808年。有人说,菲斯古城的历史,几乎就等同于摩洛哥的历史。</h3><h3>在山上俯瞰菲斯老城全景。</h3> <h3>作为中世纪城市的经典,菲斯不仅是摩洛哥的宗教圣地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所在地。</h3> <h3>菲斯地区盛产独特的深蓝色颜料,早在10世纪,当地人烧制陶瓷的时候,就开始添加这种颜料,许多建筑也都使用这种陶瓷马赛克来拼贴造景。这些图案都是手工制造的,一小块一小块地镶嵌、拼花,显得古朴而典雅,历经多年光彩依旧。由于人们无法用准确的词汇来描述这种独特的蓝色,于是干脆称之为&quot;菲斯蓝&quot;,所以菲斯也被誉为&quot;蓝色皇城&quot;。</h3> <h3>菲斯作为摩洛哥最早的都城,她的皇宫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皇宫大门紧闭,一字排开的七扇圆拱形大门都是用黄铜为原料,再通过手工一点点敲打出来的。高大城门的四周满是一个个马赛克瓷砖的拼图,展现着伊斯兰花纹的繁复精美和色彩斑斓。</h3> <h3>穆罕默德六世国王皇宫的镀金大门是摩洛哥的标志。2009年版的走遍全球Lonely Planet 摩洛哥就是用这个门的照片作为封面。</h3> <h3>在皇宫前,几个阿拉伯姑娘示意要和我合影,大家争先恐后都想把脸凑进来,这时我成了"香饽饽"😜</h3> <h3>这个小女孩没拍到,我特地和她补拍了一张。</h3> <h3>菲斯老城,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文化和哲学根基,于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菲斯古城占地约2.5平方公里,9000多条大大小小的街道和小巷纵横交错,没有当地人带领,进了古城再想走出来十分困难,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步行街"和"最容易迷路的地方"。有人说,走进菲斯古城是需要勇气的,即使带着指南针和古城地图,迷路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结果。</h3> <h3>布日卢蓝门,菲斯城门,正面蓝色代表菲斯蓝,背面绿色代表伊斯兰绿。</h3> <h3>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9000多条街巷最宽的不过数米,最窄的只有0.2米,体型稍胖的人休想通过。</h3> <h3>喧闹的古城里,曲折蜿蜒的石头路被磨得非常光滑,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车都市。</h3> <h3>穿梭在狭窄的小巷中,不时有小商小贩拿着手工皮制小商品凑到你的跟前向你兜售,嘴里嘟囔着生硬的中文。</h3> <h3>小巷中还有街头艺人在表演具有非洲风情的传统歌舞,我录了视频。</h3> <h3>狭窄的大巷套着小巷,小巷尽头连着更小的巷,因此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寸步难行,毛驴是唯一可以替代人力的运输主力。从狭窄小巷迎面而来的驮货毛驴,讲述着几个世纪以来不变的生活方式和节奏。</h3> <h3>它们脖子上的铃铛,声音清脆,那声音无疑还蕴含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让一让,请给古老的传统让行!"<br /></h3> <h3>偶尔还能看见装载货物的手推车。</h3> <h3>菲斯的手工制作颇负盛名,到处都是传统手工作坊,虽然是手工制作,但其世界一流的品质却驰名于世。</h3> <h3>铜雕制作及成品。</h3> <h3>陶瓷镶嵌工艺。</h3> <h3>马赛克制作。</h3> <h3>马赛克制成品。</h3> <h3>木工制作。</h3> <h3>更让菲斯闻名于世的是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皮革染色工坊,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陈旧、破碎和难闻的气味渐渐变成了菲斯不可或缺的味道和魅力,让人穿越时空,亲身走进中世纪的时光。</h3> <h3>参观皮革制作工坊时,导游还特地为我们准备了薄荷叶,一边闻着薄荷叶淡淡的清香,一边观看那些原始的盆盆罐罐。有人在我耳边说,看过这样的皮革处理,以后我不敢用皮革制品了。😂😂😂有那么夸张吗😜</h3> <h3>我特地拍了一段皮革染色视频,那些工人真的好辛苦!他们日复一日的劳动着,经过粗加工的皮革被运至直布罗陀海峡对岸的欧洲国家,加工成奢侈皮革制品,而污染却留在这里。</h3> <h3>在这里买个皮包一定是货真价实的。</h3> <h3>菲斯老城挤满了贩卖各种手工艺品的商店、茶餐馆、肉店、蔬果店、点心店、家禽店等,应有尽有,一家挨着一家。过往的人群前胸贴后背,那种拥挤程度用摩肩接踵最为贴切。</h3> <h3>活鸡都直接在市场里出售,我真担心,如果出现禽流感,这么人口密集的地方,将是毁灭性的灾难。</h3> <h3>漫步其中,时而在某条巷弄弥漫着药草和香料的混浊味,时而传来铜铁敲击声,那是这巷子聚集了制造各式各样银铜铁手工艺品店槌打的声音。</h3> <h3>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在菲斯古城麦地那,至今人们依然保持着当初建城时的生活方式。</h3> <h3>两个小孩在吃着当地的美食——塔吉锅,据说这是当地的主食,下面是米饭,上面是蔬菜和鸡或牛肉等。</h3> <h3>老城内有几所大学,其中卡拉维因大学建于公元862年,被喻为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其所属图书馆早在中世纪即已负盛名,收藏有带彩色画面的古兰经以及大量手抄本和其他古籍,被誉为"学术首都"。可惜我们到的那天是周六,学校大门紧闭,只能从山上俯瞰。下图绿色的建筑即是卡拉维因大学。</h3> <h3>卡拉维因大学分部阿布依南神学院,建于1350年是菲斯最早传播伊斯兰教义的学院,还是供公众朝拜的清真寺。</h3> <h3>整座建筑装饰十分精致,屋檐、墙壁上的石刻雕花和木头雕刻美丽繁复。</h3> <h3>中午,我们在老城内一家很有特色的当地餐厅用午餐。</h3> <h3>初尝墨洛哥当地美食——塔吉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而对其进行了改良,只有鸡,下面没有饭,蔬菜等在另外的盘子里,反正大家对塔吉锅印象很好,特别是那些鸡,味道真的很好。</h3> <h3>与以往见过的众多古城不同,弥漫着浓郁阿拉伯风情的菲斯古城,依然沿袭着中世纪古老的生活方式,仿佛让我们所有的视觉、听觉、感觉都穿越到了中世纪,这种体验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次我们是完全跟着"官导"(当地向导)穿行在菲斯老城,怕掉队真的就迷路了。如果有可能,真希望能走得再深度一些,更真切地感受这座中世纪古城的点点滴滴。</h3> <h3>谢谢观赏,未完待续。</h3><h3><br /></h3><h3>摄影:培正、陈琍 </h3><h3>摄影器材:IPhone 6plus,IPhone 7plus</h3><h3>编辑及文字:陈琍</h3><h3>部分照片由悠游旅行团团员提供。</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64ch8z5"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早春三月遇见你:摩洛哥之舍夫沙万、丹吉尔、艾西拉</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6b6fevz"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早春三月遇见你:摩洛哥之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53z5pwo"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探寻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的世界:突尼斯之哈马马特、凯鲁万、托泽尔</a><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5y95xa3"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探寻一半火焰一半海水的世界:突尼斯之艾尔杰姆、苏斯、蓝白小镇、突尼斯市</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