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春天―清明馃的味道

吴国君

记事以来,从没有认认真真跟着父母一起做过清明馃。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反正到了清明回家就能吃到,却从没想过它是如何一步步制作而成,用妈妈的一句土话“我是天宫囊侬”。今年的清明,朋友圈里格外热闹,而相隔几天的愚人节感觉冷清多了,为我们的传统节日鼓掌。有介绍清明节日的,有直播做清明馃,还有周五春游刷屏的……3号被大雨困在家里,可以拿的相机跟拍妈妈牌的清明馃制作过程。十几种食材,经过十几道工序,从妈妈手里出来的清明馃凝结了老祖宗的智慧,我们在感恩老祖宗,更应该感恩自己的父母。正是他们,才有我们毫无忌惮的享用。本篇记录了部分制作过程,图片比较多,建议在wifi下观看。 分清明馃和馅料的制作两部分,馅料又分甜和咸,我们这里甜的是由芝麻、猪板油、红糖组成,咸的主要由笋、腊肉、咸菜等组成。也有不加馅的清明馃,直接蘸着红糖吃。记得小时候有红的黄的清明馃,红的是用酒糟,黄的用栀子花的果子(土话叫山栀)做颜料,想想现在的食品安全,再次感恩老祖宗的智慧。 我家做的清明馃都是用一种叫“明”的植物,摘回来用石灰腌制(这样腌制的叶子放第二年都还可以用),等叶子变脆,洗去石灰,用石臼捣碎,跟糯米粉和米粉混在一起。这样混在一起的初产品还是很粗糙的,需要千锤百炼。(可惜之前腌制和捣碎的汁液没有拍下来) 石臼,一块初产品需要上百次的击锤,是个体力活,以前都父母完成,这次由我和爸爸完成,当然为了发微信,lp也象征性地锤了几下。 体力活,最后成果是汗水的结晶。 搓成一根根,放着备用。 切成一段段。 接下来是馅料的制作过程。(咸料)五花肉 又肥又瘦 切成丁 刚下山的春笋,取最嫩的部分 切成丁 过年腌的猪肉 继续切成丁 大蒜丁+生姜丁 葱 切成段 来一桶老坛酸菜 纯正农村味 还是切成丁 放油、腊肉丁、大蒜丁+生姜丁、五花肉丁炒制。(顺序不可颠倒) 放点不辣的辣椒,颜色诱人 放竹笋丁 放家制豆腐 最后放葱,出锅! 最后的馅料成品,妈妈忙了两三个小时的成果。做点吃的不容易! 农村里做的最多的有馅料的清明馃造型。 印花模子,一般做不加陷的清明馃,漂亮! 模子出来的样子,还有我制作恐龙。 其实更像乌龟。 热气腾腾地出锅啦!不容易,从早上开始忙乎,晚上9点我上楼睡觉了,爸妈还在厨房里忙活。所以大家在享受清明馃美味的同时,也请牢记父母的辛勤付出,这就是妈妈牌的清明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