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缺少你!

卿本凡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志存高远 数学周练</b></font></h1><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3><font color="#167efb"> 2019年03月06日,周三晚上,按照全年级统一安排,各班进行数学周周练。在教师用试题卷上,我虔诚地把年月日数字用红笔圈记下来。我想认真地解答题目,心思却难以平静。</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我们班参加周练的人数,与别的班级相比,是少之又少,我不禁汗颜,心头一紧:这是怎么了?到底,这是哪里出了问题?</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我写下“志存高远”四个字,反思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种种亲历与见闻。</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知己知彼 百战不怠</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把每一个同学的得分情况跟踪记录,为的是掌握他们的进退情况,个别指导;我们把每一个题目的得分数据精准统计,为的是有针对性的解析点拨,查漏补缺。</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精兵强将 能打必胜</font></b></h1><h3><br></h3>亲爱的同学们:<h3>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并肩作战的团队中,不能没有你。 </h3><h3> 限时训练,很有必要。厉兵秣马的训练场,怎能缺少你!</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沙场点兵 整装待命</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军训时,我们有一个一个杀声振振的连队,我们有一面一面迎风猎猎的的军旗。那时候,我们的神情何其精壮,我们的姿态何其武威。如今,沙场点兵,我们的队伍,七长八短,我们的战士,七零八落。 </h3> <h3><b><font color="#167efb">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成绩非常关注,常常过问孩子名次的进退情况与平时学习状态。老师们都会耐心地回答。注意到没有,老师们偶尔会报喜不报忧。为什么?孩子的自尊,不容的老师们动辄对学生说长道短,以偏概全。古来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那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孩子们还不知道外的世界除了诸多诱惑,还会有什么在等着他们。难道不是严峻的考验,难道不是冷酷的挑战。除了诸多的机会,难道没有陷阱,没有磨难?黄毛未脱,</font></b><b><font color="#167efb">乳臭未干。他们的健康成长,还需要我们共同的的呵护与关爱。</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明天考试不给老师露一手,</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他们还以为自己教的好。2018.1.29</font></b></h1><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 看到书桌上这些留言,不能不为现在的孩子丰富而深厚的情商感到错愕。</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h3><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3> <h3><font color="#167efb"><b>  可不可以,略表惊讶?!</b></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b>不仅仅,表示无语……</b></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再见,在也不见</font></b></h1><h3><br></h3><h3> 我说:</h3><h3> “同学,你能不能给我几个放弃参加数学周周练的理由?”</h3><h3> “为什么?数学成绩的进退,与老师的督导无关?”</h3><h3> “——你的话,能不能委婉中听一些,让老师不至于心痛神伤?”</h3><h3><br></h3><h3> 有部电影,名字很惹眼:《再见,在也不见》——青春追星剧?</h3><h3> 那天,在奥斯卡影城,我差点儿进去看看,领略一下现在的年轻人是如何的随情任性。</h3><h3><br></h3> <h3>  “我自愿放弃限时训练,成绩进退与老师督导无关。原因:题太难,不会做;题太多,也做不完。”</h3><h3> 我们都知道,这个学生说出了多少人的心里话。晒出妈妈的电话,意思是说,可以给妈妈沟通,即便如此又如何?</h3><h3> 一位同事搭我们班门前经过,见一位学生打电话给爸妈说,“老师给你说什么你都不用答应,反正我不要,我不做。”</h3><h3> 这是真的吗?——不管你相不相信,我是相信的;我相信这是真的。</h3> <h3>  这位学生说的很有道理。我是赞同的。人家也可以这样子深有地气地说,因为至少这一次训练四个填空题全对了。</h3><h3> 只要想学,总是可以提高的,不必非得要周练宝。</h3><h3> 我也认为,它价格昂贵。如何让它贵有所值?</h3><h3> 唯一不二的办法:用好它!!</h3> <h3>  “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不要了。”</h3><h3> 我也慎重考虑后决定,不再做你的思想工作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只为成功谋方法 莫为失败找借口</font></b></h1><h3><br></h3><h3>课堂上,那些求知若渴的眼神总是让人难忘。</h3><h3><br></h3><h3><br></h3><h3><br></h3> <h3>讲台上,那些有板有眼的展示总是让人看到希望。</h3> <h3>我们的数学课代表,总是身先士卒,尽职尽责。</h3> <h3>  我们的数学课代表,总是身先士卒,尽职尽责。</h3> <h3>  我们的数学课代表,总是身先士卒,尽职尽责。</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b></font></h1><h3><br></h3><h3> 讨论课堂上,我们的同学也是积极发言,认真交流的。<br></h3> <h3>德,尚德。</h3> <h3>山岭上,我关注那一颗与众不同的小杂树。</h3> <h3>石崖边,我喜爱那一支不甘寂寞的迎春花。</h3> <h3>各届一高校友对母校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备加关注,立碑纪念并感恩母校培育,勒石留字鼓励学弟学妹奋起搏学。</h3> <h3>  举起右拳,我宣誓!</h3> <h3>  我们关注答题卷……正确规范。</h3> <h3>  我们关注你的卷面,因为那关乎你的成绩高低……</h3> <h3>  我们关注图形的动态,因为想让学得直观,记得明白。</h3> <h3>  通过各种渠道,我们在做着学习交流,以便于你能够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得到有意义的借鉴。</h3> <h3>  要相信,汗水不会白流,付出总有回报。</h3> <h3>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h3><h3> 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h3><h3> 本章说到“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这一句是从一身讲到天下,既隐含辩证法,又揭示方法论。读此句,使人不自觉地想起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所谓“八条目”。这也是从一身讲到天下。道家与儒家在修身问题上并不相同,但也不是完全不相同。这相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都认为立身处世的根基是修身。稍后一些的庄子也说,“道之真,以治身,其余绪,以为国”。所谓为家为国,应该是充实自我、修持自我以后的自然发展;而儒家则是有目的性地去执行,即一为自然的,一为自持的,这则是儒、道之间的不同点。</h3><h3> 走在德亭镇大街上,看到墙壁上有这样一幅传承国学教育的画图,我用手机拍照下来,放在微信朋友圈里,然后读书学习,补上一课。此前,读儒家经典巨著《论语》、《大学》,总是囿于文言苦涩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看来,读书,学习,永远在路上。</h3><h3> 我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整天和数字题目打交道,逻辑论证、演绎推理,略通一二,而对政经哲学、诗词文学等等书籍涉猎较少,久而久之,语言文字功底相当浅弱。</h3> <h3>  拍下这张照片,基于怀旧。那个用塑料纸蒙起来的麦秸垛,引发我长长的联想与深情的回望,使我像做梦一般的回到当年生产队犁镂锄把都得抓的红火年代。</h3><h3> 一、割草喂牛</h3><h3><br></h3><h3> 二、吆牛犁地</h3><h3> 我初二那年秋天,每个周末跟得随大人下地干活,像模像样的啥活都干过。有一天,队里的牛把子社员生病了,当着生产队长的老爹午饭时正儿八经地对我说:“赶趁墒情正好,一套牛空闲着可惜了,你去吆牛犁地吧?”</h3><h3> 老爹没有睡醒似的,慢慢腾腾地说着。我却惊恐地瞪大了眼睛。</h3><h3>  “我?犁耙那么沉,我……你不是让我跟着犁耙打坷垃的吗?”</h3><h3> “咱们都在一块地里头,我照看着你,没事。你试试。”,累得没有力气笑似的,抑或这也根本不是开玩笑,不需要笑着说。老爹说是让我试试,可我知道,爹那是思虑后的命令,不容置疑。</h3><h3> 我想着,天天帮着喂牛,没说的,我会;让我吆牛犁地,我能扶稳犁耙吗?一试,啧啧(吆牛前进),哒哒(吆牛向左)咧咧(吆牛向右)的还行,喔(吆牛停下,降调),就这样,我当了两天的牛把子。</h3><h3> 有一次,同学聚会,聊起小时候,说到了吆牛喝马,分辨不清“哒哒咧咧”、“吁吁喔喔”的区别,我说,我知道。说这话的时候,内心居然有一种淡淡的甜蜜。</h3><h3> 二、驾辕拉车</h3><h3> 三、买草卖牛</h3><h3> 四、????</h3><h3> 连续剧,都有下一集……</h3> <h3>  戊戌年正月初六日,乍寒已暖,阳光明媚。还在高速公路春节免费期间,饭后赋闲,邀约妻女,驱车直上高速公路,朝向洛阳进发。</h3><h3> 长长隧道,高高架桥,右边绵延不断的是山,左侧波光鳞鳞的是水……眼前翻卷着动态的山水画屏,耳边回荡着激扬的车载音响。到在陆浑地段,即突发异想:进驻陆浑服务区,静赏山水好风光。</h3><h3> 我是陆浑库区人。打记事起,就不只一次听大人们说起陆浑春晓、伊水秋声等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想象着有朝一日能身临其境的种种神奇。长大了,上学了,读书作业,工作生活,忙得不亦乐乎,很难花时间到陆浑周围的伊河流域走走看看,对曾经短兵相接、刀光剑影的陆浑戎地的人文历史,更是知之甚少。</h3><h3> 有一次回在老家,老妈母像是在扯着一根从老远老远飘忽过来的红绒线,幽幽淡淡地说:“咱家原是万街村的。村儿老大,人儿可多,背山靠水,好地址儿。那年修水库,整村后靠,临了搬得岭上到处都是。咱是搬去你外婆家村儿落户,一晃几十年了。”而我,对伊河川道里的那个叫做万街的老村大寨,不会有任何的想象了,因为任何想象都毫无意义。留存的印象仅仅是,大队被拆成了七个小村子,散布在勾勾叉叉的洼地或岭坡,割据居住:一二队在董屯,三五六队在坡头,十队在南沟,七队九队在后凹,四队和八队也是各占一块地儿,东岭西坡,隔沟相望。对伊河的记忆,只是在小的时候跟着大人下地干活,站在岭脊,向东眺望,在山山岭岭之间窝着那么大那么大一汪汪的水,有的时候水里面像是通有无数盏的电灯在闪耀,光光亮亮的,有的时候又仿佛是谁倒进去了再也洗不干净的墨汁,昏昏暗暗的。那是大坝拦在水库中养育鱼虾、引流灌溉的水。总是觉得,我在上高中之前,从未看见过河。</h3><h3> 现在,我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就在水库边上,住家楼房下来,不出五十米,就能跳进库水里。即便离得这么近,也很少到水边溜溜。</h3><h3> 这样想着的时候,车速锐减,左进闸道,一绕一进到了。“陆浑服务区,场面真大啊!”女儿停下车,率先拉门下车,头发飞扬,回头招呼我道:“爸,到站,下车!”</h3><h3> 我的业余生活,能不能远离学校?</h3><h3> 我的春天,我的梦想。</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