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文化~寻找当年的文化遗存》丽泽轩-刘希任

太松斋

民国时期,在南昌市最繁华的中山路上,一栋四层高的大楼引人瞩目,它就是名满中华的“丽泽轩”瓷庄,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商瓷器店,也将南昌瓷板画推上了黄金时代。瓷庄老板梁兑石师从“珠山八友”之首王琦,对于当年的南昌人来说,逢年过节能够收到一件“丽泽轩”出品的瓷器则是相当有面子的事情。 (网络转载) 太松斋-藏 梁兑石瓷板画像 说起“丽泽轩”,就不得不提百年前南昌瓷板画的历史。1911年,清末秀才邓碧珊(1874-1930年,男,江西余干人)受聘在江西瓷业公司开设的中国陶业学堂教学。擅长粉彩鱼藻技法的邓碧珊任教之余对瓷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摄影技术和国外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慢慢摸索出让瓷上人物显得立体、真实的技巧。之后,邓碧珊将瓷上肖像画技法传于另一位瓷绘大家王琦(1880-1937年,男,江西新建县人),而王琦进一步丰富了瓷上肖像画技巧,成为后世公认的绘瓷名家。王琦、邓碧珊等也被后世称为“珠山八友”。  梁兑石则是“珠山八友”之首王琦的弟子,1912年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饶州陶瓷学堂的他,在中国传统纸画、西欧油布画以及法国照相业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绘画工艺质感逼真、生动传神。作为瓷板画的第三代传人,梁兑石不但是民国初年著名的瓷画名家,而且他学前就租用了中山路的“熊家祠堂”,几年后更以2.8万银元买下祠堂地盘(一亩),改建为四层的大楼,店名号称“丽泽轩”瓷庄,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商瓷器店。梁兑石在景德镇大量购买白胎瓷,自设红炉,聘请高手名家按顾客要求定制瓷板画以及粉彩瓷器。  (网络转载) “丽泽轩”瓷板画按寸收费  83岁的梁焕然和81岁的盛炳南作为“丽泽轩”瓷庄的第二代传人,见证了当时“丽泽轩”的辉煌。记者了解到,“丽泽轩”瓷庄当年就开设在中山路府学前273号一带,差不多就在现在的八一起义纪念馆旁边,这栋四层高楼的门口招牌上写着“首创瓷像”,店面底层为特厚玻璃砖的二扇大窗,2-3层楼的门面是以众多精湛肖像镶嵌,可谓琳琅满目。“首创瓷像”四个斗金大字,与门面匾额“丽泽轩”恒铭金粉字在阳光映照下格外炫目,两旁是红底金字对联:左为“丽乎天地”,右为“泽宇河山”。整间瓷庄富丽堂皇,橱窗内仅其中一支陶瓷微雕巨塔的售价就高达六千银元,而名画家作品的薄胎小杯则以重金计价。  梁焕然老人告诉记者,在他记忆里,“丽泽轩”是按“进”来区分的,一共有三进。“第一进出售的主要是生活类的瓷器,第二进则是套装精良瓷器作品一般用于送礼,而第三进普通客人是进不去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VIP客人的私人定制瓷板画区,都是名家的作品。”梁焕然师傅表示,当时瓷板画的价格相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比较贵,都是按寸来收费,例如一尺二寸(约39cmx26cm)的瓷板画收费为8块大洋,一尺四寸为12块大洋,一尺六寸为20块 刘希任男,室名“再思轩”,江西南昌县人。1906年生,1967年卒。自幼喜爱绘画,30年代已成名,擅长画人物,风格与王琦相近,先为南昌丽泽轩瓷庄绘瓷,抗战胜利后在南昌自设中南瓷庄,自产自销,是南昌很有成就的艺人。其擅长粉彩人物、花鸟与雪景。 太松斋-藏 刘希任-晚年作品50-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