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情

老夫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同学情</b></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学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段尘封的记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烙在了人们的心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论时代如何变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无法在脑海里抹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学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坛溢香的老酒,</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藏在忙碌的岁月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论世风怎么变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无法唤醒我的醉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学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幅精美的画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隽刻在你我的脑海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论风景多么优美,</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无法把画卷更替。</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学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首不朽的史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印在了大家的履历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论人生多坎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无法遮盖那迷人的乐曲。</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2017年5月14日,星期日,福州一中200年校庆在大学城新校区举行,而我们,七五届高二(10)班的部分同学来到了老校区,用自己的方式庆祝母校建校200周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寻找47年前的踪迹,回忆47年前同桌的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顾校园史</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领取校刊</h3> <h3>  2004年5月3日,在将乐县挂职副县长的李化,利用职务之便邀请了部分同学到将乐好吃好玩,小小腐败了一回。</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十年圆梦 三十年心声</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记七五届高二(10)班同学返校</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李化 </h3><h3> 高中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之一,不谙世事的我们在此时结下最纯洁的友情,一直延续到今天。自1975年我们高中毕业,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值得好好纪念。</h3><h3> 热心的同学在年初就开始策划纪念活动方案,要把这次活动搞得热热闹闹的。不知是谁提出,那天我们一起回母校走走,看望曾经教导过我们的老师。这一提议勾起了大家对母校和老师的思念。</h3><h3> 我们的母校——福州一中,英才辈出的摇篮,少年学子神往的殿堂。在毕业后的三十年间,每当同学聚会,我们都会打开珍藏有关母校的记忆,可是,有许多同学从未再回母校。不是不想回去,只因为我们是在那个特殊年代造就的"被耽误的一代",在特殊环境中与母校和老师之间产生了带有年代烙印的、微妙而又复杂的情感,"我们进去看谁呢?""老师还记得我吗?"多少回经过校门口又却步了,这一却步就是三十年哪,是该回去看看!</h3><h3> 方案既定,筹备的同学分工行动,一切竟是那么顺利。接到通知的同学纷纷表示参加,联系上的老师欣然接受了邀请,校友总会、校史室的老师得知消息,欢迎我们回来并做好接待准备。同学们就等待着聚会这一天啦!</h3><h3> 7月23日这天早上,二十位同学们终于回到魂牵梦萦的母校!站在校门口真想大喊一声:一中,我们又回来啦!</h3><h3> 一进校门,一块镌刻着"植基立本、成德达材"校训的巨石跃入眼帘,少了的是那些政治标语;鸣阳楼墙上的弹洞早已抹平,焕发着青春光彩;矗立着的凤谊楼和逸夫楼,英姿里仿佛透出红楼的幽雅和五四楼的凝重;还有常青馆、师弟师妹青春的面孔……</h3><h3> 不变的古榕树依墙而立,摇摆着绿荫臂膀,欢迎迟归的学子;老杨桃树又值硕果满枝时,述说着今年飞出的又一群雏凤。</h3><h3> 班主任向我们走来,年段长向我们走来,任课老师向我们走来。三十年岁月,让老师两鬓挂霜,却挡不住眉宇间透出当年的勃发英气,虽然退休仍在不同的教育岗位上发挥余热;三十年光阴,可以磨灭多少记忆,老师们居然依稀记得我们当年的模样、学习情况和操行;三十个春秋,改变了多少人的习性,老师们还是以兄长的口吻充满爱怜地叮嘱早已成年并正当"奔5"的我们,为了家庭和事业要珍爱健康和生命。谈笑之间,原有的疑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积年的师生情谊在此时得到喷发、延续和升华。</h3><h3> 其实,我们与老师之间原本就不存在隔阂,我们缺少的是交流的机会。在校学习知识的交流可以用学时计算,而师生感情的交流不应该有时限,更不应该有障碍,通过表达,什么误会不能消除?对不起,老师,我们回来得太少太迟。</h3><h3> 佩带着三牧校友徽章,我们徜徉在校史室里,听着校史介绍,翻阅着史料。回想那时,我们对校史了解甚少。记得一次在西校舍上体育课,老师指着弃在大树下的"凤池书院"的残碑,悄声对我们说,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前身,这碑是很珍贵的文物。这堂迟到的校史课,终于在三十年后将一中的历史和辉煌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h3><h3> 积淀深厚的校史,使我们幡然醒悟。与悠久的校史相比,那段特殊年代只是短暂一瞥,百余年形成的"勤奋、严谨、竞取、活跃"的校风和"严、实、细、活"的教风,即使在那个悲剧年代也没有被湮灭,老师们于无声处将它传输给我们,润泽我们的心,塑造我们的一中风格,使一中血脉没有中断,在我们身上得以延续。我们有幸在这样的母校里,拥有比实际社会更美好的时光。</h3><h3> 在离开学校的三十年里,当人们得知我们毕业于福州一中,不少人对我们展现出来的特质发出赞许,我们心里明白这实际上是对福州一中的称赞。在繁杂变幻的社会里,一中魂伴随着我们的人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成为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使我们在社会中不断探索,不断竞取,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奉献着。</h3><h3> 凤归巢,汲三牧之精髓重悟福中之巍巍;谊存远,聆恩师之教诲再续情缘之悠悠。</h3><h3> "常回家看看!"这是我们的心声。我们——"被耽误的一代",依然是昨日以一中为荣的一代,也是今日一中以我们为荣的一代。</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 悟 人 生</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杨健 七五届高二(10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忆往昔,青春少年。看今朝,白发已添。三十载,弹指一挥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相聚,感慨万千。要珍惜,有生之年。需努力,快马再加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5年9月17日中秋部分同学小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6年7月10日,为欢迎苏星同学从美国归来而小聚。</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 自 己 祝 福!</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七五届高二(10)班 李 化</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nbsp;</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07年对于75届高中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在这一年迈进人生重要关口——五十周岁。在这一年里,许多当年75届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以各种方式庆贺自己的,也是大家的五十岁生日。</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2007年要离开我们远去的时候,12月27日的晚上,75届高二(10)班的十多位同学聚在一起,在欢声笑语中,品着来自美国的加州红葡萄酒,激动的脸上泛着红光。虽然,每年我们都有同学聚会,而且已经持续了十多年,可是,大家都明白这次聚会意味这什么,心情能不激动吗?</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五十年,匆匆而过,我们老了吗?回想当年作文中描写的50岁的老大爷的形象,满头灰白的头发,脸上布满皱纹,躬着腰……对作文的回忆激活了大家对往事的回想,一幕幕地在脑海中叠放。许多年轻时的回忆,美好的或者青涩的,今天说出来觉得当时是那么犯傻,那么有趣。岁月给我们留下的那些往事,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现在的孩子们不可再有那样的经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最后一项也是最激动的仪式开始了。每人面前放着一块蛋糕,上面插着蜡烛。在同学们祈祷、祝福的短暂沉静之后,大家一起吹灭烛火,拍手唱起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这首歌人人会唱,可是,今天这歌声与以往有所不同,与唱给他人的不同,歌声中多了自信,多了自豪,因为,这歌是唱给自己的,是给自己的祝福!</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我们曾无数次为他人祝福,祝福孩子聪明健康,祝福老人寿比南山,祝福亲人远途平安,祝福朋友乔迁新居,祝福同事仕途升迁……众多的祝福里,有由衷的,有些仅仅是附和而已,但却没有一个是为自己的。而今天,在我们的生命历程到了五十年之际才顿悟,该为自己祝福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为自己祝福吧!祝福自己依然健康、充满活力。同学中,有的依然的岗位上奋斗,有的当了奶奶,有的退休享福,我们都以年轻的心态生活着。我们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经历了"阵痛",终于看见"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回归,社会更加富裕、宽容与和谐,同时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想起几位英年早逝的同学,我们为他们惋惜,又感到自己是幸运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为自己祝福吧!虽然,我们不再年轻,烂漫诗人所吟诵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早随着岁月的流逝从我们身上褪尽。我们不再躁动,不再恶作剧,不再捉弄女生;我们更加成熟,更能以独立的思想和现实的眼光看待社会和人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为自己祝福吧!虽然,我们同学中目前没有高官巨富,没有傲人的业绩,我们的事业极其平凡,未能给母校增光添彩,但是,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在勤奋中承担着自己应尽的责任,还守护着福州一中留给我们的清白,在充满各种欲望的诱惑的社会里,没有玷污母校的荣誉。</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为自己祝福吧!虽然,尽管那个年代有些荒唐,使我们成为被耽误的一代,许多同学务过农、做过工,多数同学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我们依然感恩母校。母校的印记和一中的学风,为我们在社会大课堂里自强不息地主宰自己的命运,为丰富和完整自己的人生,一直起着催化作用,受用到今天,甚至未来。</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为自己祝福吧!为自己祝福可以有九十九个理由,但是,再多的理由都显得多余,只要为了开心、为了好心情、为了感动自己,就可以为自己祝福。</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让我们再相约、再祝福,为再年轻、再健康,再拍手欢唱Happy Birthday to Ourselves……</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刊登于2008年5月《三牧通讯》第39期</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 /></h3><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7年12月27日部分同学为50岁庆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9年2月4日鹏伟归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2年10月2日庆祝国庆,同学们小聚天水酒楼。</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b></h1><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五一郊游有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八月蓝天</h3><h3> 久违的同学聚会——五一郊游踏青活动。五月春风、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我们老同学一行于今年"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清晨,驱车前往福州市郊踏青,当抵达北峰寿山乡西洋村"花间堂生态园",大家心情豁然开怀。放眼远望山坡上碧草青翠欲滴、点点露水似晶莹剔透的珍珠;玫瑰花园里各色玫瑰齐放、像似身披着五颜六色的纱裙;成片竹林枝叶柔美飘逸,随风摇曳散发出柔若的风情。我们被眼前绚丽的春天田园景色所陶醉,忘情地观赏、拍照,愉悦之情溢于言表。置身于这大自然清山绿水万花丛中,我们欢呼雀跃,忘却了自己早已是过了知天命之年的年龄,仿佛回到了少年时光!</h3><h3> ……看着那些留下的定格瞬间,此情此景,思绪连篇。忆当年青春岁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我们一起在福州一中求学成长。那份青春、那份纯情,如今历历在目,恍若昨天。曾记否,课间朗读,课外漫步,夕阳下球场上的奔跑;曾记否,主题班会,抑扬顿挫,共同迎接明天的曙光。多少欢笑、多少故事、多少校园里的往事间或出现在你我的梦里;春去秋来,流转时光,梦境依旧,温馨如昨。光阴荏苒,蓦然回首,我们已经毕业近四十个春秋。各自的人生都别有一番沉浮与历练,回顾那些青春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止不住一种年少的情感仍在心头微微地颤动,这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财富,值得我们一生去珍惜。</h3><h3><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贤平同学,花儿只能看不能采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驱车前往分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今的分校,只剩这片竹林和这栋房子。</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难忘同学情&nbsp;&nbsp;聚首共欢乐</b></h1><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祝贺福州一中75届高二(10)班同学</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毕业四十周年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八月蓝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江道行同学书写的题词)</h3><h3> 2015年9月4日,在全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福州一中75届高二10班同学毕业四十周年庆聚会。策划这一次周年庆聚会,年初同学们就有酝酿,最终选择新改造的金鸡山公园为聚会活动的集合地,其中原由之一是班上同学大部分属相是鸡,在公园内大公鸡雕塑群下聚集,可以给大家带来好兆头吧(开个玩笑)。</h3><h3> 上午9时许,大家带着那份至真至诚的同学情谊,你我她从天南地北走来,当年我们的两位高中班主任老师也来了,在这里握手互致祝贺并彼此勉励。我们终于又聚在一起,感受夏季的炎热,倾述离别的思念,公园里漫步、拍照留影记录下欢乐的瞬间。流年似水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时光飞流,我们已分别四十年。今相聚当看到一张张久违又似曾熟悉的脸庞,听到一声声真挚的问候,感受到一份份无形的牵念,心中顿生阵阵暖意。在这红尘俗世喧嚣浮华之中我们还能拥有这样一份弥足珍贵的同窗之情真乃人生一大幸事。一些同学是毕业四十年后今天才相见,岁月流逝,我们从少年走到中年,或许外表已有太多的变化,相互猜测着对方的姓名,看看仍记忆多少。久别重逢,大家欣喜若狂,尽管我们已不再年轻,但我们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h3><h3> 午餐在吴同学为大家准备的餐厅聚餐。一朝相聚,同学们把酒言欢,举杯相碰,共同庆祝我们的四十周年聚会。</h3><h3> 青春如诗旧梦依,枫叶红菲庆团聚。同学相见,格外亲切,我们回味美好的中学时代,重拾尘封多年的记忆,无悔人生留下了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中重新相逢,思绪万千仿佛又回到了遥远的昨天,回到了那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到了那难忘的改变我们人生命运的七十年代.....</h3><h3> 四十年前,我们告别了熟悉的母校,告别了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怀揣各自儿时的梦想,放飞理想的翅膀,天真的各奔东西。我们忘不了十年寒窗苦读,求知的欲望如痴如醉;忘不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如歌青春是那样凌云壮志。记不清那朗朗读书声多少次在脑海萦回,无时不在留连恰同学少年的书生意气。昔日球场上那矫健的身影,教室里专注的神情屏吸,叫我们时常自豪骄傲的眩耀谈及我们是一中的学生。在学工学农的热潮里,我们的豪情壮志留在了北峰分校造田工地;一张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墙报,书写并激发我们追逐理想第一。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生活让大家为后来奋发有为夯实根基。崇尚美好的人生信念,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阻力,为了远大的目标梦想,我们这一代同学啊,面对多种变幻和生活历练,经受住苍桑岁月的艰苦磨砺……。今天我们再度围坐在老师周围, 再次聆听老师的声音,再次听取老师的教诲,这些声音和教诲当年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思想,现在和将来仍然能给我们以启发和激励。我们感谢我们的母校,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我亲爱的同学!</h3><h3> 重聚首,再牵手。我们高中毕业已分别四十载,今天在知天命的年龄我们又重新回到了放飞原点。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也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也许没有出现什么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我们有宝贵的经历:我们从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年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家庭的栋梁; 深邃的时空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身影,色彩斑斓的世界使我们逐渐成熟。岁月在我们的脸上刻下道道皱纹,鬓角染上层层银霜,但人生道路上的磨砺也为我们平添了睿智和坚强。</h3><h3> 人海沧茫,你我他也许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虽陌路同窗,却由相遇而相知。四十年后再相会可以说是迟来的约定,凭心而论今天重逢是彼此多年的希翼。在人的匆匆一生之中,能有几个四十年......我们还能有几次这样难得的团圆欢聚?相信今天----对于每一位同学和老师来说,都将是磨不去的永衡记忆!</h3><h3> 记得上一次大聚会是2005年的毕业三十周年庆,掐指算来一晃已过去了十年。岁月无情,虽然能褪去我们的青春容颜,但却不能消除我们的师生情、同窗谊。归来兮,且让我们执手相看,让我们把这次同学聚会当成新的起点,共同憧憬美好的未来。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或许还有太多的苦乐辛酸 ,但我们仍有一千个理由为未来祝福,为未来干杯!我们翘首期盼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周年庆大聚会!</h3><h3> 写于2015-09-09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非常有幸邀请到了一承老师和西渠老师,两位老师依旧精神炯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5年10月18日再聚苏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望一承老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6年2月13日再聚鹏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岁月走过昨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以成了过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许多往事淡忘了记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惟有校园点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依然收藏在心底。</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次次的相聚,</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说不完情谊。</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让我们携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共同迎接美好的晚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