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之神奇的七巧板

转发关注

<h3>古典数学游戏─七巧板</h3><h3>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古老拼板玩具。它取材简单、制作便捷,但又千变万化,充满挑战,内含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七巧板是一种玩具,更是一种民族文化。</h3> <h3>七巧板拼基本图形─长方形</h3> <h3>长方形,你还有其他的拼法吗?再挑战一下吧…</h3> <h3>七巧板的前身</h3><h3>1、燕几</h3><h3>“燕几”是古代宴请宾客的一种案几。宋代黄伯思设计发明了一种由7种长方形案几组成的“燕几”(起初为6件,后又增设1件,以增加其变化),开启了拼图玩具的先河。</h3> <h3>2、蝶翅几</h3><h3>到了明代,在燕几的基础上出现了可以拼合成形如蝶翅的几,故名蝶翅几(蝶几)。</h3><h3>蝶翅几将燕几的长方形基本形制发展为以斜角形为基本形制的组合,组合出的图形比燕几更加丰富,可达百余种。</h3> <h3>3、七巧板</h3><h3>据记载,蝶翅几“实用之余,转为清玩,变桌为板,具体面微”,成为七巧图的前身。在燕几和蝶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七巧板已经不再主要作为案几或家居用品,而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拼板智力玩具。</h3> <h3>历史上关于七巧板的记载,最早见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的《正续七巧壁图合壁》,书中记录了七巧板的基本形状及各种排列的图案,并确定了七巧板的形制。七巧板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种图形,其中5块等腰三角形(2块小三角形、1块中三角形和2块大三角形)、1块正方形和1块平行四边形。</h3> <h3>大约在18世纪,七巧板流传到海外,欧洲人称之为“东方魔板”、“唐图”,意思是“中国的图板”。之后,七巧板得以发展、改造和创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智力游戏,专门研究七巧板的多部著作相继问世。</h3> <h3>七巧板的好处与用处</h3><h3>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形状概念、进行视觉分辨、培养认智技巧,对孩子视觉记忆、手眼协调、鼓励开放、扩散思维、创作机会等方面有极大的益处。</h3> <h3>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七巧板都是用以启发儿童智力的良好伙伴。能够把儿童对实物与形态之间的桥梁连接起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h3> <h3>七巧板可以引导孩子领悟图形的分割与合成,进而增强孩子的手部智能、耐性和观察力。亦可用以说故事,拼出几只猫、几条狗、一间屋,即可说出一段美妙动人的故事。</h3>

七巧板

蝶翅

长方形

玩具

三角形

案几

图形

一种

拼板

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