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3月14日,国际数学日。关于3.14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白色情人节?还是距离3.15近了一天?还是那个无穷尽的圆周率π?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答案不言而喻。</h3><h3> </h3><h3>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全体高中数学备课组长和中心组成员在区教研员于学老师的带领下齐聚一堂,召开全国卷背景下高考策略研究第四次会议。</h3> <h3> 从2017年全国高考大纲中, 要求"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这是在全国高考命题指导性文件中,首次明确阐述"增加对数学文化的要求"。</h3><h3> </h3><h3> 寥寥数语,却是数学高考命题的重要动向,引起了广大师的高度关注和热切反响:</h3><h3> </h3><h3> "什么是数学文化?"</h3><h3> "高考怎样考查数学文化?"</h3><h3> "考查数学文化,就是考数学史常识、数学经典问题吗?"</h3><h3><br /></h3><h3> 在接下来的2018新高考中我们同样面临着这样的疑问。</h3> <h3> 因此,教研员于学老师带领章丘区高中数学备课组长和课题组研究成员,在章丘一中举行《全国卷背景下数学文化备考策略研究》会议。</h3> <h3> 会议第一项,由章丘一中的苏超老师给大家带来一节展示高考中的数学文化的观摩课。</h3> <h3> 苏老师通过: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文化、数列中的数学文化、算法中的数学文化、概率中的数学文化、三角函数中的数学文化这五个考点展开教学。</h3> <h3> 课堂上,学生们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认真展示解题方法,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h3> <h3> 苏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的点拨,及时的鼓励,显示出了很高的业务素质。</h3> <h3> 本节课的最后苏老师根据研究情况对2018新高考对数学文化的考查题型进行了大胆的预测。</h3> <h3> 与会老师认真记录,及时汲取新的知识。</h3> <h3> 会议第二项:评课环节。</h3><h3> </h3><h3> 章丘四中的李淼老师,章丘五中的张玉霞老师,章丘七中的徐德超老师,章丘中学的刘卫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h3><h3> </h3><h3> 他们一致认为苏老师本节课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选题好,学案设计合理,能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攻克学习中的难点,苏老师的课堂展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h3> <h3> 会议第三项,全国卷背景下《数学文化高考备考策略研究》专题报告。</h3> <h3> 来自章丘一中的毕言风老师针对全国卷和各地经典的数学文化考题,对考题的数学文化背景,解题思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h3> <h3> 九章算数,更相减损之术,秦九韶算法,祖暅原理,商功,牟合方盖,阳马,鳖臑,斐波那契数列,刘徽割圆术,布洛卡点等一系列的古代数学名词不断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让我们感叹古代数学的美妙。</h3> <h3> 毕老师对数学文化提出了以下备考策略:</h3><h3><br /></h3><h3>(一)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接触相关背景知识;尽量让学生多阅读和掌握教材中出现的传统文化内容。</h3><h3><br /></h3><h3>(二)在渗透数学文化时,应当注意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注意体现其理性思维的本质内涵。</h3><h3><br /></h3><h3>(三)数学文化因高考试题而渐入高中数学课堂,这些试题也因传播数学文化而成为经典试题.所以我们可以向有研究数学文化经验的试题取经,去研究经典题目的出题方式和考察的知识点。</h3> <h3> 会议第四项,教研员于学老师针对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问题展开了更深入更高端的阐述。</h3> <h3> 第一,教研员于学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对比学习了新、老"课程标准"对于数学文化考查要求的异同。我们了解到数学文化考查涉及到五个模块,范围在逐步扩大。</h3> <h3> 第二,于老师从新课标的设计依据和基本理念出发,进一步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全面内涵: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h3> <h3> 第三,于学老师强调了数学文化的考查所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问题。于老师结合国内外当前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指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的素养,也是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更为重要的是,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h3> <h3> 于老师让我们知道了"钱学森之问"从人才教育培养的角度解答了"李约瑟难题"。但作为教师也感到了身上的重担。</h3> <h3> 最后,于老师强调:追根溯源,追回初心</h3><h3><br /></h3><h3>(1)生活中的工具</h3><h3>(2)升学的台阶</h3><h3>(3)找工作的敲门砖</h3><h3>(4)开启美妙世界的钥匙</h3><h3><br /></h3><h3> 不论学生把数学归为哪个层次,我们老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执行者,都应该让学生知道数学是美的,数学是文化中的文化,数学是科学的精髓,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数学是亮丽风景。</h3><h3> </h3><h3>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数学的奇妙天地中去体味数学,学习数学,开垦数学。这迷人的魔力将会激起更多的人热爱数学,关心数学,进而学习数学。</h3> <h3> 就像于学老师本人最喜欢的一句格言:什么是教育?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