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一日游

枫树湾

<h3>三月十日周末,我们兄弟几人,选择了今年春游的第一站一一国家地质公园安庆市潜山县的天柱山。早晨6点半出发,本来途径太湖县,就能直达目的地。不知道是兴奋,还是兴奋😁。堂兄从太湖上高速竞然不可思议开进了反向道口进入了高速路😂,我们又返回了本县(全程30公里)。无巧不成书,他再次让我们见证了奇迹的发生,从宿松返回时,他又一次开进了反向高速路。车子依依不舍地驶离了安庆地域,开进了毗邻的湖北省黄梅县境内。😁我们笑话他是不是带我们上高速兜风来了。车外阳光灿烂,车内笑声灿烂。当我们再次返回,全速抵达天柱山脚时,已是上午11点半了,本来只要2个半小时。后来,他还说这叫好事多磨。😁😂</h3> <h3>安徽之源——天柱山,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又名皖山,座落于大别山南麓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汇处,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景区内“峰雄、石奇、洞幽、水秀”,兼有丰富的人文景观,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于一身。2011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天柱山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h3> <h3>由于到达时间已近中午,我们在山下匆匆吃过午饭,听店老板建议,我们只能乘坐缆车上山,才能在天晚之前赶下来。虽然第一次,感觉很舒适。眺望窗外,松林清秀,天空湛蓝,巍巍耸立的天柱山峰高高在上,正如同缓缓向我们走来。😊</h3> <h3>其实缆车到达点仅仅是半山腰。遥遥望去,天柱山犹如一幅幅凝固神奇的拼图,那是岁月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单石是景,连石成画,一面峭壁,一面悬崖。一棵棵松树在绝壁上伸展开来,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神奇。林中矗石,石上立松,松石相映成趣。</h3> <h3>据记载,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时封天柱山为“南岳”,后为隋文帝诏废,故被人们尊为“古南岳”。</h3> <h3>天柱山多为混合花岗岩,由于地壳抬升作用受到差异性升降运动的影响,便发育了一系列的断层和凹陷。从而形成了天柱山奇石,号称“花岗岩第一秘府”的神秘谷。</h3><h3>神秘谷,主峰景区的精华景点,由巨石跌落,自然架叠成洞。全长450多米,落差100多米。谷内洞中有洞,上下迂回,左右盘旋,形成“天宫”“地宫”“逍遥宫”“迷宫”“龙宫”。</h3> <h3>天柱山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秀。“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白居易赞美天柱山的诗句。</h3> <h3>“可怜松”,听见游客的惊叹声,过去一看,原来是巨石之上,䇄立一棵半截的松树,仅剩一根枝桠斜伸出来,像一个独臂孤儿,千百年来,顽强坚守在大山之巅。</h3> <h3>飞来石。相传乾隆皇帝游皖山时,听地方官员介绍飞来石,他脱口吟诗: 飞来未必是飞来,定是世人胡乱猜。飞来如何不飞去,不能飞去怎飞来?听说当时天空突变,乌云翻滚,风沙大作,飞来石蠢蠢欲动,地动山摇。乾隆吓得跪拜在地,立即改口道: 飞来一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当初何必要飞来?话音刚落,云开风定,飞来石复归原位!😊</h3> <h3>天柱峰,海拔1489.8米。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h3> <h3>一路之上,随处可见去年的残雪,引来游人纷纷嬉戏留影。正值中午,太阳普照,我们汗流夹背,残雪之上还冰凌直下,毫无畏惧。</h3> <h3>天柱峰下,有一峰与主峰裂有一缝,如巨斧劈开一般,下不着地,俗称小天门,又称“一线天”。仰望天柱峰的石壁上,有楷体横书“顶天立地”四个大字。这是民国廿九年,国民党将领刘义纯题写的。</h3> <h3>天柱秀水炼丹湖,绿的让人疑是碧玉翡翠。汉末方士左慈曾在此精修炼丹,创立中国最早的炼丹术,让湖平添几分神秘。四周群峰壁立,天光水影,更有空山鸟语,如一泓清泉沁人心田。炼丹湖海拔1100米,可以和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相媲美,是中国第三大人工高山湖泊。</h3> <h3>天柱山的一道独特的景观-天柱晴雪,俗称“六月雪”。 据志书记载:“这里翠岭环围,松杉繁茂,万绿丛中,露出一片砂岗。常年似冰封雪压,四季如银山烂海。尤其是雨后初晴,阳光辉映,砂砾经雨水洗滤后,格外洁净无瑕,如皑皑白雪,光华耀眼。”明代诗人李匡有诗赞道:“五月六月寒常住,千年万年雪不消。”在炎热的六月,能身临其境,一定会顿感凉意。</h3> <h3>天柱山为古皖文化荟萃地,人文景观博大精深。李白的“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苏东坡的“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居为终老之计”,流露出他们把天柱山选为自己归宿的愿望,足见其迷人之处非同一般。她既有充溢阳刚之气的“擎天一柱”,又有构成挺拔之躯的45峰;既有奇松怪石、流泉飞瀑,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还有全国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炼丹湖”,真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h3> <h3>傍晚六点20分,终于下山乘大巴返回。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艰苦攀爬,对于一个体弱多病的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折磨😊。下山时的百步云梯,狭窄不说,垂直而下,冰冻湿滑,凶险无比。一边是深渊峡谷,一边是直立峭壁,仅仅一根绳索可以依靠。现在回首,仍心有余悸。两天了,两腿还像绑了天柱山的石头一样不听使唤。游山玩水,原是为了怡情舒心,如此惊心动魄,劳伤筋骨,但是快乐还是比苦累多。😊😁最后,真诚感谢两兄弟和弟媳三人的一路关心和帮助,今生有你们真好!😊</h3> <h3>部分介绍文字来自网络,致谢。</h3>